12月8日龙泉日记

标签:
宗教法会世界和平南无释迦牟尼日本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2月8日龙泉日记
僧团故事:难倒了所有人的一场抉择
这不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
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也是佛门里长久以来被世人所猜忌和质疑的问题,丁班的一个净人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而请长假,回家照顾母亲。原本是讲处理一下事情,就回来,但是却因为情况变故而改了主意,决定请长假。如果是照顾母亲,就不是问题,等母亲病好了,再回寺里出家,但是,陪伴其一起回过家的净人了解一些他家里的情况,猜测,世间的环境很容易改变一个人。有可能就出不了家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9872.jpg
就是说,在家里待上这么长的时间,会被家事,亲情等等淹没,也淹没掉难能可贵的道心。
古来就这么讲,出家是大丈夫的行为,非帝王将相所能为之。
晚上,班导法师接到净人从千里之外打来的请假电话之后,唉声叹气地进了教室,说自己的心情很受影响。原本的课改成讨论课了,大家讨论这个问题,到底是同意请这么长的假,还是不同意。
班导法师拿出了自己的观点,说同意,同意的原因,是因为他作出判断,这名净人请假的初衷不是因为世间的情执,而是出于孝心。为了成就他的孝心,所以要准他的假。
有人问,倘使他回不来了,那岂不是因为这个决定而耽误了他。了解他的班导法师认为不会,相信他的道心,不过,也表示,如果真的这样了,那也就没办法了。
贤俊法师曾发现这名净人因为母亲生病而不能回家照顾,在早课时落泪。请假回家后,却发现母亲的病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好的了的,家里没有别的男丁,有很多农活,家务,等等。
课上大家讨论,什么观点都有,有的认为不能准假,理由是,他在外很多年,家里也没指望过他什么,要出家了,就开始指望了,如果,可以这样就请长假的话,那么意味着别的净人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也都会如此。
法师表示,据他了解,龙泉寺没有这样的先例。
有人表示,应该让他请假,甚至再长一点,把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好,把母亲照顾好,到了来年的春天再来。一样可以好好出家。孝心嘛,总是要成全的。
有人被要求发言,却使劲摇头,说,不知道,不知道,如果换成自己的话,也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有的人举出了过去祖师大德毅然绝然出家的公案。法师讲,那要看具体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有人讲,净人回家这段时间功课都耽误了。法师讲,他在家里孝敬母亲就是功课。
所有的说法都没错。世间和出世间的事情都是没有对错和真正的是非的,全是因果,有的人出家因缘具足,有的人却磨难重重。有的人需要有这种痛苦的抉择,而有的人家里兄弟姐妹众多,父母经济条件殷实,出家就出家了,根本就不用抉择。
讨论到此打住,再讨论都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搞的大家情绪都不好,甚至有些激动。是啊,哪一个不是父母含辛茹苦养大的啊,刚进寺院,也都没什么修行,瞬间这样放下,确实内心里会有波澜。
无限生命的概念对没有真正觉受和体验的初入道者来说,依然还只是理论。
法师讲了出家的要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经验,说他自己多年来没有和家人联系过,很多法师也都是在出家前几年不与家人联系。过去有祖师大德接到家书,先撕掉。
以前法师讲,佛门里把家书又称为断头书。
龙泉寺曾经有法师历经众多磨难考验,而出家。但也有法师半路退心,退心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置于死地,还留了后路。
这个经验不光是佛门里的,世间也是如此,在世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凡事留个后手,基本上也成不了什么大器,成器的往往都是那种视死如生,一往无前的那种人。当然,也并不是匹夫之勇,智慧也是要有的。
但,决心和置于死地的毅力是前进的关键。前面讲的半路退心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笔存款,因为给自己留了一笔钱,所以,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境界,那笔钱就勾着他逃避境界,最终导致退心。
班导法师说,他自己出家的时候把所有的钱都捐了。出家的时候啥也没有。
第二天,大家的心还都系在那个请了长假的净人身上,时时会议论几句。有个净人出去看病时顺便带上自己的卡,上面有三千块钱,他说,幸亏法师提醒,否则,这钱搞不好就成了自己未来修道的障碍,得赶紧处理掉。
净人李富明行伍出身,做事情干净利索,刚进僧团的时候把什么都给处理了。连俗家的裤子都捐了。捐的时候咬牙切齿地说,干就干到底,绝不留退路。没想到,僧团就是安排他陪着请长假的净人回家。陪着他给家里干农活,做家务,开导他。
出发前,因为不能穿净人服,要穿俗服,所以李富明到处借裤子。后来借到一条,还是开了线的,净人杨平会裁缝活,给缝牢了,穿着走了。
来回两千多公里。大家都很想念他,就这两天,他该回寺里了,照例,每个回来的净人进教室时,都先是一片掌声。
末法时期,能出家办道是多么殊胜,多么可贵,多么难得事情啊。
俗众学修:擦厕所的启示
如果你请人帮忙擦厕所,举手之劳大多数人还是会去做的;如果你请人用洗脸毛巾和洗脸盆去擦厕所,还会有人去做吗?您肯定说,不会。不急就算不错了。可是就有人有这本事,叫人高兴的把自己的洗脸毛巾和盆拿出来去擦厕所,今天仁爱慈善基金会的曹居士给义工们上实践课,内容是擦厕所,工具是义工们自己的洗脸毛巾和盆,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擦脸毛巾和洗脸盆拿来,在居士楼二楼的卫生间开始了课程。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2772.jpg
曹居士说,这块毛巾就像是我们自己,越是干净越是漂亮越好。于是曹居士便亲自操练演示给义工看,首先把洗衣粉融进少量的水里面,把抹布在洗衣粉水里面轻柔,目的是把洗衣粉揉进抹布里,这样抹布会有一种防御能力,就像师父所说的法是要慢慢融进自己的心中,这样做事的时候才能用到。然后不要把抹布弄干,这样直接擦不用使劲,而且脏东西也不会粘到抹布上。开始擦要先四周角落,后大面,大面的活谁都可以干,我们自己做事是在学习,在培养怎么用心,怎么做到用尽心,而不是给别人看的,这样慢慢会发现看问题也会越来越清楚。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2791.jpg
擦的时候会发现有多种多样的污垢,许多的死角,不过不要使劲,那样就是在和它较劲了,自他都有损伤。就像烦恼你发现他了,这样就好了,他自然没有力量了。接着第二遍用清水,第三遍用消毒水。这样做下来发现擦脸的毛巾擦完厕所竟然比以前更干净。没有消耗多少气力,反而非常干净,遗留下来的顽固污渍,只需每次擦的时候多蹭几下,慢慢他就会消失。做事情身心要合一,这样手到心到,不会消耗我们的精气神,精神内守自然无病灾。心上的习气要先从有形的入手,身边的环境人事物,都是我们心向的体现。每件事情没有大小之分,都是在锻炼我们,你要发愿一定把厕所打扫得非常干净,这样一件事情做好了,就会发现每件事情都能做好,一通百通,一定要学会用心,用尽心。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2783.jpg
曹居士讲完,义工拿着自己的脸盆毛巾开始实际操作。都在自己的区域上忙碌,明显看出来要比平时做事情投入很多,实践完毕,义工们纷纷拿着自己的毛巾去给曹居士看,义工孙凤梅的毛巾比原来还干净了,伸着手把毛巾举到曹居士面前说:请老师欣赏。10点义工们齐聚在213教室做总结,缘念完曹居士说:心缘的多大,用心程度有多大,这是实质性缘念,比如今天擦厕所,擦厕所的启示,心是不是为利益很多人?然后让义工分享。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2829.jpg
第一位站起来的义工说:如果顺着步骤做,自然就做到了,以前做事总是把最难的先干掉。
助学组方文昭居士分享说:在擦的过程中,布的线被勾出来了,这个我是没有观顾到,因为我的毛巾经纬线空隙大,不够紧密,总结是毛巾质量要注意,门框尖利的地方要注意到,发现手到时心不容易到,就是手到了,心没有同时到。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2797.jpg
丁亚娟居士站起来就说:我从一开始就错了,看到上面这么多人,跑到一楼的卫生间,看到脏就忘了教授,扎到事相里,水放的很多,弄完了,毛巾怎么也洗不透亮,那会儿才想到没有按步骤,当时讲的时候也听到了,认为也记住了,下去就忘了。
曹居士给的点评是:按善知识说的去做,才能纳法成业,以后做事要提醒自己是不是听话,不可以用劲,我们常说心力,检验标准是用心不用力,这叫心力;用力不用心,叫执力。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2814.jpg
胡婷居士的体会是:做事心太粗,自己擦的区域有一块窗帘,窗户和墙第一遍都擦完了,第二遍的时候才发现那块窗帘。
孙凤梅说:做的时候,想着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怎么做,这样做的时候还是有些混乱,毛巾擦过比原来还干净。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2805.jpg
曹居士对孙凤梅特别点评说:很早就注意到你了,能感受到你有很多痛苦,这是你比别人幸运的地方,因为这些痛苦,你比别人更有力量,拥有极强基础,当你把擦完厕所比原来还干净的抹布拿来展示,你很自信,不管做完什么,都要欣赏自己,你承受痛苦的能力比别人强,把怨气痛苦扔掉,这也是你未来的心量,和看开很多事情的基础。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2799.jpg
王卫居士说自己在忙,所以看到大家是怎么做的。曹居士笑了说:大家发现了吗,好好干的人没有好好看,没有时间,看别人的人没有好好干。首先要把向外的心转为向内,烦恼来了就是向外看,下次烦恼来了,赶紧找活干,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把身心融入法中,把我们环境用心改善,当你把心用进去时,人会感觉到,你不用在门上贴那个条子,进去的人他自然会小心,你的心用到了,人就能感觉到。如果你看到那很脏,就是你生了无量无边的烦恼,在内看的过程中调伏自己,发现身心安和,让心和肢体在一起,身心统一。像这样,做事的思路,我没有说,可是都说了,因为身边人经常说,真正的经验相传,是口口相传的,还要印证,必须要去实践,善知识的话,周边人的话实践、做了才懂。发现思路不清楚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实践性差,二是抓环节,三是标准的问题。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2815.jpg
大家都是要对事练心,在你慢慢的实践总结中,会发现师父讲的许多法,真的是太妙了,细细品味,妙不可言,那时你才知道,师父给了我们多少好东西。所以要想帮自己,必须快乐起来,要想帮助他人,也是快乐起来,这就是离苦得乐。那就不能去埋怨,遇事说一做一,慢慢你就会快乐起来。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2835.jpg
基金会的义工很幸运,以这样一个方式对师父早斋开示进行了实践。文化部、弘宣部义工也得到了主管法师的教授:凡事贵在实践,听完之后,要照着师父教授,结合自身相续,先在身边的同行身上好好实践。
九点,两个部也有一次清扫出坡,到斋堂出坡刷斋堂地面,沿着德尘居蜿蜒的石子路走过金龙桥,桥北端的天王殿内,弥勒菩萨笑呵呵地正坐在里面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斋堂地面自从十一见行堂启用以后没有彻底打扫过,斋堂里只听见刷刷的声音,人都蹲在地上认真地清洗着。
李月红拿起刷子,挽起袖子正准备清洗一块地砖,只听身后有人说:这边人不够,别都凑到那边去啊!李居士说:当时环顾一下四周,果然大部分同学都拥在一边,另一边只有几位同学在清扫;看来是自己对周围环境不敏感,对缘起也观顾的不够啊。记得有一次师父开示说:如果你不知道周围人在干什么,规划就很容易落入主观想法,难以和周围人配合,就很难实现。
又听吴居士说:年轻人多干点,岁数大的少干点。
倪居士笑了:有人是年纪轻,看着老;有人是年纪老,看起来年轻。
杨居士:我倒是希望老一点,老人因经过岁月的积淀很有智慧。
董居士:从无限生命来看我们都不知道有多大年岁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9908.jpg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洗刷着地面上的污渍,同时也洗涤着自己内心的污垢,希愿自他烦恼被洗刷干净,用一颗清静的心修学佛法。记得以前师父开示说:我们内心的烦恼就像毒药一样,会对自己心灵造成很大伤害,可是我们往往认识不到它的危害。平时很难承担的事情和佛法的学修联系起来,我们是通过做事、承担认清自己内心的烦恼。
工程部休息时的学习,也是师父早斋开示,工程法师都很忙,义工们自己学,把师父的开示复述后,大家开始结合自身发言,面对身边的人不闻不问这种情况怎么办?吴志超说,现在在努力改善,改变对人的看法,发现改变自己后,身边的业也开始有改变。可是有时候虽然想去关心人,结果对方的态度却是排斥的,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9923.jpg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8/nEO_IMG_DSC09957.jpg
客堂的义工打扫斋堂和佛堂,静悄悄,用的还是平时的扫帚和墩布。库房义工和农场义工没有打扫环境,做的是保暖工作,有一些房间通室外的门还没有门帘,于清华居士就找了一些旧的床单,请张厚生居士买了毡子回来缝门帘,来念佛的张居士也过来帮忙,门帘缝好后要挂起来,钻孔于居士不会,又请农场的几位有经验老居士过来帮忙,打上孔还真不错,像从商场买的专业生产出来的门帘。
一个共同环境的改善和完美,需要团体中的每个人都用心,用尽心到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中,当每个人都身心融入到自己所做的事中,这个环境也就会发生改变,一块石头,一棵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都将有灵气,都可以说话,都会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