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月9日龙泉日记

(2009-12-10 08:45:06)
标签:

宗教

僧团

开示

义工

龙泉寺

龙泉日记

文化

分类: 龙泉每日

12月9日龙泉日记

 

 

僧团故事:贤立法师的石头经

  细心人看经论,会觉得经常前后不对劲,矛盾重重,一会这样说,一会那样说,最后《金刚经》里讲,“……若有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完了,都说的到这个份上了,那还怎么听啊。

  在僧团里,法师们的说法也会有差别,这个法师这样说,那个法师那样说,今天这样讲,明天会那样讲。脑子一根筋的,一听,肯定就死在里面了。因时因地的机缘不同,说法也就会不同。一名净人在课上问法师,瑕疵是什么意思?法师解释,瑕疵就是缺点。净人问,那人可以有瑕疵吗?法师答,可以的,人无完人。净人问,那你上次为什么说,人不可以有瑕疵。

  旁观者一听就能理解,上次说,是为了策励你,这次说是为了宽慰你。两种说法都是为了让你提升和进步,你要是钻牛角,就学不进去了。

  在僧团里,有很多高量的法师,图书馆里也有很多书,有时候去搬书,搬着搬着就成了看书了,但书不让随便看,也就是翻一翻。不过,把龙泉寺所有的书都看了,可不可以成佛呢?要是能的话,那电脑就先成佛了。电脑里装的比人脑要多的多。

  那么,可不可能出现一种情况,有一天,忽然有一个法师把你叫过去,你跟着他进了一个小屋,他拿袈裟把你的头一蒙,然后给你讲法,讲到你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这个可能应该是没有的。

  晚上有佛法课,课堂和学校的教室类似,能学习到吗?法师开示过,也就是熏习,就是说讲多了就有点法味。也是啊,要是在课堂里就能学到,那大学里开课,进去的是凡夫,毕业的就全是佛了。熏啊熏的,得熏到什么时候啊,熏一万年,多急人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看样子,要想在僧团里有所长进,就得“盗”法。以前比较通行的讲法是求法。可是,“求”也不靠谱,会求不会求也是个问题,乱求一气,搞的不好也弄巧成拙。

  贤立法师带大家出坡搬石头,有人问佛法,他拿起一块石头跟大家讲石头的地质构造,风化过程,讲的大家全都晕了。不明白这个跟佛法有什么关系。

  之前,他曾在僧团内部会议里讲过,这辈子豁出去了给后来人盖建道场,让后来人好好学修,要是后来人不争气,就会很悲伤。搞的大家听了以后都很惭愧,都跟着很悲伤。

  这次,他先讲石头构造,又讲僧众要有志向,要立志未来住持寺院,弘化一方,培养僧才,但是首先要能够在龙泉寺安住,承担,进步,这样大的一个僧团,要发展就要有人承担,师父讲执事法师就是菩萨,如果大家都不承担,寺院就发展不起来,有道心、有能力的人不被培养出来,或者横空出世,把这个道场维持好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兴隆道场,才能谈到弘法利生。

  龙泉寺要管理好,学修好,这个平台就需要更多的僧才。这还只是一个寺院的平台,师父正在辛苦建设的那个更大的平台就需要更多的僧才。

  出家人最忌的就是懈怠、放逸、得过且过,现在条件好了,但道心却不一定会跟着物质条件更好。要警觉。

  大家基本都听迷糊了,不知道法师究竟要讲什么。贤立法师最后又绕了回来,凤凰岭的石头和喜马拉雅山一样,过去都是从地壳里因为地质运动拱出来的。

  沧海变桑田。我们都会灭,新建的见行堂也会灭,也是无常的,一切都是无常的。

  那,问题来了,既然一切都是无常的,都会幻灭,我们使劲承担的动力来自哪里呢?可是,当下的时间、场合都不适合问这样的问题,所以,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盗”,从他以后举手投足,一言一行当中去盗。盗他究竟要给我们什么?

  有人问,法师,您这么大的心力是怎么来的呢?

  这个问题靠问也是问不来的,也得盗。人家的心力怎么来的,告诉咱们,也到不了咱们身上来啊。

  又有人问,法师您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怎么走到佛教这条路上来了呢?
    法师答:你这个问题太高深,我回答不了。

  法师继续给大家讲,见行堂一共用了三百方石头,都是在山上靠大家一点一点凑出来的,刨地基的时候,有的花岗岩一见风就慢慢风化成土,石头就是土,土就是石头。

  贤地法师带着他们班的净人们都听晕了,直说,请贤立法师今天晚上到教室里给讲一堂课吧,被贤立法师拒绝。要讲就在石头堆里讲。于是大家再请,贤立法师再拒绝。于是,大家再请,今天要是没时间,那就明天,后天,大后天。有人说,我们给你揉腿,给您泡茶。这人真够直的,法师哪稀罕这个啊,你能给泡茶揉腿是你的福报,怎么反倒成了条件了。

  贤立法师依然拒绝。

  再请,还是拒绝。最后,贤立法师松了松口,如果你们想听的话,那就来搬石头,搬一次给你们讲一次,否则,就不讲。

  虽然只是贤立法师在石头堆里给净人们的开示,都是大白话,但,大家还是盗了一点,盗的这一点,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一说,就成口号,就成套话了。

 

俗众学修

  紫檀色佛手小香炉,安然地坐在柜台上,流通处义工王作丽轻轻的拿出香,演示怎么用这个香炉,普通长香虽然也能放入,但会烧到佛手,用盘香比较好,放在底部,把上面的佛手从莲花底座上移开,开合时轻柔的没有一点声响,讲解的声音也一样轻柔。

  师父早斋开示,讲到外境,流通处这个外境,是寺里人流动最多的地方,屋子小,挤进几个人转身就会碰撞了,寺里所有的流通法物都是放在这个小屋子里,要记帐、要拿东西、要收钱、要订货收货,还要应各种询问,买东西的,游客问爬山路线的,信众问有关寺里活动的,寺里义工取邮件;在这么繁杂的外境中工作,怎么去与同行相处,怎么不扰乱别人的心,怎么善护他意呢?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9/nEO_IMG_DSC00029.jpg

新货上架;佛手小香炉

 

  流通处另外两名义工,张会云居士和刘青居士。张居士与王居士有些相像,刘青则与两人相反,快人快语,如果刘青遇到什么事,他会直接和法师说:法师,这事我过不去了,您说我修的也不好,怎么老让我遇到这种事呢?法师,我起烦恼了。所以刘青心里有什么事很快就能过去,但是对于善护他意,刘青说还不知道。张会云说:善护他意,就是一件事当这个不能接受时,先不要和他说,等他能接受时,找合适的机会再说。

  对于这个善护他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大寮义工李春莲说:不要去扰乱别人的心,比如一件事情,有人没参与进来,可是这个人又很想参与,那其他参与的人就不要在这个人面前太多提这件事,让对方受刺激。

  周志娟居士说的是从小事上去做:比如看到屋里有人在看书、打坐,那就不讲话了,免得影响人家,还有从外面回来,刚和人谈论完,那声音就会收不住,还很高,这时要把声音压下来,晚上回宿舍晚了,为了不影响别人,自己克服一下就不去洗漱。

  义工黄元说:做好自己的事,观顾到其他的人、其他的事;在团队中,如果自己的事没做好,会影响别人。

  工程部吴志超居士和大寮张焕清居士的情况有些类似:善护他意挺难的,有时为对方着想,反而惹人家烦恼,搞的自己也挺委屈的,本来是好心好意去关心人,结果对方不接受,发现对方需要什么要么自己不了解,给错了,或者有些虽然知道,可是自己有没有给予的条件。

  翻译组翁跃春居士的体会是:充分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换位思考,不理解也要换位思考,还是要理解。

  贤启法师今天给义工的教授是: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师父现在开示是越来越细了,并且都是结合我们当下心相开示。

  编辑室内安静的既没人走动,也没有人说话,偶尔会听到翻动纸页和轻触键盘的声音。现在校对博客文章几乎是逐字逐句校对、修改,对个别字句有时还要反复切磋琢磨,甚至有的文章校对达到十几遍,来确保文字精准,让博客书完美地呈现给大众。

  今天出坡是去斋堂擦拭新装的壁柜,“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心净则国土净。”庄严外在环境的同时也是在庄严自心,庄严自己的报土。

  出完坡回来,才有机会分享各自的体会。余居士颇为感慨地说:我觉得学好《广论》业果这部分太重要了,不学业果,不知自己造什么业,将来感什么果。

  董居士有同感:“学好《广论》,长期坚持实践,才能功夫成片。再有两天,我来到龙泉寺就一年了,这一年来我最大体会,就是离开团队修行很难,要说比谁的功德最大,结论是团队功德最大。在现在这个大环境下,修行、做事依靠团队才能做得成,前几天早斋师父开示说:同行善友就是我们生长的土壤。昨天看的那个影片《帝企鹅日记》讲的也是一个团队的故事。看了这个影片我很震撼:极地的严寒、凶猛的天敌、暴风雪、还有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极光……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不依靠团队的力量是寸步难行。倪居士说离开了团队,就是孤独与死亡,让我有同感,天敌袭击小企鹅时,企鹅的父母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还有就是这个团体的目标很明确,目的性很强;最后感受到企鹅父母就是小企鹅的善知识,在小企鹅遇到困难时,会用温暖的羽翼呵护他、含辛茹苦的去哺育他;需要磨砺时就毫不留情地赶小企鹅去经受锻练。就像我们学佛,处处也离不开善知识。外缘善知识,内缘暇满,想离苦得乐一定要修行,种善因、种快乐的因。”

  这两天居士楼里的外境大有改观,一过九点静悄悄的,没有了往日的说话声,连洗脸的流水声,盆桶相碰的声音都轻了,宿舍里打手电开台灯看书的也少见了,最近住宿一直在调整,先是搬桌子,各个宿舍所有的桌子都搬出去,一天之内各宿舍桌子上和抽屉里的物品全部清空,工程部义工把桌子从室内挪出来,又由僧团搬走,桌子没有了,水杯没地方放,感觉不太方便,不过空间却是大了一些,而且被桌子挡住的暖气露了出来,屋子也暖和了许多。搬走了桌子,工程部机动组义工又按照住宿的规划安床,把床安放到合适的位置,又检查床有没有松动的,卸下的梯子重新装好。一切准备就绪,住宿组义工开始贴签,然后调换房间,这些硬件方面做好后,便是软性的管理,宿舍内不许看书,用电脑,吃东西,九点止静(就是九点后不能有任何的声响),九点半止熄(上床睡觉)。第一天、第二天还有打扫卫生的老居士举着止静、止语的牌子提醒,两天后这个牌子就推动了效用,因为义工们都自动执行,不到九点半,走廊已经没有人走动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2/9/nEO_IMG_DSC00131.jpg

往日人来人往,今日走廊变得格外安静

 

  推动住宿有序化,是客堂贤生法师从台湾回来后,要力推的一个有序,也属于师父四个有序中的生活有序。住宿管理一直是个大难题,之前也以各种方式推行过几次,结果都没能实行下去。这次这么顺利的推行开,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师父早斋开示中讲的,“两个月来,大家各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变化、改善、进步,慢慢也是越来越有序”。

  就像一位义工上周末来寺里时,看到寺里义工们的变化和寺里各方面的改善时说的:越来越能感受到,这个团队应该怎么发展,在师父的心中,早就有了一份蓝图,师父只是在观机缘,看我们的成长,等我们提高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时,师父的蓝图就会展现出来。

  文化部的有序体现在工作中,参加昨天国家图书馆拍摄踩点的义工进行结行,把各自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了交流,进一步明确工作。之后又把昨天的情况向贤启法师汇报,并针对一些不明确的地方,比如幕布、投影等问题,请法师确定。法师的教授是“宜早不宜晚,及时与相关人员联系”。DVD组义工薛昀阁、吴静正在紧张刻录光盘、检查光盘、贴光盘贴、装PP袋,为12月12日师父在国家图书馆讲座结缘做准备。下午史红恩、孙凤仙测试小调音台,确定是否在活动中使用这个小调音台。

  中午来了两平面设计专家,这两位专家是为外企编辑图书、年会、展览、产品做策划设计的,摩托罗拉、诺基亚也有他们的策划创意。今年龙泉寺“七·一五法会”、“六·一九法会”就是他们做的设计。贤启法师、史红恩、董燕君,与两位平面设计专家一起讨论《龙泉日记》博客书的设计。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对《龙泉日记》的封面、目录、内文都提出了一些宝贵意见,比如封面精致一些的提法,内文讲究的日记,要像个日记本,有日记的形式。他们还发心两三天之内做一个设计模版出来。

  《留言书》之八因为页数不够,添加二万多字后,章节改动很大。已经排好的200页又将重新排版,总共有12万多字,负责这本书排版的曲天波,一个人跑到西跨院去调整状态,十几万字的书重新排版,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但是重新排版,是最稳妥的方法,如果因为新增内容,反复调整会造成内容丢失。所以,他要把做好心力调整,然后开始迎接这份大工作量,认真仔细的把书的排版做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