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龙泉日记

标签:
僧团义工广论法师林居士龙泉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1月27日龙泉日记
一夜清霜,草木、山石、路面仿佛披上了一层若隐若现的轻纱,现在的都市很少能见到这样的霜冻天气了,市内各种排放产生的热量,让这些霜露还没有落地,就又蒸腾着飞上了高空。从山上遥看龙泉寺,只能看到灰灰的屋顶,殿宇楼阁都淹没在树丛山石中,处于这样的环境里,寺里的廊檐屋角自然也日日随着大自然一起呼吸。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7/nEO_IMG_DSC08140.jpg
太阳照在锅炉房东面路边一堆覆了霜的煤上,回应的是点点闪亮的反光,冬天的太阳总是这样不冷不热的看着下面,给予足够的光明,却又把热热的辐射握在手中不放出来,让人远远的望着等待,期盼夏季早点到来。屋子里白天暖气停掉了,要等到晚上冷的时候再烧,陶伍贤居士忙来忙去的做着零活,除了烧锅炉,维修组的活他也要做一些,汽车兵出身对机械的感觉好,寺里人手不够,难免把他当成万能手用。看到贤月法师带着两位净人过来推煤,走过去说:“这煤不多了”,法师说:“没关系,又要运来了”,陶居士还是盯着地上的煤说:“这煤不错”,法师看看答:“嗯,是不错”。寺院里除了大殿房屋把传统建筑风格保存了下来,气候也保留了古老的方式,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度要比北京市内低好几度,寺里的法师们有的穿着长袍,有的只是一件单长褂,义工们穿的普遍比法师多,却还是觉得宿舍里冷。陶居士年年烧锅炉自然知道这些情况,今年加了见行堂,看到那没有多少的一堆煤,难怪担忧。冬季取暖是大事,昨天贤春法师和西山农场的场长及两位政府的代表,还一起商量提案,把市统一供暖的管道接到凤凰岭。如果能够批准接通,周围的民众都将受益,而且少了冬季取暖排放,也有利于保护西山这片没被污染的环境。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7/nEO_IMG_DSC08158.jpg
农场里几位老居士不管取暖的事,他们关心的是那个大棚,昨天找木头固定了钢筋架,今天又把各个地方伸出去的钢筋头,用布缠好防止刮塑料薄膜,老居士和年轻人不一样,干这方面的活有经验,配合也默契,钉钢钎拉绳子,完全是内行的沟通,两个人商量好,还要再去找不在场的一位征求意见,活干的也有效率。栗子林里,田志荣老居士领着昌平的居士们剪枝,其实田居士并不懂剪枝,不过因为她是寺里的老义工了,熟悉情况,发心来的居士遇到事情不知道应该找谁,田居士就替大家去协调找东西,也给一忙就一上午的人打打水什么的,虽然不干活,山上山下跑来跑去的,又招呼着这些特意上来剪枝的居士,一天下来也很累,田居士说:他们这些人很发心,这片栗子林多亏他们,还有几位都没皈依呢,能把自己家的活放下,到庙里来做义工,挺了不起的。问她这几天在栗子林剪枝都学到什么了,老居士爽朗的说:去强留弱。这个名词很新鲜,原来剪枝不是留那些看着好的枝子,而是要留能结果实,长势好的。人生也如同剪枝,虽然有些东西目前很好,让我们很舒服,但他不是最终让我们受益的,比如您有一份好工作,可是他会夺走您的健康,或者您很富有,可是这富有让您失去了快乐,比如您很幸福,结果这幸福让您一事无成,或者这一生您很成功,这份成功却让您觉得空虚。什么是真正对我们有利的,能带给我们快乐的,让我们永远受益的,思考后经过正确抉择的人生,才是有方向、有目标,永远快乐的人生。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7/nEO_IMG_DSC08174.jpg
今天衣物组正在筹备一个关于冬季送温暖送关怀的筹备会,主要针对的是秋天调研的内蒙赤峰受冰雹灾害和入冬受大雪灾害贫困山村,为村民们送去过冬衣物和米面,今天分工开始做前期的工作,选点、资金筹备、志愿者召集等等。
蔡晓华今天请人力资源组的黄元帮忙做ppt,忙的不亦乐乎。心栈组在王璐组织下在为朝外SOHO新点的开张以及红莲栈向西客站延伸服务的工作紧锣密鼓的忙。同样仁爱助学最近也一直在做“2009年保定冬季走访活动”的准备,今 天刘居士上来帮忙,在扫描保定各个县的受助学生档案,不停地在重复一个工作,那么一大摞的档案耗了她一天的时间,真是很有耐性。这位居士非常的发心,每周不管多忙都会上来一天帮忙做点工作,还有家庭孩子要照顾,她说很开心。只可惜今天没有留下照片。今晚是基金会《广论》精进共修的第一天,专门成立的班委 号召山下的骨干义工参加,为此基金会将特别配备无线麦克和会议摄像头,共修听新讲广论第一盘一小时十五分钟,科判向下一级加半小时研讨,大家都很欢喜。
见行堂前面的竹林平台已经基本完工,白色的石栏杆灰色的小墙,横卧在依旧青翠的竹子上,清雅的仿佛不染尘烟,工程部的每一座建筑都像一部厚重的文学作品,东配楼在贴毛坯石,刘满祥居士说:贴上毛坯石,一是为了保暖,还有一点是这样房子看起来会有一种厚重感,让人觉得踏实可以依靠,佛教里的建筑草木都是用来表法的,你的房子盖的很单薄,给你不稳定的感觉,建筑也是依报环境,风格也和人心相应,体现的是佛教的理念。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7/nEO_IMG_DSC08409.jpg
除了整体建筑,还有室内布局,见行堂的晚上用上了新拜垫,这些拜垫是陕西吉祥宗教制造公司的冯书鸿居士,四点多运送到寺里的,除了送寺里订制的这些拜垫,冯居士还带了自己供养的米、油等,法师叫了客堂的义工过来登记供养东西的数量,并嘱咐去找僧团的法师给冯居士开收据,拜垫一包五个,丁班净人出坡像刮旋风,一个大箱子从车上卸下来,两人抬着几大步就跑到山门口码放的地方,法师看到里面一百多箱,量太大,又把丙班调了过来,运货的司机说:他们装车时装了近两个小时,五点上晚课前,拜垫已经在见行堂的佛堂里摆放好了。
在文化部、弘宣部交接的接待区的公告板上,“随众功德资粮田”每日各项随众事项考勤统计表,张贴出来了。集体缘念时,贤启法师提策大家:我们每天都诵心经,这是打造一个究竟涅槃的境界——无有恐怖,无有挂碍。要趣入无为法,还是要先从有为法入手。我们从小学上到大学,每个学期都要有成绩。这个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积累知识与技能、培养好的习惯。所有的有为法都只是载体和工具,就像这个统计表,目的在于提高大家的道心,警策自己不要散乱。对于很精进的同学,有没有这个表不重要,对于其他同学,这个表就像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行持与大众的差距,正所谓以人为镜。同时,大家也不要过于计较分数,而要善用其心,利用这个境界激发自己见贤思齐,帮助自己成长。
中午贤佳法师从佛协做公交车回到寺里,赶不上用午斋,行堂组同学就先把法师的饭菜准备,让法师回来正好可以用斋。沙弥同学剃度后很少看到法师,见到法师回来非常欢喜。贤喻师看到法师用完斋了,抢着把法师的钵要过去洗干净。不过听法师说他只回来一天,明天就走。贤俊法师也乘机找法师请益看书的问题。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7/nEO_IMG_DSC08353.jpg
晚上丁班的班导法师和助理法师一起找贤佳法师请教如何引导丁班同学。
贤地法师:“丁班同学现在平时干活集资量很多,但是不是可以现在就引导他们发菩提心呢?”
贤佳法师:“当然可以。比如师父说,搬石头是搬石头,还是盖个屋子,还是建一栋楼房,还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虽然动作一样,但内心的意乐区别很大。发菩提心可以跟依师联系在一起。有些东西说多了成了概念,但善知识内心的功德是活生生的,需要用心去体会。我们去多忆念师父,多体会师父的心愿,慢慢心量就扩大,心力就稳定,就像禅宗里面以心印心。”
贤地法师:“我们现在学习发菩提心,但一下子做到不容易,是不是可以从帮助别人开始?”
贤佳法师:“对。而且作意这是在承事师父的事情,从很小的事情做。我们是一个团体,配合师父,配合僧团,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能利益很多人,就会有很多的人受益。比如你给丁班同学讲好一堂课,他们受益了,就会利益很多人。还有写博文发到师父博客上,就会有很多人看,他们就受益。你要是自己一个人,写的文章谁看?所以依着师父,依着团体就会很容易利益很多人,集到很大的资粮。平时做事情多忆念师父,忆念三宝,慢慢自己就会有增长,法在内心就容易显现,对着境界就容易增长智慧,而且身心容易稳定。很多人在做事过程中身心不稳定,烦恼多,可以多忆念师父,忆念三宝,就像练武功,把这个基础马步打好,其他招数就容易学会。配合师父和僧团的过程中也是在建教利生,做这些事情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积累资粮,当然这些能积累到资粮,更重要是想到这么做会利益很多人,所以要殷重地欢喜地去做。”
贤地法师:“那我们怎么去稳定发心呢?”
贤佳法师:“一是平时我们每天都有诵经上殿,大乘经典都是直接或者间接讲发心的,多读诵大乘经典,慢慢就能熏习发心;二是多忆念师父,学习师父开示,听师父的教诫,内心就和师父相应,和师父相应就是和发心相应;三是多配合常住,积累资粮,团体的力量很大。师父的缘起很殊胜,给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平台,都是实战演习,利益很多人的法身慧命,促进教法的弘传。一般道场不容易,我们团体很实在。师父说过,他培养人是要培养大德,不是培养做事的仆人、机器人。我体会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内心的愿力。”
贤地法师:“所以发菩提心的关键是依师。”
贤佳法师:“对。多忆念师父,建立教法利益众生。师父希望我们成就,让我们学习,让我们学修,都是希望让我们提升自己,像佛一样。按照师父的心愿去做,把自己所做的和师父的心愿联系在一起,就会很实在。这个心胸就会很宽广,而且很踏实。我们确实有很殊胜的条件,有活生生的人指导我们做,大乘发心的人给我们示现,他的心是很鲜活的,带着我们做,对我们内心的这种启发,福智资粮的增长,这种条件是很殊胜的。师父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业力在里面,所以把依师做好了,发心就容易。”
贤地法师:“上次我跟师父汇报工作,师父有些开示。”
贤佳法师:“你可以把这些资料都整理出来,这些开示很珍贵。以前我有记录整理师父的随机开示,后来发现这些起了很大作用。这些随机开示都是针对特定的因缘,此时此地此人。事情做完了就完了,但师父的开示却可以长久留下来。这个工作非常殊胜,意义重大。可以给负责法师发到博客上去,自己留着以后就看不到了,发到博客上就可以保留下来。”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7/nEO_IMG_DSC08464.jpg
今天一净人分享了最近体会碟片《功夫熊猫》里的佛法道次第:
连续两天,岁数小的净人高兴的跟过年一样,因为晚上的课,竟然是看美国动画大片《功夫熊猫》,这部已经风靡一段时间的影片,将被赋予佛法的内涵引导给寺院里的净人们看。带班法师讲,上座法师也看了,认为里面有道次第的内涵。
这是继美国万佛城的住持恒实大和尚,在龙泉寺的佛堂里,用吉他弹唱他自己根据美国乡村民谣改编的佛教歌曲之后,又一次让人体验跨越文化沟壑的心灵交流。
《功夫熊猫》讲的是一个笨拙的熊猫经过一系列的奇遇、学习、坎坷的经历,最后竟然成为一个英勇而智慧的“龙战士”,战胜了看似不可能战胜的恶虎“太郎”。
山谷里有一个武功高强的师傅,带着他的声名显赫的五个功夫非常厉害的弟子在练武。有一天,龟大师来访,告诉师傅,恶虎太郎最近会从监狱里出来伤害无辜,所以尽快要挑选出“龙战士”,来抵御恶虎的伤害。
没想到,山下的一个卖面条的胖熊猫,却意外地被选为龙战士。此时,它毫无功夫,智力一般。令众人大跌眼镜,但龟大师却一口咬定,他就是能给大家带来和平的“龙战士”。
经过一系列的奇遇,胖熊猫从一个崇拜功夫明星的追星族,成为习武者,它贪吃,笨拙,肚子大得以至于手都够不到脚,如何能够抵抗五个功夫极其高强都抵抗不了的恶虎太郎呢?
无奈的师傅发现了太郎因为贪吃竟然可以忘掉自己的物理条件,而具备跳高等常人难以做到的功夫动作,于是就用食物去训练他。最终,他终于领悟到没有一个字的如何成为“龙战士”的秘诀,真的成为“龙战士”,而打败了恶虎太郎,令山谷重新获得和平。
法师引导时,强调,要用佛法的角度去理解这个电影。
电影本身极其精彩,有的人在世间已经看过,对剧情很了解,这是一个好莱坞惯用的套路,但故事本身加入了海量的中国文化内涵,特别是禅宗的文化。对“有”和“无”予以了深刻的诠释。
连续两个晚上,连看带讨论,引导了这部影片。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7/nEO_IMG_DSC08363.jpg
全片结束,法师把大家从精彩的情节中唤出,强调,不要沉浸在打斗的功夫情节中,而是思考一个问题,笨拙的熊猫为什么能成为“龙战士”?如何能在短短的时间里,从什么都不是的功夫粉丝,获得功夫,达到目的。
我们如何学习到他的成功,而达到成佛的目的。
全班十九人,依次被要求发言。
有人提到这个故事本身是好莱坞的一个故事。
法师立刻掐掉这个话题。引导,不要用世间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故事,它存在就是因为它是我们心的显现,我们要把它当作真的,一个真的事实,笨熊猫如何成为了一个龙战士。
有人说熊猫具备弟子相。
有人说熊猫依师依得好。
有人说熊猫真诚。
有人说熊猫如白龙马,被选中。
有人说熊猫因为贪吃,被师傅引导而转烦恼为菩提。最终觉悟。
有人奇怪为什么熊猫的爸爸,竟然是个鸭子?
有人说熊猫的师傅会教。
有人说正好体现了万法唯心造。
有人说熊猫悟性好,领悟到空的本质,而打败了恶虎太郎。
有人说了很多,但实在总结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十九个人,有的人因为看完影片很兴奋,多次发言,提出见解,这样,一共就有二十多条见解,来理解熊猫如何成为了“龙战士”。
最后。
最后法师拿出正解。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7/nEO_IMG_DSC08365.jpg
这是一个很震撼的佛法结论,其实,在世间,关于《功夫熊猫》的评论已经很多,有人甚至划归到政治上,说师傅代表美国文化,太郎代表日本文化,熊猫代表中国文化等等。更多的影评对剧情、内涵、技巧都进行了极其深刻和详细的评论和分析。
但,这个晚上。
法师从佛法的角度做了讲解,令人内心震撼不已。其实,这是一个信不信的分水岭,在“信解行证”的“信”上做了一次生动的引导。
法师讲,熊猫之所以成为“龙战士”,是因为善知识,善知识就是影片中的龟大师,龟大师授记给了熊猫,加持了他,于是他的生命就开始改变,彻底的改变,后面发生的一切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熊猫成为“龙战士”的过程都是枝叶,而真正的根源就在于他获得了善知识的认可和加持。
佛陀的弟子阿难有一次跟佛说,我的成就,一半靠自己的努力,另一半靠您。
佛陀说,阿难,你错了。是全部靠佛。
世间人很难接收并理解这种结论,或者说凡夫心确实难以接受这样的思想方式。但这就是根本。信则入,不信则不入。
法师引导,学佛有三个铁门槛,一是依师,二是菩提心,三是空证见。
但是,第一个做好了,后面的如探囊取物。
猛然间接受这样一个观点,是需要力量等流的。虽然这个观点来得如此非常强烈和迅速,让人措手不及,但是,从影片的内容看,确实,如果没有龟大师的认可,就没有后面的一切,因没有,缘也没有,一切都没有。甚至于,从编剧的角度看,没有龟大师,故事都无法成立,至少会是一个庸俗的故事。
因为龟大师的授记,所以就有了后面精彩纷呈的情节。也正是这些情节障蔽了我们的眼睛和见地。让我们误以为,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善知识。
我们要接受的是,一切都来自善知识。
在影片中,一切都来自对龟大师的信心,相信了,因缘就向成功的方向发展,不相信,就是岔路乃至烦恼和绝路。
确实,是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引导,强烈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