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经学习心得——贤满法师在第二届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

(2009-11-30 09:00:04)
标签:

宗教

汉传佛教

《华严经》

末学

观音菩萨

普贤

分类: 僧众弟子

五经学习心得

——贤满法师在第二届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上的分享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9/nEO_IMG_14-.jpg

 

  大家好!

  末学是来自北京龙泉寺的贤满。记得伟大的月称菩萨说过,没有得地的菩萨是没有资格讲经的,由此末学就是在梦中我也不敢妄想讲经,更何况是现在。故此末学把重点放在交流上啦,彻底地放弃什么来讲经的幻想以及对名次的邪妄分别。

  我抽到的是《心经》,但是我想既然大家给我提供了学习五部经的缘起,那么末学有责任把学习的结果给大家做个汇报,这样就五部经一起来啦。不过有个要求,那就是大家不要期待太高。

  有一天,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在看《楞伽经》,突然停下来,长叹一声,此经四代以后主旨莫辨,惜哉!这句话玄记了一大事因缘。后来六祖在客栈里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恍然大悟,这也开启了一大事因缘,前后正好是四代。六祖以前禅宗是用《楞伽经》印心的,六祖以后就改为用《金刚经》啦!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09-.jpg

清远法师主持讲经

 

  《金刚经》在玄奘大师译的十六会六百卷的《大般若经》里是第九会,其实它是佛讲完我们所谓的小乘四谛、十二因缘之后,逐步要讲大乘般若,这中间一个答疑性质的经典。主要是因为须菩提经常听佛讲大乘菩萨的功德、玄妙境界,心里有疑问我不是也断烦恼啦吗?难道这还不够吗?就问佛菩萨怎么干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啦。如果我们稍微留意的话就会发现这句话在经里出现了两次,这不是啰嗦的。因为我们的烦恼由于我执、法执。这也正好把整部经的正文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破我执,最后佛来一个总结,就说其实您们不能以为您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就是佛啦,如果这样您们就搞错啦。我想像须菩提尊者这样的人来讲空掉佛的是很难的,毕竟他从佛那里得到的受益是那么的大,那么的实在,幸好他一点就透,恍然大悟。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10-.jpg

中国佛学院觉灯法师讲金刚经

 

  有人问一位祖师:什么是佛。祖师答:干屎撅。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手纸,擦屁股的那东西。对佛弟子来讲这还得了?抱歉,这恰恰是佛的密意,因为佛和手纸的本质是一样的——空,是不可以去执着的。接下来佛用种种譬喻告诉须菩提,法也是不能执著的,乃至如果有人认为佛有所讲法的话,那就是行邪见。多可怕的见解,多厉害的见解。同样有一天一个人去问祖师:什么是佛法,祖师答:黄叶止儿啼。原来佛法就是一个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就应该丢掉的东西,试想有谁成天手里拿着一个黄了的树叶呢。我想所有这些话只有佛敢讲,佛弟子敢讲,什么原因?诸法实相嘛,缘起性空的真理外道怎么也闹不明白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11-.jpg

浙江省佛协戒忍会长提问

 

  《金刚经》可谓一空到底,连佛都空了,法也空啦,还有什么不空。那么怎么修呢?之后佛讲了据说是二十二年的般若,讲得清清楚楚,透透彻彻。之后有一天佛在定中指使舍利子问观世音菩萨:菩萨该如何修。其实这个问题和须菩提提的是同一个问题,答案当然不同啦,因为《金刚经》主要是为了把对佛讲的法有很深执着的小乘行人带到大乘的阵营里来,主要是破和立的,见解讲完就完,而这里主要是要讲修。而且关于般若,也就是菩萨的修行法门佛已经讲了二十多年了。如是观音菩萨就讲: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讲了一大堆名相,然后一一说这是空的。我想如果我们这样认为就没意思啦,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原来观音菩萨是讲:您通过资粮道进入加行道,再到见道、修道、无学道,这样您就像我一样啦。在短短二百六十来字的经文里分别对三种根器的人讲这个次第,根器差点的要说名相,根器高的只要说个咒子就可以啦。所以这部经是对《大般若》做过纲要性的总结,指明修行次第性的蓝图,幸好是这样,不然也就不会这么的流行啦。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12-.jpg

闽南佛学院常行法师讲金刚经

 

  那么修修修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当然是佛啦,佛是什么样的一个玄妙的境界?《华严经》里就讲的很清楚,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穷事理之所及,常人都想象不到,所谓不读《华严经》不知佛家的富贵。但是《华严经》对普通人来讲太庞大了,幸好《行愿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已经涵盖了整个《华严经》的精髓。《行愿品》一开始普贤菩萨就告诉善财童子,如果您要想像我一样,您应该发十大愿,他说他就是依这十大愿成就的。在最后的偈颂中普贤菩萨同样是依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的层次来阐述了自己的宏愿。也就是说如果您要想成就佛道的话,没有什么其他的途径的,必须通过这个途径的,这一点需要注意。

  最后普贤菩萨为了给末世众生作榜样,说他自己最终是要发愿往生极乐的,他很清楚他那一套对末世众生来讲还是太难啦。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15-.jpg

评委之一园慈法师

 

  那么,《弥陀经》是净土法门最重要的经典,此经以信愿持名为宗旨,其中信为根本,所谓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里信自就是信自心本具极乐,苟能一念回心,决定得生。如果大家读过《佛说如来藏经》就什么都明白啦,其实《华严经》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也是讲这个道理,《法华经》里衣里明珠喻也是这个意思。信他吧就是信释迦、弥陀、十方佛的悲心与愿力不可思议,绝对有接引我们的能力与愿心。

  我们人是很奇怪的,在没上学之前我们总是说这是爸爸讲的,其他人讲的都不相信,等上学啦说老师说的,那时候连爸爸也不信啦,等长大了谁都不相信啦,就信自己。如果我们有小时候那种劲头恐怕早往生啦,三个字就够啦:佛讲的。有信,愿和持名是很自然的事情啦。说回来,净土法门是所谓彻底张显诸佛慈悲、智慧、大威神力的法门,如果没有这个法门我们可以说诸佛的功德还是有缺陷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16-.jpg

评委之一湛如法师

 

  那么好啦,大家抄起家伙念那个:南无阿弥陀佛吧。可是您没那么简单的,我们无量劫以来造下的业无量无边,生活中会出这样那样的困难,那怎么办?

 《普门品》里佛盛赞观音菩萨,说他如何如何地有大威神力,如何如何地帮助众生,如何如何地有大悲心。其实这部经和《阿弥陀经》一样,是佛门典型的营销术,而且是极其成功的营销术,可以说释迦牟尼佛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营销大师,结果是什么呢?“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的美谈,就是他营销的成功的佐证。可以说这样的营销只有佛门才会出现的,是绝无仅有的。想想看,这个世界上谁不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那。那有问题怎么请观音菩萨帮忙哪,很简单还是那句很熟悉的:南无观世音菩萨,就这么撕心裂肺地念去吧,一定如您所愿的。

  末学在学习的时候琢磨,觉得其中有这么个脉络的的,纯属瞎琢磨,不知道对不对。感觉到组织者的智慧真是高超,同时又体会到这几部经典能在汉土那么的流行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里要再提一点的是,佛是圆满的,从开始讲法的那天起就是圆满的,彻底圆满的,不存在学习、进步的问题。但是佛讲出来的话,因为要适应不同根器的众生肯定有所不同,不过味道是一样的,什么味道:解脱味。但是这要从修证的角度去看,不能从文字和名相上去做学问,这是没有用的,会出很多的问题,您会搞了一辈子最后很可能不信佛。一言以蔽之,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体味缘起性空的佛理,这是普贤菩萨、诸佛的共道,也就是事情要好好干,但是不能执著有个我在做,有个对境,有个实在的媒介,所谓三轮体空。

  最后,套用《金刚经》里的话送给大家:所谓讲经者,即非讲经,是名讲经。感恩大家!

 

 

相关链接:

世间最甜的味道——2009年深秋随师江南澳门行系列之一

问渠哪得清如许——2009年深秋随师江南澳门行系列之二

点燃智慧的心灯——2009年深秋随师江南澳门行系列之三

五经学习心得——贤满法师在第二届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上的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