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龙泉日记

标签:
哲理佛法二乘义工大寮龙泉寺日记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1月28日龙泉日记
上午贤佳法师和贤俊法师商量如何把僧团的档案工作做好。贤佳法师以前一直在留意把师父和僧团的资料保存下来,现在常住安排贤俊法师做档案管理工作。师父说过,一个团体最重要的是档案资料和人才。师父有时代责任感,他会考虑给后人留下什么,所以非常重视档案资料, 而且对建设一个有水平的团体,档案资料不可缺少。因此贤佳法师也非常重视,他一直强调,事情做完就完了,但资料工作却可以长久保存下来,而且以后做相关工作就可以用这些资料,否则想做什么都没有资料用。法师九点就要去佛协,他把很多档案工作的经验都告诉贤俊法师,而且见到其他法师,也给反复给他们讲档案工 作的重要性,让法师们多配合贤俊法师保存资料。贤俊法师很发心做这个工作,很主动的去搜集各种资料,搬家时别人丢掉的东西他也从中找出有价值的资料保存起来,但有时候碰到别人不理解,也不好意思老找别人要资料,所以很希望得到同学们的理解。贤佳法师说,其实大家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有这个配合档案工作的意识 就好,很多珍贵的资料就能保留下来。正好禅兴法师也来了,贤佳法师和他商量居士事业部的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贤佳法师提出要安排人专门负责那边的档案管理,安排专人做,他就会有责任,否则大家忙了很难顾得过来。
今天周六共修,自从课调整到下午后,早上的用斋人数就没有以前多了,之前学员为了赶周六上午的课,一般都要周五晚赶上山,现在时间久比较宽裕了。现在上午安排的是两周一次的讲师课,今天九点,研修处的悟光法师给讲师们做引导答疑。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DSC08642.jpg
研讨交流
在见行堂一楼的英语学佛小组,继续共修广论,下午学习了师父的百法开示。班长王硕说:这也是请示了僧团后,做的调整,因为现在大家学习广论时,用英语进行交流研讨还是有一定难度,所以除了诵广论,又加了师父的百法开示,听后用中英文研讨学习。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DSC08650.jpg
中英文交流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DSC08683.jpg
法会学佛小组由贤健法师带动,法师让大家回顾一下上周学习的内容后,依照师父的开示问了一个针对现状启发大家思考问题:“在团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是带领团队,跟随团队,还是掉队了?”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DSC08785.jpg
我们生活在团队中,但是否真正融入团队了呢?在遇到境界时,是选择配合团队,听从安排?还是由着自己的习性,毫无意识地在种远离团队的因呢?
寺里经常受法师的夸赞的老居士,是扫地的田素兰居士,田居士扫地就是低头扫,也不看人,法师们走过会先和田居士打招呼,看到法师田居士的第一个动作是摘帽子问讯,第二个动作是继续扫地。用眼睛看再平常不过的扫地,要用心去体会才能感受到老居士对三宝的信心,为常住付出的发心。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DSC08513.jpg
法师带领出坡
文化部办公室,今天把实木办公桌,换成了电脑桌,让周末来寺里的山下义工,又是惊叹“寺里变化太快”。这次的重新购买办公桌,是因为教化部需要一些木制办公桌,而制作中心与翻译组办公室恰巧用的是这种办公桌,放电脑其实不是很合适。经过考虑,常住决定把办公桌调给教化部用,制作中心和翻译组新采购办公用桌。这样 贤峰法师、翁跃春居士、李会居士去考察桌子。最初为了节省资金,只是想订购简单的白条桌。但汇报贤启法师后,方案没有通过。办公环境也要庄严一些,而且需要长期使用。因此请贤彦法师与贤峰法师去选购电脑桌。他们跑了很多家。看价格、质量,考察性价比。一次一次考察。最后选定了一家比较中意的。
贤彦法师对很多注意事项都能提前考虑到,实际采购时就比较方便、容易、快速。采购电脑桌回来后,贤峰法师说:体会到同行、善知识的重要性。
办公室布置方案不断调整。换了七八套方案。刚开始只是想能容纳多少人。安放过程中,不断调整,多方面尝试。桌子数量、空间大小都是固定的,如何把握才能更加周全、合理。各种条件都要考虑周全,这样速度、效率就高。
换一次桌子,各人的感受也不同。从市区赶过来的田广川居士说:感觉自己不会干活,没有山上的居士们干得好,自己笨手笨脚的。大家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台阶那个地方,当时心里很害怕,可能与不会干活有关吧。而常住在寺里的居士们很勇悍;大家协作很重要,配合也很默契。
农场的大棚盖上了塑料薄膜,三位年长的男义工是主力,其他的义工辅助,塑料垂下来后,长度的南北两边还好不复杂,东西两面留有进出的门就要多花一点功夫,离地面一米再加一层用来防寒,塑料薄膜早就按尺寸量好,用熨斗熨在一起穿上了绳子。今天几位义工还要把这些一塑料薄膜绑到钢筋上,罩塑料薄膜绑好两个门,一上午就过去了,下午开始弄南北两面,绳子横跨在两条钢筋中间,一边先系好在地下的钢钎上,另一边再用力拉,系绳子也讲技术,太松刮风时塑料会飘起来,容易磨损,太紧了又会受冻裂开,这么根绳子还要力度一样,往下拉绳子由年轻力壮的王文才来做,指挥是任志尚老居士,张绍先老居士这个组长是哪里缺人就到哪里去 补缺。大棚里面空间很大,虽然还没有完全封闭好,里面的冻土已经开始融化了,年轻义工们以为盖塑料薄膜就可以在里面种菜了,张绍先老居士说:那可不行,盖好了,要先烤地,就是不让里面的地冻了,不能立即就种。要在室内把苗育好后,再移过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东西不是亲身做过的,就不知道这里面的次序,种地方面老居士更内行,难怪说老人是宝。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8/nEO_IMG_DSC08579.jpg
周末学员除了参加学习,也参加寺里的劳动,周丹、原瑞雪两位就是,到大殿协助香灯义工打扫殿堂,周丹跪在木地板上,双手按住抹布,细细的擦,原瑞雪挽起了袖子戴上了围裙,在盆里倒上冷热调好温度,把抹布一块块洗干净,递给擦地的两位,自己又去擦白色大理石柱子。下午讲师云丹去大殿拜佛,看到低着头擦观音殿的蒋於殷说:你现在做事是越来越安心了呀!蒋居士抬起头笑了:我只是做了这么一段时间义工后,觉得心里安静多了,也没别的。
心安稳了,处处都是法门。
僧众每天也会看博客内容,但不是在网络上看。在走廊楼道里有一块板,平时有专人将当天的博客内容打印出来,贴在板上,僧众经过的时候,可以驻足看一会。虽然大家功课紧密,但也不耽误僧众了解师父的行程、开示,整个僧团和寺院乃至寺院和社会的接触状况。通过这种方式
扩大心胸格局。
出坡或者功课的短暂间歇,总会有很多人围着这块板看。
丁班人多,承担也比较多,平时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倘若都围过去看,二十个人,足以把整个过道塞满。
也有不太喜欢这种阅读方式的,可能就不会去用心关注博客内容。
带班法师想了个高明的办法,每天派出一个人去看博客内容,把要点摘录下来,每天晚上上课前花五分钟时间复述给大家听。
先是一个人一天,经过讨论,改成一个人一周。
用一本公用的专用笔记本摘录下博客的重点。上课时,五分钟内讲清楚,讲的尽可能全面,确实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格外需要认真阅读博客,读完了还要整理,提出纲要,这本身就是一种训练。
讲博客的这个人平时可以马马虎虎地一览而过,看懂看不懂就那么回事了。要讲给大家听,那就必须得逐字逐句认真地看懂,理解。
讲给大家听的时候,就五分钟,不能超时,如果讲的枯燥,大家就没兴趣听,那就白讲了,白耽误大家五分钟时间。
讲的人就必须在讲的时候认真而用心,同时训练自己讲话的时候端身正坐,不摇头晃脑,不挤眉弄眼,不拖拖拉拉,迅速讲完。当天讲完后自己私下再总结一下自己讲的状态如何。一周后再总结一下一周的进步。
听的人,不管别人讲的好坏,在这个过程中训练自己的听闻,乃至扩大和包容他人的心地及能力。没听清楚,又想知道内容,正好激发了去看看的兴趣。
听的和讲的都能受益。
刚开始讲,用笔记本记,随后,就用脑子记。不用笔。读完了,消化一下,直接就给大家讲,逐渐进步
二十人,每人轮一次,就是二十周,这二十周,仅仅是这一个小法门,必定会令大家的身心有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