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龙泉日记

标签:
义工法师师父林居士栗子园北京龙泉寺文化 |
分类: 龙泉每日 |
11月22日龙泉日记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2/nEO_IMG_IMG_8829.jpg
早上僧团缘念的时候,贤健法师说:“这两天寺院接待了两批客人,我给大家汇报一些情况。前天是十五位区政协委员来寺参访,他们感受到我们都很热情,看到寺院各方面情况,也对佛教增加了了解。这样就和他们结下了很好的缘分,其中有三位委员还发心想到寺院来帮忙当义工。他们中间很多是大学的教授,为以后寺院举办学术方面的活动也很有帮助。昨天接待的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十五位师生,他们也都很高兴。有个教授还说明年暑假时想到寺院来住一段时间。其中有位办理学生外出学习项目的公司负责人,他说以后想多组织一些外国学生来寺院参访学习。这样慢慢到我们寺院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通过我们了解到中国佛教和传统文化。可以看的出,很多因缘都聚在一起,朝着师父所构想的方向发展。很多同学都在为配合接待工作付出,大家辛苦了,这也是在依师积累资粮,意义很大。”
上午八点半到九点半,贤益法师带僧团丙班同学学习班规。贤益法师一周前回到寺院以后,就开始担任丙班的助理班导。他很热心的去关心丙班的同学们,注重协调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和其他法师之间的关系。比如今天有两位同学对一位法师的做法不理解,他分别去两边沟通,最后发现都是误会,大家都很高兴。还有同学对常住的安排不适应,他也去协调,听同学的感受,跟执事法师沟通。同学们都很欢喜,有这样的助理班导,就像多了一位大哥一样。但更有意思的事,法师说这样去做的时候,感觉自己的收获更大,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资粮吧。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2/nEO_IMG_DSC07206.jpg
寺里的库头贤龙法师是东北人,母亲前段时间从东北赶来看出家多年的儿子,母亲是癌症晚期患者,医生说,过不了这个年。老人家和另外几个亲友住在寺里,表面上看,与常人无异,但已不能正常用斋,肺癌外加头部的病症不停地折磨着她,总是流鼻血。法师陪母亲去北京的医院进行诊治,药是开了,也吃了,但据母亲说,不适应。外出看病时,寺院出车,老母亲坚持要出油钱,不愿意给寺院增加负担。笃信佛法的老人家有着多年学佛念佛的功夫,据库头法师讲,他出家前,家里曾经养过一只小狗,叫“小极乐”,在世时,帮它做功德,一起在寺院里做事,培植福报,临终时为它助念,果然亲眼目睹瑞相。
今天法师的母亲要回东北老家了,带着昨天在寺里拍的视频,DVD组义工为了让法师母亲带回去,加班到夜里一点多赶了出来。法师早晨背着香袋来送母亲去车站,母亲要上车时说:你们都忙,可不能给你们添麻烦,我回去呆一段时间就来,来给你们做酱。今年寺里吃的东北大酱,都是法师家里做了给寄过来的,这次来时也带了八袋子的豆子、玉米面、小米等,把明年准备要做酱的豆子也带来了。这些东西有些是法师父亲种的,有些是买的,还有的是亲戚给拿的,法师姐姐说:每次要给寺里供养东西时,母亲就会跟家里的亲戚说,亲戚们就从自己种的农产品里挑最好的拿给法师母亲,装好后再寄到寺里。法师父亲说:现在全家都学佛,但是最早开始学佛的是法师的母亲,然后全家才开始陆续学佛的。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2/nEO_IMG_DSC07201.jpg
对于儿子学佛,母亲只是介绍,从未跟儿子说,你要出家。只是不断地引导。据法师自己说,他在莆田广化寺因目睹异相而发心出家,打电话给母亲,母亲激动不已。父亲也没有反对,退休后,父亲在家附近的江边刨了一块地,种些粮食、菜什么的,这些地是开发商买下来后,还没有用,一些退休的老人就一人种一块,法师父亲以前也没有种过地,都是一起种地的老人互相交流,种的到也挺好,就是地是人家开发商的,如果什么时候要利用,就不能再种了。收下来的东西也是挑好的寄给寺里,剩下的自己才会吃,也就是觉得不好不能寄给寺里的,才会留给自己。姐姐在谈到供养寺里东西的时候说:家里有什么东西时,总是想这边还没有呢?
昨天,库头法师和亲友陪着母亲,仔细地参观了龙泉寺新启用见行堂的僧众寮房、教室、禅堂、斋堂等等。老人仔细地看,库头法师认真地解释、介绍。在库头法师的寮房里,四张床,法师问,认得哪个是我的床吗?母亲没说话,用眼神表示,怎么可能不认识呢。那个枕头妈妈认识,当然,一眼就看出来是哪张床。也许,库头法师就知道母亲会认出那个枕头,故意这么问的,出寮房前,老母亲和亲友感慨地期待下一世能够童贞出家。
拍下的视频画面里,老母亲的表情很从容,很安详,没有那种被疾病折磨的痛不欲生的样子,也没有癌症晚期患者常见的那种憔悴和枯瘦。但能感觉到她气力不足。大家都明白,库头法师和母亲的这一别,会有什么结果,谁都很难说。有生就有死,我们每一个人最终都要面对死亡。她带回的那段视频里,有她的儿子和僧团的众法师们威仪庄严的出家相,在庄严肃穆的佛堂里打法器,上殿、过堂、唱诵、礼拜。不知道,她老人家回去看这些影像的时候,做何感想。一定会为自己有这样清静庄严的儿子而欣慰和自豪吧。也一定会为自己往生西方充满信心吧。人生在世,在末法时期,一个生命能以这种形式落幕,恐怕是最大的福报了。世间人不理解,总认为出家为僧,不能孝养双亲,是为不孝,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出家,一样可以尽孝,而且是大孝。也不是世间人想像那样弃绝亲情,而是另有超越世间的高度,另有事关无限生命的智慧和意趣,理路和世界观。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2/nEO_IMG_DSC07211.jpg
客堂里承担佛事的义工王丹,今天也回家去尽自己的孝心。帮父母处理家里的事情,走前去征求知宾贤生法师的意见。法师说:那就回去看看吧。事情是这样的:十九号的时候,王丹接到妹妹打来的电话说:妈妈打电话说爸爸的车出了点事,然后就联系不上,父母手机都关机了。妹妹说说就哭了,王丹听了强做镇定的说:没事,也许手机没电了,我再打电话问问,其实她自己已经是心跳加速,血往上冲了,东北老家的路况一下雪就会结冰,而且爸爸又开长途车。
放下电话,先去找贤生法师,敲开法师的门,平稳了一下情绪,跟法师讲明情况,法师让王丹坐下来说,这个时候只有皈依祈求,着急也没用,一会儿去观音殿求观音菩萨加持。分析一下你对境时的心念,为什么会这样,首先,因为有情执,一听到这样的消息就会产生妄念,情绪上就有变化。王丹边听法师开示边抹眼泪,法师又说:一切都从因果上看,生命很脆弱,他从台湾回来看到每位法师都很高兴,是因为能见到其他法师还在寺里就很高兴,在台湾有位居士的父亲做心脏手术,医院已经下病危通知书了,但居士至诚的祈求观音菩萨加持,结果居士的父亲一周就出院了,这就是回来之前发生的事情。听了法师的话,王丹不那么紧张恐惧了,可心还是砰砰的跳,头顶像扣了个盖子一样。然后到观音殿磕头,边磕头嘴里还念叨着祈求观音菩萨加持;可是心里还想着得给亲戚打电话,放下电话又去磕头祈求。就这样边磕头边打着电话,思绪已经不那么混乱了,已经能理性分析问题了。王丹说:“在重复着磕头祈求打电话中,一个小时过去了,突然一个念头闪现出来,自己是来祈求观音菩萨加持的,可是却在不断的寻求电话那边亲人的帮助,这正说明对于观音菩萨而言,我更相信自己及电话那头的亲人,原来我对三宝并没有生起真正的信心,我错了,于是收起电话,真诚的磕头,至诚的祈求观音菩萨的加持,加持父母平安无事,加持早点联系上他们,磕头累了就跪着念观音菩萨圣号,念的内心越来越平静不再焦躁,念着念着就更笃定这个时候只有佛菩萨能救我及父母,一直到两点半,起身走出观音殿,拨通爸爸的电话,嘟——嘟,电话通了那一刻,只有感恩,爸爸说确实是出车祸了,两车迎面相撞,万幸的是车上的人都没事,只是车撞坏了,终于松了一口气,而手机刚好没电,就在刚才才把手机充电开机,而我是第一个打通爸爸电话的人。我又赶紧给被我搅扰的亲人们报平安,向同行善友报平安,向法师报平安。”
最近学修处对原有的山上周末学佛小组的上课时间做了一些调整。由于隔周的周六上午有讲师的课程,并且由于九一九法会后新开了几个山上的学佛小组,教室相对紧张,所以原来在周六上课的学佛小组有些被调到了周日上课。现在周六上午上课的是隔周进行的讲师班的课,周六下午有英文、日文、甲2、法会义工1组、乙2这五个学佛小组上课;周日上午是甲3、乙1、法会义工2组这三个学佛小组上课,周日下午是乙3学佛小组上课。原甲1学佛小组合并到了其他学佛小组中。这些学佛小组上午上课的时间都是9:00开始,下午是13:00——15:30。通常在周末共修下午上完课之后,寺里都会安排学员的集体大出坡,让大家有机会积聚资粮,福慧双修。
每次到周末共修,70岁的毛妈妈一直很精进,这次课上正好讲到念死无常,老人家踊跃发言,讲了一件自己当天上山学习时发生的事情。
毛妈妈有时是坐女儿的车,但这次毛妈妈自己坐公交346路车上来,她自己已经不记得是哪一站,她估计是没人给老人让座,然后就走到后面,车开着开着,猛的一颠,结果毛妈妈说今天这一颠,对于一个老人则意味着可能很快离开这个世界(高血压或心脏病),也有可能半身瘫痪啊。结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的反应慢一拍,但毛妈妈就感受到一只温暖强壮的手臂扶住了她要倒下去的身体。毛妈妈看看是乘务员,一位姑娘,毛妈妈心里非常的感恩这位乘务员。她知道自己如果今天倒下去,能不能去极乐世界自己也没把握,还正在学习。但如果今天给摔瘫痪了,这身体病痛的罪自己不仅要受,还要连累很多的儿女和亲人。所以毛妈妈下车的时候特别的感恩了乘务员,还记下了她的姓。
毛妈妈说着这件事的时候,小佛堂里都鸦雀无声。让我们体会到生死真是那样的迅速和无常。
另外最为感动的是毛妈妈说自己认为她所碰到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佛菩萨,当然今天的乘务员更是佛菩萨的化身啦。
我们常常以为佛菩萨就是画上看到的庄严慈悲的佛菩萨,很容易当作一个人来想象。但实际上我们的这种想象虽符合我们的凡夫心理,但却是不是究竟的,我们知道佛像是表法的,表法则意味着画上佛菩萨那样的神态和身体语言是心心念念念众生的,而佛法却是要我们无相无不相的,应不执着于外在形象的,而我们还真以为有个
我们想象里的,如画里的佛菩萨。
毛妈妈今天这一讲,让我们明白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帮助我们、给予我们境界的人我们都要感恩,因为佛菩萨实际上是化现为身边并不那么完美的同行善友来帮助我们的,而不是以我们想象的样子来出现的,这也让我们明白为什么观音菩萨有那么多化身的原因。
所以,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真的就是佛菩萨化现后很善巧的在催生我们内心的善根善性。
因为是身边的,佛菩萨就知道我们更能接受和认可,
因为这些是每日生活里的事情,佛菩萨就知道我们用举手之劳就可以做到的。也是可以效仿的。
文化部、弘宣部两个部是在一起缘念的,贤启法师带义工缘念时,转述了师父对居士这边提的三点要求,一是保证出勤率,二是少下山,三是注重工作成效。法师就师父的这三点要求开示说:师父对僧团的要求比较细致,对居士的很简明扼要,出勤和少下山,可以让我们随众、不散乱,师父的原则主要是收摄身心,通过随众使自己的心业力与佛法和整个团队相结合,工作就是造业,解脱的业,我们一直都在造业,小时候上学都要做作业,那要看这个业是和谁一起造的,和哪个团体一起造业就不一样,以前早斋时师父开示大乘道与个人修行的区别,造业的方向,与谁造业很关键,团体造业过程中,慢慢就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和思想,一切随顺团队,整个人都消融在团体中,这就是一个心灵成长的过程,是一个转凡成圣的过程,对我们长远的生命都具有很大的保障。
法师特别提到编辑室要在12月1日之前,要把正在做的这套留言书7本编辑完,8本龙泉日记要在12月15日之前编辑完,给排版的义工留一些时间,尽量提高工作效率,而不要加班。听了法师的工作日程安排,回到编辑室,几位编辑立即进行了详实的具体分工,所有工作都
给留言书“让路”,具体分工:倪居士负责和外围相关部门的具体协调,杨芳总把关,审核,余洁这两天内负责把留言补充内容做完,董居士负责补充内容和标题。李月红等五位义工主要负责一、二校对和核红。这两天内把留言书一、二、三先全部结束,其它4本也在未来的一个礼拜彻底结束。
制作中心的组内缘念,也针对师父所提出的要求进行了分享和讨论,并且请今天从山下赶来共修的翻译组的韩语翻译薛园春师兄,结合韩国文化和工作实际谈一下她自己的认识:“要生存,必须要依靠团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首先反省是自己的问题。比如一个公司的员工,遇到部门领导指出自己工作的问题,大多数都是自己消化而不是找别人倾诉、埋怨。假如实在走不出这个境界,一定想要找人诉苦时。那开导的人则会说:你应该感谢那个指出你问题的人,首先他给了你提升的机会,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改正。再者你要换位思考,假如你是部门领导会怎么处理?部门领导承受着比你更大的压力。部门领导则会主动关心员工,推心置腹地、坦诚地交谈。会用更多的关爱去消除隔阂。另外还谈到他们的传承精神,对于好的文化、好的东西有责任传承和保持下去。”
她所谈到这些其实和师父的平时所教导我们的是相符顺的:换位思考,代人着想,感恩的心,上下位的配合和相互理解,更有序地生活和工作。
自从搬到德尘居的新办公室以后,翻译组和制作中心的书籍都放入新做的书柜,上午在法师的指导下做了归类整理,便于查找使用。以实践师父所提出的生活有序,工作有序。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来实践佛法。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2/nEO_IMG_DSC07264.jpg
库房里义工于清华也在忙,用针线在旧衣服上编写,坐标缝纫机前,戴着一副花镜的于居士,一边缝着袜子,一边慢声细语的说:师父那天开示讲要爱惜三宝物,我听得特别高兴。环保组、住宿组的义工们,经常把拾到的一袋一袋的喝水杯、毛巾、衣服、袜子、鞋子送到库房来给我,这些都是找不到主人的东西,我都分类清理出来。清洗好再结缘给需要的人,在清理、清洗、结缘的过程中,可以去体会慈悲、布施、广结善缘。来寺里的这几年,常给法师和义工同行补衣服、补袜子,特别是法师们的衣服,大洞小洞的,有的补了好几次,一层一层的补丁,法师们还舍不得扔,看着法师们穿这样的衣服,忍不住就会流泪,想想我自己,好差啊,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福报,真是惭愧,我也发誓一定要好好去补这些衣袜,给自己消业障。从今以后,不再乱花钱乱用东西,节省下钱来供养三宝。今天收拾库房时,不需要的废物倒在后面的山坡上时,发现垃圾堆里有两把扫帚头,没有把子,我捡了回来,想让步陶居士安两根把,还可以继续用。僧团里的法师都那么节俭,这几年我也观察法师们,觉得他们这也是宿世的等流,这就是修行习气的延续。
http://218.57.142.173/blog/2009/11/22/nEO_IMG_DSC02566.jpg
衣物组也在整理衣服,上次在仁爱心栈奉粥活动中,有搜狐网的职员捐了一大批衣服,周六广论班的学员,不到12点就到衣物组的露天帐篷分拣衣服,衣物组邓羽带领大家分拣明细,更好的为那些老乡服务。刚开始人只有两个,慢慢路过的学员、居士加入进来,人多起来,分捡得很开心,彼此之间相互认识更增进了业缘。通过慈善大家的心也更近了。踵快1点的时候学员们回教室上课,接下来就由衣物组的邓羽、孙凤梅、孙阳三人继续分拣,三个年轻人的发心,感召了三位爬山的老人加入进来,一天分捡的30多包的衣服袋上面写着男、棉上衣、8件……
今晚,弘宣部在贤启法师带动下碟片导视。大家围着会议桌,对着大屏幕电视看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电影前,贤启法师给义工们开示说:我们听经闻法,是透过经论的传递,那看电影也是,弘宣布交流时间,这次我们是一个影片的观后感,导演、演员把他们的生命体验,通过影片传递出来,如果我们能体验,就少走许多弯路,意义就在这里,所以我们先皈依发心诵心经,能够快速得到生命的体验。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代课老师的工作时,他如同进入了一个孩子们的地狱,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让他产生了改变现状的冲动,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也解开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净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更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孩子们仁爱、友善、宽容的本性,因为有这样一个人的出现,被启发出来。
贤生法师对居士用碗、过堂的问题很关心。晚上七点,法师特意找了史红恩、陈岩岩、黄瑞龙、贾晓园四位居士了解情况,进行了交流,并对山上义工的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同时法师提出问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长期义工?如何定义长期义工的规范标准?法师把从台湾学习到的经验跟大家做了分享,特别好的一点在:长期义工是达到一定的条件和要求后,经过义工整体的推选,最后由法师审核决定,才能成为长期义工。成为了长期义工后,僧团会对他们做出更多的关怀。法师还希望定期,比如一个月,对所有的义工有个沟通和交流的机会,能够更好地对大家进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