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一位经济学博士,成功的经理人,世间光环萦绕,掌声时时相伴,但心灵的困扰却无法排解,无尽的寻觅,真实的“我”何在?虚幻的一切因何无常?因果不虚的真谛在哪?在宿业善根力量的推动下,她有幸来到龙泉道场,见到师父的那一刹那,犹如路遇久违的亲人一般,内心百感交集,于是痛下决心搁下黄金周游山访友,走进了十一精进共修法会……
落座见行堂
踏上光明路
——十一精进共修法会结行感言

今天是共修班的最后一天,端坐在见行堂凝视佛陀与菩萨,忆念三宝的功德,回首八天里点点滴滴的修行生活,我好像度过万劫的时光后脱胎换骨,徘徊在佛法与世间法的困惑逐步消除,内心的明净日益显现,佛法三宝在我心中牢牢扎根,法喜的光芒沐浴在我心间。
首先,我要感恩师父百忙之中在博客留言里开示我要从修行开始,几天的讲法让我破谜开悟,树立正知正见,绝离俗世凡心的愚昧,根除自我执着的思维模式,树立对境用心的思维意识,从烦恼的深渊中努力自拔;感恩法师不辞辛劳教会我们做功课、诵佛经、做法事,不在修行的道路上迷茫;感恩所有的义工菩萨和同修,在你们身上我用心领悟到三宝的功德与庄严,你们用虔诚精进的心实践三宝的教诫,让我学习,给我增信。
其次,我将我在学修过程中领悟到的法喜供养给三宝、师父与一切众生,与同修分享共勉。
第一,本次同修让我深入领会自我的虚幻,真正以佛法为根本约束身语意。师父开示,世界万物皆是虚幻,我们的身体最终会消灭,我们的情绪观念变化无常,外在的境界千差万别,唯有寂灭是宇宙的真相。而我们平常却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虚幻的心思和见解去认识别人,以自己的喜好和标准评价别人,就会与别人格格不入,心态就会不正常,烦恼就会不断,表现在管理中的冲突引发,生活中的无序无着,同修中的不敬不和,修行中的混乱懈怠。因此,自我就是对烦恼最大的保护,痛苦就是对自我烦恼保护的恶果。聆听师父的开示,让我如雷贯耳,震彻心肺,猛然惊醒,认清世界的真相,明了自我的幻想,体验人生的无常,认清基于自我的环境认知会导致心随境转,而认识无我真相则是走上对境用心与修行解脱的起点。
第二,真正认识三宝的内涵与意义,树立正知正见后心依三宝。
与许多人一样,我是一个善根具足、恶习不断的众生,对佛法的认识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过去学佛,先以学术的眼光摄取自己能够认同的观点,后又以做功德的心态广修供养,无我的意识有一些萌芽,烦恼较学佛以前减少,但是,一遇到重大的事情就会犯嗔怒,情绪也会极大地波动,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佛法的教理就会与实际的应用脱节,长此以往,对佛法的疑惑也就开始产生。这一次,我在法会中学习薰修,闻法礼佛,终于找到了障碍学佛进步的瓶颈。过去虽然读了大量的佛学著作,但是,只是把佛学当作一种学习,而且对佛法三宝片面理解,断章取义,而不谙皈依三宝、佛法僧一体的内涵,恭敬佛法也就会执着某个佛菩萨的像或者某本经书或者某个师父,更为可怕的是把学佛停留在学习的层面上,而不是把它落实在修持上,就会导致学佛不明真谛、不依次第、不遵仪轨、不重践行,不能很如法的忆念三宝的功德,获得三宝的加持摄受,不能正确理解善知识的教诫,就不能很好的领悟体验心与法相应的法喜,长此以往,内心希求三宝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弱,而我执与法执交着混杂产生的烦恼会越来越大,导致心态会越来越不平衡,陷入更虚幻的境界,往昔的业障没有消除,新的业障又不断产生。而此次闻师父讲百法,随法师做功课,与同修共薰修,认识到皈依三宝,佛法僧一体,对一切佛菩萨起平等恭敬心,不起分别心;修行佛法,心与法相应,严守仪规戒律,礼敬一切诸佛,忏悔心灭罪亡,积累福慧资量,心法相应成光。忆念三宝与师父的恩德,泪如泉涌,现实中像我这样的众生还不知有多少,没有师父的教诫,我们还不知迷茫多久,流浪多久。是师父的悲心把我们从错误行进的道路上唤醒,是师父的慧音把我们安住在忆念三宝如法修持的正道上。
第三,学习时时观心,用心对境,将佛法修持落实在工作和生活中。
温习佛法多年,但始终因佛法不能与尘世生活很好的结合而困惑。这一次,师父多次强调观察自心当下的状态与对境用心的妙用,我恍然大悟,也终于领会了善知识“知识视外界,智慧视内心”的开示。特别是随法师礼忏、诵经及各种佛事活动让我重视闻法与做功课的重要意义,领悟积累福慧资量的捷径,不仅要坚信因果不虚的宇宙真相,更要从恭敬心起步,虔诚忏悔累世罪障,时时观察起心动念,依持佛法对境用心做念。师父讲百法,我领悟到心依佛法起念,六根六识摄于心念,就会做到心不离法,菩提顿开,根除我执,明心见性。更让我受益的是我在龙泉寺体验到佛法在管理中的运用。师父开创建教育僧弘法的大业,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既要依止佛法,还要深入凡尘,既要宁静修行,还要接引众生,面对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庞杂的信息海洋,龙泉寺都能运用自如。深思我所承担的打造高绩效团队的现实任务,深思体悟师父领导的弘法队伍,我领悟要领导好团队首先要树立无我的信念,这样才能找好管理的基点,正确看待所有的人和事,工作绩效应与佛法功德为宗旨,工作动机应从菩提心出发,利益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快乐的受用,而这一切均要依止佛法,如法修行才能更好的践行,才能建立和谐协作的管理团队,才能做出更好的业绩,而关键是如何有意识有宗旨的对境用心。
最后,如贤满法师所言,修行过程是艰难漫长的,世间凡尘处处虚幻,久迷的心性尘埃厚积,久积的习性异常顽劣,在尘世间修行的艰难可想而知。在神圣的朝山路上,我感怀万分,佛陀以自身的的圆寂示现世界一切寂灭,生命难得却又短暂无常,我们应当珍惜我们与善知识的累劫因缘,珍惜同修的殊胜缘分,在同修的道路上互相勉励。只要明了人生虚幻与因果不虚,就会树立修行是人生的不二归宿,让我们以最虔诚、最希求的心祈请三宝的加持,让我们为从迷茫入娑婆向明了赴极乐而行进共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