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顾与展望

(2009-09-07 05:37:07)
标签:

法会报道

发心

秘书长

善知识

缘起

龙泉寺

文化

分类: 寺院报道

 北京龙泉寺七一五佛教欢喜节法会报道系列

回顾与展望

——采访法会总护持、秘书长

(9月7日)

 

   “7·15佛欢喜节”在祥和喜悦的气氛中缓缓落下幄幕。这次佛欢喜节在很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包括供斋人数、皈依人数都创龙泉寺举办法会以来新高。此外,在组织架构上,第一次把供养组升级为供养部,第一次有了为法会而设的“功德箱”,在具体事项上,第一次以最少的人做了最多的事。等等,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此外,“7·15佛欢喜节”将作为龙泉寺法会一个重大转折,在龙泉寺历史上写下难得的一笔。在圆满完成了五年计划之后,未来的法会将由广泛接引信众向专精深修上过渡,而此次“佛欢喜节”,也为过去四年多的法会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作为在龙泉寺法会历史上承担时间最长的两位俗众组织者,总护持和秘书长,在未来也将有新的调整和定位,对此,我采访了两位,并希望他们谈一谈过去一年当中的辛苦与甘甜,以此对自己的成长做一下回顾与总结。

    下面是与两位的访谈:

 

回顾与展望

 

秘书长:愿意成为法会接力赛跑中的一棒

 

记者:您是去年什么时候开始承担秘书长一职的?

秘书长:从春节法会开始承担。

记者:那时秘书处已经成立了吗?

秘书长:成立了,但是人员还不稳定,所起的作用也很有限。

记者:秘书处应该是法会的核心、总指挥部,但秘书处的很多成员因为工作、家庭的担子都很重,兼顾起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很多事情就都压到你这儿了。我觉得你真的挺不容易的,大事小情都得管。

秘书长:这块工作是比他们多一些。他们工作、家庭都得兼顾,我还好,时间充裕一些。

记者:为了办好法会,挺好的工作给辞了。工作是什么时候辞的?

秘书长:春节以后辞的,辞的过程比较麻烦,光手续就办了两个多月,真的特别头痛,从来没有那么麻烦的。

记者:在此之前承担什么职务?

秘书长:承担接待部部长。去年一年收获挺大的,内心的成长也很明显,今年状态不行,被事给压住了,单纯的忙于事项了,也没时间学法,结果事也没做好,内心也没有提升。

记者:太累了,好多事应该有分工,结果都压到你这儿了。

秘书长:办法会的难度确实很大,特别是人力和场地,人大部分是业余,很多人都有家庭和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加之自身还有些烦恼,所以真正用在这方面的时间就很有限。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很多次法会都解决不了,就是这个原因。场地也是,我们场地的局限性太大,不确定性因素又太多,像今天,皈依有400多人,去年出现过200多人的情况,后来就没有那么多,今天一下子出现这么多人,都是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记者:是呀,法会看似几天,其实前期准备后期收尾,工作还是很多的,有时需要十天半个月。

秘书长:虽然难度比较大,但大家还是挺发心的。虽然挺发心,但有些问题因为意识不到,就不知该怎么解决。

记者:经验不足,精力也不够。

秘书长:所以现在这些事必须大家来做了,像我和总护持想往下推动,可是推到下面,就很难推动了。有些事不能总是总护持或者部长们来做,而应该是大家共同来做。法师也在想办法,但也得一点点来。

记者:有些事,特别是人才的成长,不是一个短时间的过程,特别是骨干力量,培养起来更是不容易。

回顾与展望

 

 

秘书长:现在法会的骨干还是比较少的,很多时候那么多的事,就这么几个人来推动完成。

记者:我们是从改进的角度、为了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的,但从整体来看,法会的组织化、正规化方面还是有很大的进步。

秘书长:从总体上来说进步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团队建设,在稳定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次法会也有很大的突破,包括策划、组织形式、人力、场地、机构的调整等,都有突破。

记者:形式很鲜活,内容很丰富,这种现代的弘法形式吸引了很多的人。

秘书长:一些传统办法会的形式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太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我们通过一些新鲜的形式让大家感觉佛教是有生命力的,是充满趣味、充满智慧的。

记者:在保留佛教内涵的基础上,再注入一些现代元素,就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这也是适应现时代的弘法需要吧?

秘书长:是,不管形式怎样变,但内涵不会变,因为真正有吸引力的还是法。

记者:“十一”法会,你的职务有了一些调整,这样是不是能松口气了?

秘书长:是。一年来东西都被掏空了,现在真的很需要充电。但不管自己处于怎样一个位置,都会好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特别是配合新秘书长,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递给他,起好接力棒的作用。其实法会四年来也是这样一棒一棒地传递着的,从僧众召集人,到俗众召集人,从秘书长到各部组长,法会能有今天这个成效,离不开一代代经验的传递。作为我来说,能成为这场接力中的一棒,真的很荣幸。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我还承担不承担这个职务,我都会为法会、为寺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回顾与展望

 

总护持:不但自己发心,还要启发大家发心

  

记者:“十一”法会是一个大的转型,你的担子也稍轻了一些,回顾过去一年多的承担,一定有很大的压力、很多的挑战,而且你的爱人又有孕在身,面对这几方面的压力,你自己内心的感受也一定很多吧?

总护持:说心里话,对爱人的亏欠真的很多,像她现在这种情况,特别需要我的关心和照顾,作为她来说,也是人生的第一次,虽然有她母亲在跟前,但她也非常需要人关心和照顾。对于我来说,承担总护持,大量的时间用在工作和法会上,给她的时间很少,从我来说心里很愧疚,特别是这个阶段,应该花一些时间多陪陪她。

记者:你爱人有没有怨言?

总护持:虽然我上山她心里不太愿意,但是每次我上来,她也没有太多的反对,从这一点来说,我也非常感恩她。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恐怕也难以坚持下来。对于家人也是这样,像我的岳母,自己的女儿这种情况,我还经常往出跑,她虽然不说什么,但心里也希望我能陪陪她的女儿,对于这点来说,也是一种亏欠。

    第二点亏欠就是对法会。去年一年承担总护持,不能说百分之七八十投入,但投入还是很大的,今年就不行,自己的精力也没有完全投入到法会中来,也感到很惭愧,看到大家这么发心,这么多人都在成长,我非常高兴,非常随喜大家,非常感恩大家,特别是贤健法师,为了法会付出这么多;为了培养我,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在此,我也非常感恩法师。

回顾与展望

 

    另外,在收获方面,我也总结一下,在承担法会方面,就我现在来说,与刚刚承担总护持时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也感觉法会在一步步进步,包括正规化方面、策划方面、人员的稳定方面,都在进步。在这方面特别有体会,刚开始不是特别了解法会,到真正地比较熟悉法会,与法师和部长一些运作法会,包括策划和执行方面,都在一步步进步。法会在成长,我们个人也在成长。通过到山上学习、承担法会,使得自己对目标更加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法会,为什么要积极地积累福德智慧资粮,也了解怎样才能成长最快,那就是跟随善知识,把善知识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把善知识的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这样,自己成长最快。通过法会的承担,感觉自己的心量在扩大,以前自己所缘的只是自己或家里人,再扩大一些,身旁的一些人,但很少能缘到这么多的同修和众生,通过法会自己的心量扩大了,感觉一个人的成长不算成长,只有所有的人、所有的同修都成长起来才是自己真正的成长。

    师父就是怀着这样远大的目标,要利益一切的有情,师父也是这么做的,我们可能没有师父心量那么大,但我们追随着师父、法师,就能把心量一步步地放大,与善知识一步步地靠近,虽然我们现在与师父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对于我来说,真正感觉承担了才能成长,通过自己的承担,感觉学法也慢慢能够入门,确确实实地体会了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的成长,在这方面有切实的体会。就像前段时间有位师兄发短信:你心大了,事就小了,你心小,事才会大。针对法会来讲,感触到只有发心,事业才能够成功,如果没有发心,事情就很难做起来。所以我们先要发心再做事,这样才会成功,这也是自己非常非常有感触的一点。

    再有,就是要认识缘起。只有所有的同修在一起众缘和合,业缘加深,这些因素都具备了,才能把一件事做成。以前总觉得自己是不是也能把一件事做成,别人做时,总觉得别人做得不够好,但是现在发现不是这样,自己观察缘起不够,没有看到做这件事的人处于怎样的缘起之上。如果自己做,也不见得比人家好多少,只有观察这种缘起才能生起这种感恩之心。发现为什么他做得这么费劲儿呢?因为他的因缘还不具足,但他能够发心,就值得随喜。现在学会观察缘起,把很多的因素放到一起来观察分析,在这方面觉得自己还是有一点点的提高,我觉得这也是法会对我的启示。如果我们真正承担师长的事业,就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观察缘起,才能跟所有的人加强业缘,把所有的资源凝聚过来,才能更好地承担师长的事业。

回顾与展望

 

    作为一个总护持或一个部门的部长或组长来说,光是自己发心还不够,还要把大家的心启发出来,这样才能成功,当然自己这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知道自己有这种不足,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是不是做总护持,自己都会在这方面去努力。

 

 

相关链接:

佛陀欢喜日,广度诸有情

七月十五法会报道

9月4日法会动态

盂兰盆节 唤醒心底的至孝情感

9月5日法会报道

像地藏菩萨那样发愿

欢喜凉皮,爽口清凉

回顾与展望——采访法会总护持、秘书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