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
(2009-09-07 05:37:07)
标签:
法会报道发心秘书长善知识缘起龙泉寺文化 |
分类: 寺院报道 |
●
回顾与展望
——采访法会总护持、秘书长
(9月7日)
秘书长:愿意成为法会接力赛跑中的一棒
记者:您是去年什么时候开始承担秘书长一职的?
秘书长:从春节法会开始承担。
记者:那时秘书处已经成立了吗?
秘书长:成立了,但是人员还不稳定,所起的作用也很有限。
记者:秘书处应该是法会的核心、总指挥部,但秘书处的很多成员因为工作、家庭的担子都很重,兼顾起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很多事情就都压到你这儿了。我觉得你真的挺不容易的,大事小情都得管。
秘书长:这块工作是比他们多一些。他们工作、家庭都得兼顾,我还好,时间充裕一些。
记者:为了办好法会,挺好的工作给辞了。工作是什么时候辞的?
秘书长:春节以后辞的,辞的过程比较麻烦,光手续就办了两个多月,真的特别头痛,从来没有那么麻烦的。
记者:在此之前承担什么职务?
秘书长:承担接待部部长。去年一年收获挺大的,内心的成长也很明显,今年状态不行,被事给压住了,单纯的忙于事项了,也没时间学法,结果事也没做好,内心也没有提升。
记者:太累了,好多事应该有分工,结果都压到你这儿了。
秘书长:办法会的难度确实很大,特别是人力和场地,人大部分是业余,很多人都有家庭和工作,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加之自身还有些烦恼,所以真正用在这方面的时间就很有限。为什么同样的问题很多次法会都解决不了,就是这个原因。场地也是,我们场地的局限性太大,不确定性因素又太多,像今天,皈依有400多人,去年出现过200多人的情况,后来就没有那么多,今天一下子出现这么多人,都是事先没有考虑到的。
记者:是呀,法会看似几天,其实前期准备后期收尾,工作还是很多的,有时需要十天半个月。
秘书长:虽然难度比较大,但大家还是挺发心的。虽然挺发心,但有些问题因为意识不到,就不知该怎么解决。
记者:经验不足,精力也不够。
秘书长:所以现在这些事必须大家来做了,像我和总护持想往下推动,可是推到下面,就很难推动了。有些事不能总是总护持或者部长们来做,而应该是大家共同来做。法师也在想办法,但也得一点点来。
记者:有些事,特别是人才的成长,不是一个短时间的过程,特别是骨干力量,培养起来更是不容易。
秘书长:现在法会的骨干还是比较少的,很多时候那么多的事,就这么几个人来推动完成。
记者:我们是从改进的角度、为了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的,但从整体来看,法会的组织化、正规化方面还是有很大的进步。
秘书长:从总体上来说进步还是很大的,特别是团队建设,在稳定性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次法会也有很大的突破,包括策划、组织形式、人力、场地、机构的调整等,都有突破。
记者:形式很鲜活,内容很丰富,这种现代的弘法形式吸引了很多的人。
秘书长:一些传统办法会的形式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太被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特别是一些知识分子。我们通过一些新鲜的形式让大家感觉佛教是有生命力的,是充满趣味、充满智慧的。
记者:在保留佛教内涵的基础上,再注入一些现代元素,就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这也是适应现时代的弘法需要吧?
秘书长:是,不管形式怎样变,但内涵不会变,因为真正有吸引力的还是法。
记者:“十一”法会,你的职务有了一些调整,这样是不是能松口气了?
秘书长:是。一年来东西都被掏空了,现在真的很需要充电。但不管自己处于怎样一个位置,都会好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特别是配合新秘书长,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递给他,起好接力棒的作用。其实法会四年来也是这样一棒一棒地传递着的,从僧众召集人,到俗众召集人,从秘书长到各部组长,法会能有今天这个成效,离不开一代代经验的传递。作为我来说,能成为这场接力中的一棒,真的很荣幸。在未来的日子里,不管我还承担不承担这个职务,我都会为法会、为寺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总护持:不但自己发心,还要启发大家发心
记者:“十一”法会是一个大的转型,你的担子也稍轻了一些,回顾过去一年多的承担,一定有很大的压力、很多的挑战,而且你的爱人又有孕在身,面对这几方面的压力,你自己内心的感受也一定很多吧?
总护持:说心里话,对爱人的亏欠真的很多,像她现在这种情况,特别需要我的关心和照顾,作为她来说,也是人生的第一次,虽然有她母亲在跟前,但她也非常需要人关心和照顾。对于我来说,承担总护持,大量的时间用在工作和法会上,给她的时间很少,从我来说心里很愧疚,特别是这个阶段,应该花一些时间多陪陪她。
记者:你爱人有没有怨言?
总护持:虽然我上山她心里不太愿意,但是每次我上来,她也没有太多的反对,从这一点来说,我也非常感恩她。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恐怕也难以坚持下来。对于家人也是这样,像我的岳母,自己的女儿这种情况,我还经常往出跑,她虽然不说什么,但心里也希望我能陪陪她的女儿,对于这点来说,也是一种亏欠。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