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乐与法乐的省思》要点笔记(1/4 )

标签:
信仰佛法道心佛陀北京龙泉寺学修笔记杂谈 |
分类: 学修笔记 |
●《感悟人生》系列开示之四《欲乐与法乐的省思》要点笔记(1/4 )
【要点导读】:
◎ 为什么学久了道心反而会退失?
◎ 你知道五欲的真正过患吗?
◎ 什么是欲乐?什么是法乐?
◎ 如何对治内心的私欲和贪欲?
【常见问题】:
——在佛门里面,有不少人,尤其是信仰比较好,道心比较好的这样一些佛教徒,学了几年以后,信仰不仅没有得到加强、巩固,甚至有减弱、退化的现象,道心不仅没有越来越得到增长,反而日渐退失。
——这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看到、听到的一些问题,更是常常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人和事,那么也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本身。
——应该来讲,我们学了佛法要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能够脚踏实地,走好路子,走稳路子,这才是正确的。
——这些问题的产生以及问题的程度加重,也是有它的原因的,原因也有很多方面。
【探究其因】:
[原因一]:有的是因为没有找到修道的方法、途径和次第,难以入门,难以一门深入,把信仰佛法当成一种通俗的民间信仰。
——我们在一些民间的神庙里头供了很多的神,这些神也能够起到保护、庇佑的作用。
——但我们信仰佛教就不仅仅只这一点,佛陀所宣说的佛法不仅仅为了要解决我们人们眼前的小问题。
——如果仅仅是解决眼前的这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普通的神,甚至世间上面的那些善人都是能够做得到的。
——我们信佛、信法、修道是有其不共的意义的,我们要从无限生命来审视这样一个信佛、学法、修道的问题。
[原因二]:有些人信仰建立不起来,道心退失的原因,是因为对佛法的闻思不熟。
——因为不能很深入地对佛法进行听闻和思维,自然而然要进行很深入的修行难度就很大。
[原因三]:有些人信仰和道心淡化的原因,是实修的方法不对路,自己很想去用功修行,但是修起来却越修越苦、越修越难以体会到佛法的乐趣、佛法的作用。
——“自己想修行”跟“怎么样好好修行”的意义是不同的。
——“自己想修行”仅仅是一个发心,一个内在的自我要求,而实际上如何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有次第、有步骤认真地去修行又是另外一回事。
[原因四]:有些人信仰和道心,退失的原因在于慢心、懒散,习气不能得到调伏和对治。
——因为我们的慢心在起作用,内在对于人事物,对佛法的执著这种的力量非常强,自然而然因为慢心的缘故,就将佛法拒之于自己的心外,将自己拒之于佛教的门外。
——因为懒散的原因,我们不能专注,我们不能专心,我们不能把有限的、宝贵的、片段的时间很好地用在佛法的闻思修上面去。
【对比省思】:
——那释迦牟尼佛为什么可以做得到?历代的祖师大德们为什么能够做得到呢?
——佛陀看到了老、病、死这样的生命黑洞,感到无比的震撼,为了要寻找出离生死,究竟解脱的菩提大道,毅然决然放下自己世间一切的功名、利禄和成就,然后以自己的整个身心、生命来实践佛法。
——对比我们自己,我们能不能以自己整个的生命、身心的一切像佛陀一样来实践佛陀的教法呢?只有这样,才能够谈得上一步一步向佛陀学习。
——整个的身心,所有的生命,这是代表一切的,所以我们学佛法不仅仅是很简单的一个概念,要真正下决心去学习。
——如果说我们只是美其名来学习佛法,这是两个不同的发心。
『附录·思考题』:
1.为什么不少信仰比较好的人学了几年以后,信仰不仅没有加强,反而道心退失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