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亲近善知识(之三)
(4月23日)
法师:分析我在亲近善知识过程中“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有哪些表现?应该如何改善?
净人甲:
那时,来寺里第一次见到法师们,应该说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就像在大街上见到一个穿着很特异的人,而这个人又很友善,自己会好奇地停下来同他说几句话,我感觉那时的心好像已经全部打开,彼此没有障碍。
后来是学了《弟子规》、道次第之后,再来到寺里,见到佛像就拜,见了师父不是拜就是九十度鞠躬,一直等师父走过去了才会直起腰;见法师也同见天人一般,内心非常恭敬,法师接见那更是受宠若惊,就是回到学校,法师的音容笑貌还时常会历历在目。偶尔有同学问起周末做什么了,我就会精神百倍地给他讲龙泉寺是如何如何的好,那里多么多么清净庄严,法师们学历如何如何的高,人品可称“大丈夫”,还不断请同学们来。以至于大家都说我“中了魔,小心别出家当和尚了”。
再后来是到寺里参加法会,承担了一些事项,做事中遇到境界,经过法师开示指点,看清自己的习气毛病后,那时就如实看到了法师的功德,生起的可是真真的恭敬;尤其是请法师出来,或散步时被法师拉着,跟在法师旁边,那个骄傲自信可甭提了,哪怕天都蹋了,心中一样充满阳光和希望。
现在是发心出家。先到寺里做长期义工,自己上位的法师相对固定,于是有问题可常请益,这样对上位法师了解得更多,也学得更多了,对法师信心好像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对法师的言行偶尔会揣摩一二;而对其它法师,由于长期不亲近,有些法师对我见面是给个笑脸,偶尔开个玩笑,而有些法师却“不冷不热”。于是问题出现了:对前者起“凡夫”想,对后人“观过”。
进了内院后,与法师们同吃、同住、同出坡诵经,反而法师的过失一下子就钉进了自己的脑海,拔都拔不出。你看这个法师修行,眼不斜视,也不看女众,正知而行,那个法师到处与人结缘,对女众也没那份戒备心;这个法师真诚,我想奉承他一下,或给他顶个礼,他转身走了,而某人生病他第一个跑过去,这才是“真修行”,那个“真虚伪”,别人不舒服,起来晚了,正吃饭,他路过貌似关心地问一句:“怎么这么晚才吃?”让人觉得我偷懒不起床似的。
可是过几天又反过来了。那个“真诚”的法师修得不好,他自命清高,他严格要求自己可以,哪里能用要求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天天阴个脸,好像谁欠他债似的,整个是影响“寺容”;你看某法师多好,主动问候人,有时虽然也是无意识的,但就是让人感觉舒服……
总之,进了僧团,“内心腐烂之相”是腐烂极了。正因为对法师有信心,才都说出来,还请法师批评指教。
解决办法:
亲近有主次,观功念恩是要用一生来实践的。
净人乙:
感觉自己的问题主要是“近之则不逊”。
与善知识从起初的不熟悉,距离比较远,到一个相对熟识的程度以后,内心变化是最大的。有愉快,有感恩,这是利于自己修行的。但渐渐地内心变得对善知识不像以前那么恭敬,对他本人的敬畏也没有了。他交办的事也不像从前那样看得十分重要和殊胜,而是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做的时候也是带着慢心和散乱去做,事情的结果也不能让善知识满意,而自己还不能觉察到。对善知识的法不珍惜,善知识的话也不觉得是说给自己听的,很难记得住。比较严重的现象是在很多场合感到自己是十分优越的,自己最能理解善知识的话而其他人都不理解;当善知识讲话的时候,自己变得会插话,会按自己的理解去作解释。
“远之则怨”主要是表现在独处时,尤其在个人心情低落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这时善知识不在跟前,连个帮助调心的人都没有,内心中就会产生抱怨,认为对方怎么能这样置自己于不顾,对善知识就开始非理作意了。
解决办法:
一是对善知识的功德一定要更多的学习和串习,尤其是善知识身上最闪闪发亮的那些方面,这样能够给自己正面光明的力量。二是祈求,祈求佛菩萨加持自己和师长,始终得到师长的正教授,自己也始终与师长保持一个最恰当的互动的距离,能更好地承事师长,积累依师的资粮。
净人丙:
在进内院之前,在承担法会的过程中,贤甲法师经常给我们开示,机会难得非常希求,法师讲得自己也很相应。法师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但进了内院之后,经常和法师见面,一块出坡,彼此间的距离拉近了,熟悉了,再看法师时,感觉就不一样了。法师就像一位家中的长者了,原有的恭敬之心消之于无形,和法师讲话也比较随便,偶尔还开开玩笑;时间久了慢心渐起,若法师的行为举止略不顺我们的心意,便会怀疑乃至观过,心态完全偏离,已然没有把法师当作善知识来看待。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只能是自己痛苦,受伤害,可能就会因此离开。
解决办法:
应常常思维自己的缺失,多皈依祈求,同时要真正落实“观功念恩”这一法门,对每一个人产生恭敬心,当菩萨观想,若观过主要是自己不了解事情的缘起和善知识的用意。同时对善知识的过错也要作是为救拔我们而示现想,多反省,改的应是我们自己。
净人丁:
我在“近之则不逊”方面有两种情况 :
一是显示自己的能力,突出自我。这一点刚好与《弟子规》中的“尊长前,勿现能”相反。比如跟某法师饭后散步,法师提起一次去台湾出差办事,看到大街上卖槟榔的女郎衣着暴露,很诧异,说台湾当地人对此似乎见怪不怪,很难理解。我则马上接起话头,说以前看过台湾的电视节目,叫做“槟榔女”,早不算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反省这次谈话,自己有意突出自我的广闻多识,好像无论法师说起什么,自己都懂得一番,并未把心意完全放在体会法师讲话的意趣上。
二是借法师的光来炫耀自我。主要表现在随法师外出时,在其它居士面前表现的那种样子。比如2008年在筹建“龙泉之声”网站时,常随侍法师左右,被邀请为座上宾,居士们对自己很恭敬,当时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己修行小有成就,不然别人为何如此高抬自己呢?殊不知完全处于“狐假虎威”的自我陶醉中,如果法师不在身边,哪有如此礼遇?由此也认识到一切妙善皆本源于善知识,正所谓“万善根本从师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所有光辉皆源于太阳。
在“远之则怨”方面,自己有一种心态,看到别人常常亲近善知识,会担心善知识是否会因此而疏远自己,减少对自己的关注,心中会作意到某人是不是太会巴结善知识了?
解决办法:
要多体会善知识包容一切人、利益一切众生的心胸格局。
净人戊:
自进入僧团后,天天和法师接触,明显地感觉到不如从前那样恭敬,除了对上座法师和带自己的法师恭敬外,对其他的法师有时是点头而过。贤乙法师给自己讲的法,也只是听了一部分,其余部分有漏掉的;有时是污器,体会不了多深,觉得反正法师天天在身边;交代做的事也不能专注地听,丢三落四的。
有一次,贤乙法师叫我往云水堂那边送水果,品种比较多,说这个留下,那个运走,讲了两遍我还是分不清哪个该送,哪个不该送。最后法师叫另一个同行去送了,对我说:“以后这样的事,你不用做了。”说完之后,法师不再理睬我了。我开始心里很难过,认为自己努力地亲近法师,他还不理会我,就这样心里生起了烦恼,不理不理吧!我也不亲近法师,能躲就躲。后来反省法师不理睬自己的原因,是自己对法没有希求心,对做事没有生起认真心,没有把法当“难值难遇”想。第二天,向法师忏悔,发愿以后要做好,把做事和法联系上,对境练心。法师也就此一一地给我解答。就这样,法师和我的距离又拉近了。
解决办法:
自己主动亲近法师,把法师交代的事做好,没有交代的主动发心承担,遇到问题及时向法师请教。
净人己:
自从来龙泉寺以来,在亲近各位法师的过程中,基本没有出现“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问题,原因是自己内心比较封闭,本能地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也不奢望他人能带给我什么,没有“近之”过,“远之”正是自己本来“喜欢”的,当然不会“怨”。
亲近以前的师长们时,因为过去生的缘分较好,一见面之后就觉得仿佛已是相处多年的老友了。于是就越来越“近”,然后就没大没小,听讲时还有个师长的概念,一回向完就很放肆,尤其是对比较年轻的法师,我竟然像口香糖一样粘着他,挫败他拉开距离的企图。纵然他正色而礼貌地对我,我也依然嘻嘻哈哈没得正经,他不得不示现严厉的表情与口吻,而我就很怨恨,觉得我敞开心扉亲近你,你却跟我摆架子。再加上我一直对他欣赏有余而恭敬不足,时常观过,这种怨恨就格外增上。后来,我在这种不断累积的怨恨观过的驱使下,去质问他,他的回应很重,我非常生气,给予更重的回应。至此可算是我失败到底了。
再后来读到论语中这句话,想到这正是对我的精确总结,但后悔已晚。不过我对病根的诊断却是错误的:我觉得我错在太“近之”,倘若没有“近之”,便无“不逊”,没有“不逊”,就不会觉得被“远之”而生怨了。还有就是对他人有奢望,认为你应该对我如何如何,然而对方根本没有这义务!人家对我好,我不知感恩,反倒认为是他“应该”的,有一点点做不到的,我就怨恨。这也是自己不孝父母忘恩负义的等流。我下的药不是用串习感恩来对治观过,而是让自己疏远所有的人,让自己的内心越来越封闭,不再向任何人敞开。这种错误的串习进行了两年,加上本来就合我的习气,所以结果就很坚固,等现在认识到错了时,我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好乐去改变了。
解决办法:
坚持合掌弯腰等身体语言的礼节,乃至有机会就顶礼;用《弟子规》的标准监督自己与师长的应对,宁可僵硬做作,不可不恭敬;常常告诫自己,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侍候我,没有任何人有义务为我做任何事,如果人家做了一点,我都应该感恩,如果人家没做,则理应如此,实属正常。
净人庚:
有一次某法师叫基金会的一位同行开会,他临时有事,叫我去,但我当时正好也有急事,心想还有一个同行参加,就没有去。想当然认为不用解释,结果法师一连两个月现威德相,故意冷落我。我心里想:“这么点小事,不至于这样吧?”心里也产生了怨气。后来慢慢得以改善,现在已恢复了往常的和谐关系。
现在反省,我的问题是不够尊重法师,都是自己的愚痴和保护自我的心造成的。当时有困难参加不了会议时,应解释清楚,法师示现冷落我时,应主动承认错误,放下自我。“近之则不逊”就是自己的慢心,痴心在主宰,而“远之则怨”是自己的贪心、嗔心和痴心在主宰。
解决办法:
有问题及时解释,有错误及时承认、改正;与亲近的法师,所有的法师见面都要合十,以示尊重;同时也要对治自己的痴心、慢心,转小人为君子,转逊为敬,转怨为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