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亲近善知识(之一)
(3月18日)
【净人甲】:
我的问题是希求心不够,在与善知识相处中,表现为对赞叹、肯定的希求,远大于对法的希求。因此往往是善知识主动找上门来,而不是自己主动找上门去。

如何亲近?一个永恒的话题。
比如最近亲近贤甲法师比较多,缘也很顺。这源于法师几次对自己赞赏有嘉,有很高期望,我心中原来的胆怯,羞涩等障碍一扫而光,几次主动亲近法师的回应都很好,所以勇气也越来越多。在基金会承担期间,亲近贤乙法师的情况也很相似。亲近法师尚且如此,亲近高高在上的师父更是这样。承蒙师父摄受,去年夏天,师父多次在散步中与我随谈,几乎都是师父首先提出话题,比如网站,基金会等等的发展设想。交谈中,自己原来的陌生感逐渐得以淡化,现在越来越敢亲近师父了。今天师父上班时,自己就抓住机会问了一个问题。
相反,若是善知识不主动找我,我向其请益求法的动机就很弱。比如我对网站组的贤丙法师、基金会的贤丁居士,还有为网站做设计的贤戊居士等大德,就不像对贤甲法师那般亲切,因为他们对我的赞扬肯定就少。
如果再深入分析,自己学佛的动机不是因为自己的苦很多,更多的是被善友的主动拉拔和赞叹之声勾过来的。而且赞叹、肯定多一些,就多学一些;赞叹、肯定少一些,就学少一些;没有赞叹、肯定,那就不学了。
对比古来大德,简直是天壤之别。很多祖师求法时,善知识一开始就不给好脸色,甚至采用种种折磨的方式。自己根基差,没有希求心,因此才让善知识采用现在的摄受方式。
希求心不够的原因在于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生不起改变自己的心。一旦看到了自身的诸多毛病,希求改变的心就容易生起来。我有很多这类的经验。说早一点,就是初中时发心搞班级活动,在我的人生回顾中已有交代;说最近的就是在基金会常被世间能力强的同行加持,自己被说成一无是处,“幼稚”等等,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被打破了,痛定思痛,开始虚心向别人学习。
策发广大希求的关键在于产生真实的“病想”,这样其余的诸想自然而生,在“疗病想”的推动下,善知识再给什么脸色,就都会亲近不辍。自己在知识性的学习方面有所长,但在修行体验、待人处世、组织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近来我在背诵四书方面,进展很快,《孟子》刚刚背过一半,信心很强,但在念佛定课方面却沉掉严重,一开始会掉举散乱,很快就转入昏沉,几次把计数器掉在佛堂的地板上,发出很大的声响。所以我很希求向贤甲法师请教用功上的问题。做事方面,我选为丙班班长后,面临更多境界,我开始练习向贤己法师多多请教,提高待人处事、做事的能力。在亲近善知识方面,贤庚法师有很多经验,而且曾在佛协协助师父,我希求亲近法师学习如何亲近师父。我有一个特点,就是自信心很强,只要是我想学的东西,没有学不好的,因此我准备全力以赴探索以上诸多的全新领域。
【净人乙】:
我不善亲近善知识,也很少亲近善知识,性格有点内敛,在世间我亦如此,读书时很少接触老师,我也知道接触老师也会有很多受益点,但是内心始终跨越不了,能躲就躲。一方面可能觉得自己比较差,向来只有学习优秀的同学、班干,才可能接触。同时同学间也常常自我嘲讽,稍有希求心,就称之谓“假正经”,同时不断打压。所以各种影响导致了我随波逐流的性格,交流圈也仅限于比较熟悉的同学间。很少与陌生人讲话,在学校时,几年下来对一些同学没讲一句话。但并不等于不关注。很多时候我也会默默关注同学,只是没有机会接触,我不主动跟人交流。
入寺以后打破了很多常规,虽然没有和每个人深入交流,但我会主动和每个人打招呼。在人多的地方也敢于说话。但是对于善知识亲近上还是有障碍。首先我一直觉得自己条件不够,其次对善知识不了解,有陌生感,第三还没有真正跨越内心障碍,有什么事还是自己对自己说。没有向他人诉说请益的习惯。第四我还认识不到问题,也不知该问些什么。
改善:依师先从依友起,从身边的人处下手,放开心扉让别人了解自己,同时也去关心了解别人。多听多闻善知识的思想理念及生活作息,从细微处观察。自己要多思维问题,不能以混日子的心态应对。以前的状态只知干活,不问其它,同时也不知善巧方便,离佛法远矣。让脑子转起来才行,要有对法的希求,对善知识产生信心,这条路才能很好的走下去。
记得今年春节,居士给师父拜年,我和某甲师兄刚好路过。我第一念头就是躲,而某甲师兄则是赶紧去亲近师父,给师父护戒。随着近距离接触师父,内心的恐惧慢慢消失,有一次客人来需要端菜,大家要我去端菜,我内心的本能反应是:不要啊,另找别人吧。但后来想,难得有这样的机会,硬上吧。后来在上菜时,房间的氛围和我的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艰难,师父非常随和,当我进丈室时,师父一上来就叫出我的名字。当时愣了一下,师父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后来知道了,先前也看过听过类似案例,直到在自己身上发生,我才对师父产生很大信心。近几次师父来大寮几次,我的心与师父更近了。
其实我们与善知识亲近的困难是自己给自己创造的,一切都是自己想象的怎样怎样,可事实呢?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只有突破了自己才能有好的开始。学佛的道路上只有打开自己的心,才能装进众生的心,固步自封永远走不通。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如何亲近善知识(之一)
如何亲近善知识(之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