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父是怎样一个人

(2008-04-19 00:00:58)
标签:

如法依师

表相

神韵

听闻轨理

应对技巧

杂谈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师父是怎样一个人

——三月份学修小结

    内院沙弥

(4月18日下)

 

    科学学多了的人经常会犯同样的一种毛病,就是对事物的观察只停留在表相。因为科学研究的就是这些东西,却从不思考事物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神韵。与人交流应对也一样,我就只停留在语言文字的意思上,从不去想别人说话的内涵和心情。这种缺陷让我认不清我的师父是什么样子的人,他的言语举止都是为了告诉我什么?我的内心装满了世间的染污,对师父示现的各种行为当然只能以世间心去观察。结果,就如法师所说,依师依不好就成了毒药,而且中毒后还不知道原因。幸运的是,师父让法师带我们学习,而法师是有丰富依师经验的人。这样,十节课下来,心中的很多疑惑得到了解决,也看清了以后努力的方向。这一个月最大的收获来自于此。

    怎样从师父这样的示现中看到师父的功德?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人教,更是不可能。从前读佛陀的传记,经常有这样的疑问,觉得佛陀是那么的伟大,但却为什么有很多事情他也没办法改变。比如他无法帮助他的家族免去被屠杀的命运,有的比丘做错事要堕地狱,他为什么不事先阻止,甚至他自己还要生病。现在才知道,佛是遍智,不是全能,佛陀只能在我们共业的基础上最好地饶益我们。上了法师的课,才醒悟到原来师父也是一样的。师父具足智慧,但师父还有很多不能的,所有的事物都是多方面的因缘合和而成,师父也是在我们共业的基础上尽全力去利益我们。师父同各种身份、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目的都是为了让佛教更好地发展。面对众生的共业,师父要示现什么样的面貌才能更好地利益众生呢?而这又需要多大的愿力、慈悲和智慧?以前刚接触师父,是把师父当很高大一样看的,而且对师父还有一种感情上的执着,觉得师父知道的很多,能给我任何帮助。后来与师父近一点才知道,师父示现得好像和我想的不一样。

    记得有一次读《大智度论》,讲菩萨的抉择。佛陀因地时舍身伺虎,他的父母为了他哭瞎了眼,老虎也因吃菩萨而得罪。但菩萨为了成就布施而不顾其他有情的暂时痛苦。一件事情的成办总是众缘和合的,所以事情的结果不可能总是十全十美的。菩萨根据他当下的目标选择他的行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成佛度众生。    

    还记得有一次师父说有为法都是充满矛盾的,还讲了一个故事。在城里打工的建筑工人没地方上厕所,只有在新房子里上厕所,主人不高兴了,规定不让他们上,结果他们就没地方上厕所,除非随地大小便。现在我只能想象师父在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肯定非常不容易,那么复杂的境界,各方面利益关系交错。如果弟子不具相,心里充满世间法,肯定会对师父做的事情不理解。在师父心中,建立教法肯定是师父最重要的目标,只是众生共业已经如此,不管师父做什么,肯定都会有人不满意。

    另一方面,师父是带我们学佛的,学佛要断烦恼,烦恼的根本就是我执。换句话说,师父是要对治“我”的。在断烦恼的过程中,“我”肯定会反弹。我想任何一位佛弟子,要想走上去,肯定要过这一关,依师法是如此重要。法师的进步如此神速,几乎两三天就有新的变化,让人看了非常羡慕,就越来越确定依师的重要了。当然,我看到的是一个果相。法师对师父的依止肯定有他自己的心路历程,这里面有宿世的缘分,更要有今生的努力。而对于我来说,法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对法的广大希求。记得法师说自己可以在师父不说话的时候再让师父开示,我问法师怎么做到的,法师不告诉我,只是神秘的一笑。当时我心想法师真厉害,知道与人应对的技巧,而且知道师父在想什么。可是后来让我内心有很大触动是,法师在课上讲了他是怎么在师父不说话时让师父开示。不是有什么技巧,也不是知道师父在想什么,而是策发广大希求,用心祈求,然后再问师父,师父就会开示了。原来是这样,还是回归到了内心,这才是佛法!这个教授对我启发极大。师父是那么智慧,不管用什么技巧,师父肯定能看出来弟子内心的动机,师父不会在乎弟子用什么方式,师父关心的是我们内心的成长。只有在弟子希求时,师父才会开示弟子所需要的法,这样对弟子才有好处。

    我现在已经进入僧团一年了,也剃度成为一位沙弥。对比与一年前,现在对佛法,对师父的理解已经进步了很多,这些都来自师父、法师的教导。在世间,我肯定会烦恼重重,生命不会有任何目标,这一生过得非常可怜,下一生会更惨,出家让我有了无穷的希望。每每一想到这里,心里就想偷着笑。真是不知道哪辈子插了根高香,这辈子居然碰到这么好的事情。在慢慢熏习中,就有了进步。其实一直觉得自己没怎么用功,业障还太重,即使这样,在师父、僧团的保护下,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进步。法师还说我们现在这个阶段是最困难的时候,我想等以后对佛法、师父的信心更加坚定,学修更加用功,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们这群人肯定有很大的希望能够建立教法。现在对师父那句话越来越有感觉,“只要你们不走,我就有办法。”是啊,跟着这样的善知识的弟子们,怎么可能会不行?

    以前我经常会想,师父的弟子肯定会非常多,到时候师父怎么能带那么多弟子呢?现在知道了,条件不够,师父的弟子再少,师父也不会带我。依师依不好就是毒药,直下地狱。我观察自己,很大程度的信心都是感情化的。我想这种感情上的信心是很不稳固的,感情无常得太快了。所以如果不把这种感情转化为因法而依止,学佛肯定上不了路。看看自己,好像希求去亲近师父,想多学点东西,但却从来不想为求法而付出什么。知道集资粮很重要,但却总是由于惰性而不能精进,所以感觉业障突破不了。有时候也恨自己怎么这么懈怠,这样谁都对不起,但还是无法马上改变自己。更何况对佛法一点都不懂,对师父总是以世间法分析。听了法师的课,我才知道,依师法我还没沾边,听闻轨理都还没入门。道次第的安立的确太严谨了,从听闻入手是当前最主要的功课了。法师说过,他跟师父在一起的时候,看着有说有笑,其实是在用全部的六根来跟师父学习。我也在尝试去这么学习师父、法师、同行的功德。有一次,我们跟着师父转,师父对我笑,我就在想师父的用意是在加强我跟师父的缘分,并鼓励我这段时间跟法比较相应。师父问一位居士的情况,我就想师父是在了解他,并帮助他赶紧出家。师父给我们介绍工地的护坡打孔,我想师父在给我们增强对未来的信心。有法师谈到以后的僧众人数会很多,师父就很高兴,笑的非常开心。我觉得师父笑的跟孩子一样,师父是想尽量度化更多的众生,也是在鼓励我们朝着这方面努力。师父谈起了“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有偶然”。让我看到了师父总是缘着佛法,也让我陷入了对这句话的思维,佛法怎样看待世间的现象,更重要的是又策发了我的希求心,我要快一点亲近师父听闻佛法。
    听闻跟应对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一次听法师讲应对技巧,没听出来应对的神韵,只看到了技巧。所以觉得好像跟世间法差不多,只是度众生的方便。又听了几节课,再加上法师不断地在课下开示,自己也在思维与实践听闻和应对,慢慢体会到了一点点内涵,原来都是心上的功夫啊。因为一开始只看到技巧,所以也朝这方便“用功”,结果发现自己吵架越来越厉害,以前与别人说话,可能一句带刺的话过来我就没话说了,憋了一肚子火还没处发。现在了解了怎么应对的技巧,就很容易用在这上面。结果就发现别人一句话过来,自己马上就反驳过去,经常把别人憋得一肚子火。听说师父教贤甲法师怎么应对别人不断的提问,就是不断的反问别人。我觉的这一招太好使了,但别人说自己时,不能跟着别人转,而要找别人的问题,让别人随着自己转,他就肯定会生气。当时就觉得很痛快,觉得自己不再受他们气了。但过后一想,觉得这其实是造恶业,还破坏师友缘,长期下来可不好,尤其是是养成这个习惯,对谁都这样就麻烦了。看来自己学好不容易,学坏倒挺快的。

    现在倒是明白了,其中的神韵是在内心上下功夫。先把心修好了,那些技巧就是皮毛了。比如如理听闻,怎么才能听懂别人的话,粗的来说,首先要听他说,内心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再者不要带任何情绪,再深入的话就不要带任何内心的偏见。我想,可能证悟空性的人才能真正听懂别人的话。听闻果真是很重要的法类。这个的确是内心的功夫,要长期提正念去练习,尤其是对我这种世间心比较重的人,经常把人往坏的方面想。这个还要靠师父、法师不断的对治,这种业障太麻烦,疑的烦恼总是让自己心力低落。怪不得师父说早出家好,世间的毒药太厉害,断人善根啊。

    与人应对方面,法师讲到一则一位老法师与一位晚辈应对的小公案。当时老法师殷重的握着这位晚辈的手,感慨的说:“您要多发心为佛教啊!”老法师内心的感情是真实的。贤乙师也讲到法师看望病人时,由于病人是老教授,法师就把自己安立成学生,这种安立不是假装的,而是为了利益病人而真的就把自己当作学生。听到这里自己才知道佛法是怎么教人应对的,原来是调整自己的内心而去与别人应对,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真实的感情,这样对方才会受触动。以前一位法师随口说了一句话叫做“用心才能打动人的心”,对这个表述得很贴切。师父待人接物总是非常善巧,但又不失真诚,原因可能就是师父内心的感情是真挚的,而师父又能调御自己内心强大的心力让对方受到加持。法师也有这个特点,我在想法师为什么每次上课都能那么善于控制现场的气氛,为什么总能很好的带动我们的情绪。原因就是法师不但能看到我们内心的状态,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策发自己强大的心力加持我们。怪不得法师说我们内心太执着,而他的执着就比我们少,原来是这个意思。我想,自己以后要调整实践的方向了,不能只在技巧上学了。内心有烦恼,技巧越厉害,恶业造的就越多。我要像师父、法师那样,控制自己的心,让它恰当的与师长、众生应对,对!以后就要这么去实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