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月22日)
成蹊
昨天晚上,师父与几位法师在房间中随谈。看着新进僧团的净人名单,师父说:“这样做事情的人就比较多了,人多力量大。”
法师甲:“年初的时候上殿才两排人,冷冷清清的;现在就有些气势了。”
法师乙:“最早我们刚来北京,最少的时候只有两个人上殿。”
师父:“一个人的殿我也上过。所以呢,这完全要靠愿力,能够看到未来。”
当师父念到净人某甲的名字时,法师乙说:“某甲现在非常开朗,他说:‘我现在看哪个同学都顺眼,慢心起不来了,因为大家太和合了!’”
法师丙:“对,听说他们以前还会有点小矛盾,现在融合得很好了。
法师乙:“现在我给他们的要求是,不管什么事,大家一起去做。比如给净人打扫房间,带着大家一起去。”
师父:“要造共业。”
法师乙:“我还带着老净人到新净人的房间:‘你看你看,人家的被子叠得多整齐啊。’他们一看,果然是这样,就赶紧回去叠被子。现在搞得都像军队一样,呵呵。”
大家都笑起来。
师父:“所以呢,要亲自去做。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要靠人去带动,不带动就不行。要落实、要带动、要领头。”
法师乙点头道:“这是最关键的,一定要有人带。”
师父:“不然他们弄一弄就不能持续了,所以你们这些老同学要发心多带后来的人。”
师父又说:“做任何一件事情,你有没有这种愿力要把它干好,这是关键的,而不是只被动地一直在干。我几年前就说佛教会发展,当时一些人不相信,至少是半信半疑。”
法师乙:“这几天总结的时候我都在想这些,发现现在佛教的发展确实比过去好。”
师父:“以前我不是说吗?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四加四等于八……”
大家一听,笑得很开心。这个逻辑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可以从中体会到一种“聚沙成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父:“所以呢,刚开始的时候看不起眼,到后面就是倍数增长。就是说‘法住法位”,你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情,你就要认认真真把它干好。你千万不能干这个事情想那个事情,那就麻烦了。‘现法乐住、安住当下’。”
法师丙:“僧团发展了,居士的带动也比较容易了。”
师父:“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人能够影响五十个人。”
法师丙笑着说:“这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了,要用乘法了。”
师父:“是这样子。但是所有的一切都要看你的愿心大不大,愿心不大你就不想去干,就会守成,就会越来越衰落。你要展开你的心愿,就要辛苦,时时刻刻要去想事情,对不对?你看这次接待的事情,我在泰国都想好了,一来就马上安排。”
法师甲:“师父做事情都是闪电式的。元旦之前刚回来就说‘精进用功!’,当时我们一听都傻了。”
法师丙:“这就是把握机会,把握缘起。”
法师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师父:“这样事情才能办成。你看某辛(法师)现在也比较灵活了,只要真正去干就不一样。像接待的事情我跟他说了以后,我就没具体管,他还发邮件提了一大堆问题出来。如果提前不去想,到时候再想,那就麻烦了。”
法师甲:“我们早上执事讨论半天,接驾的流程等等挺复杂,需要安排好。”
师父:“关键是‘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到第一线去锻炼过,你再怎么讨论也是纸上谈兵,事理要结合。”
一大早,在师父的亲自指派下,法师丁和法师戊到宾馆去接从福建莆田广化寺来北京的法师。本来这十几位法师是到黑龙江办事,师父特别邀请他们能来龙泉寺看一看,这个因缘也很难得。这些法师大多在广化寺和福建佛学院承担比较重要的职位,比如广化寺来了都监贤文法师、监院定兴法师、大知客空性法师,佛学院有教务长振宇法师、副教务长寂相法师、训导长演悟法师等等。还有几位法师是广化寺的长老,比如演莲法师、达通法师、达定法师等。包括法师丁和法师戊法师在内,龙泉寺许多法师在广化寺呆过不短的一段时间,所以和这些广化寺的法师都有不同程度的熟悉。再加上,两座寺院都是师父在做住持,彼此更是有一家人的感觉。虽然天各一方,但大家都是为了“建立教法、利益众生”的共同目标而努力。
在迎请的时候,两位法师到房间分别恭敬顶礼几位长老和法师。对于广化寺这些法师的功德,他们都有很多体会,所以这也不只是表面的礼节。比如贤文法师和定兴法师分别是过去和现在的当家师,他们的为人都很谦虚,虽然不是很善于言辞,但是为广化寺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演莲法师是当年圆拙老和尚着力培养的几位弟子之一,佛法上的修养很深,对儒家文化也有研究,而且著述颇丰。振宇法师、寂相法师、演悟法师年纪轻轻就成为佛学院的顶梁柱,诲人不倦。其中演悟法师还习过武,在莆田南少林寺兼承担武术班的工作。他出家前很有“大侠”般的正义感,有次在车站遇到几个小流氓欺负人,上去抱打不平,几下子就把对手制服了。
八点多钟,龙泉寺僧众列队在停车场前接驾。虽然天气冷,大家都从心里往外洋溢着欢喜,就好像迎接许久不见的亲人。车到站后,两位法师作为代表献上鲜花,然后末后先行进入佛堂。简单而隆重的仪式之后,再用过早斋,法师们在常住几位法师的陪同下参观寺院。这些法师绝大多数为南方人,许多还是第一次来到北方,又赶上下雪,所以感觉很新鲜。虽然有现成的路可以走,第一次看到雪的灯云法师却宁愿踩在雪地上,因为他非常喜欢那种沙沙的响声和像踩在地毯上的感觉。千年的金龙桥和银杏树让寂相法师很感兴趣,特别逗留许久拍了不少照片。凤凰岭上“道德”二字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并以此为背景来合影留念。在内院,灯云法师还说他感受到龙泉寺有一种很特别的气息,能让人身心非常宁静。






参观内院之后,众位法师进入流通处旁的接待室与师父会面。一边喝茶吃些点心,师父一边给他们介绍一些寺里的情况,气氛轻松,笑声不断。


师父说:“广化寺那边是凤凰山,这里是凤凰岭。”
真源法师接道:“的确很有缘。”
一位同来的客人说:“那边有客堂,这边也有客堂。”这句露怯的话把大家都给逗乐了。
这位客人又一再赞叹龙泉寺如何如何好,师父笑着对他说:“要不要留下来做和尚?”
可能是被这种热闹的气氛感染,演悟法师说:“感觉好像提前过年啦。”
大家吃到板栗,有法师介绍说龙泉寺的油栗比这个更好。传崯法师笑着说:“以后如果你们栗子吃不完,别忘了给广化寺寄一些过去啊。”
在接待室呆了一会儿,师父又带着广化寺的法师到云水堂参观。路上师父说:“广化寺地处莆田,来到寺院的很多是知识层次比较低的,所以我后来觉得还是要到北京建设一个道场。这里寸土寸金,能够兴建道场确实很不容易。”



灯云法师说:“这里很合适,目前是地处郊区,过不了几年恐怕……”
师父说:“这是北京的‘后花园’,独门独户,别的单位都不会影响到。”
灯云法师:“现在盖起来了,以后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师父说:“等到这里做起来,也算为佛教做了一件实事。”
灯云法师:“建成八宗共修的道场。”
来到停车场,师父又谈到在这里管理出家人的一个想法:“我在这里的要求,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太紧了人住不下去,太松了人又修不好。”
定兴法师说:“如果在这里能够认真去学,将来会很有希望。”
师父说:“需要大家一起来发心。”
中午吃过饭,师父和许多龙泉寺僧众一起送众位法师们离开。法师们临上车前,师父笑着朝大家合掌说道:“拜托拜托,广化寺和佛学院就拜托给各位了。”



大家摆着手送众位法师的车离开后,欢欢喜喜地往德尘居走。法师丁对师父说:“今天真是热闹啊。”
出乎众人意料,这时候师父却看了一眼法师丁,说:“热闹?小心不要散乱。”
后来,大家提到今天要觅罪、忏悔、诵戒,师父又说:“好好觅一下罪,消除散乱。”
师父的这个示现很耐人寻味。和众人在一起的时候,大家是欢声笑语,师父也笑得很开心,甚至比别人笑得更畅快。可是,为什么师父最后又丢下这样两句话呢?同样是欢笑,同样是聊天,师父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送完客人,师父没有休息,而是马上去中国佛协,法师己自告奋勇开车。临上车前,师父又想起来一件事,对法师己说:“不行,得再叫一个人,免得你一个人回来的时候散乱。”
法师庚成为了今天的幸运儿,陪着师父一起去佛协。他一直希求能多亲近师父,得到师父的指点,今天是善愿感果了。等他回来,他跟我介绍了路上向师父请益的情形,对我也很有启发。
法师庚:“师父,我想问您一个问题,我应该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比较好?”
师父:“你现在这样学就挺好的,你每天第一个起来拜佛。”
法师庚对这个答案还觉得不太过瘾,觉得师父给不少人指定书看,自己也能得到这方面的指点该多好?于是他继续问道:“师父,我现在正在诵《大般若经》呢,这样好不好?”
师父不置可否,而是说:“不要老想着要搞出什么东西来,反而会容易变成躁动。”
开车的法师己这时候说:“师父,您给我的十二字,我觉得特别受用。我相信只有您既能够对我这么了解,又能够给我如此恰当的指导。”
师父笑着对法师庚说:“我过去送给他三句话,现在送给你三个字,就是‘敬、静、净’。先要恭敬,接下来才能安静、寂静,最后才能清净。你现在第一个‘恭敬’已经做得不错,但你的问题是过于勇猛了,需要在寂静上面多下功夫,要让心静下来。心就像一湖水,如果是躁动的,就没办法照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师父又说:“修行不是要学很多知识,因为心本来是自性具足的。心性像什么呢?就像有着源头活水的井,人不去打水,水不会溢出来;去打水的时候,水却能源源不断地提供人使用,而且就算时间久了,也不会发臭。如果是没有源头的水,比如一缸水,时间长了就臭掉了。”
法师庚:“您说的是不是要开发智慧?”
师父:“是。本来呢,印度、中国人都是以追求心灵为主,但因为现在追求物质发展,崇尚高科技,逐渐心灵的力量就发挥不出来。西方物质文明的特点是把一切都物化,让人脑跟着电脑学。人脑逐渐物化,灵性、悟性就没有掉了,记忆力也衰退了。西方人现在也慢慢提倡要学习东方人的智慧,就是想得到人的心性中本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