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月12日)

(2008-01-13 00:00:06)
标签:

文化

赴泰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12日)

成蹊

    早晨六点刚过,天还没亮,师父和我就准备出发了。此行的第一站将是泰国曼谷,参加在朱拉隆功佛教大学举办的国际佛教大学协会首届执委会议,师父是国际佛教大学协会的第一副理事长。

    我还从来没有出过国,也没有随师出行过,所以对要携带什么东西颇费了一番脑筋。又是上网去查,又是找一些陪师父去过泰国的法师请教。问了不同的人,给的答案也不一样,最后总算是下定决心了。昨晚向师父汇报为了准备行装而折腾的情况,师父的评语是:“这么简单的事,不值得!”

    等今早我们要出院门的时候,师父一看我的鞋:“你怎么还穿着棉鞋啊?”我连忙说:“听说尼泊尔挺冷的,我把罗汉鞋带着了。”师父驳斥我:“那是早晚冷,早晚我们又不出门儿,你带着一双鞋,太累赘了!”师父这么一说,周围送行的同学纷纷催促:“赶快换掉吧!”没办法,我这时候也只好勉强从命了。而直到来到曼谷,才知道这个决定有多正确。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师父笑着看我换鞋

   

    车上,师父对我说:“昨天博客写得还可以,写到几点钟?”

    我:“还不到十一点吧。”

    师父:“那你写得还是挺快的。”

    我:“我之前就写了一些了。不过,昨天倒是越写越精神。”

    师父:“你越是想着自己有病,病就不容易好。你越病,越是要想着自己没有病。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说完这句话,师父和我同时笑起来。而在笑的同时,自己的内心好像有一种触动。

    我:“确实,治病本身心情就很重要。”

    师父:“就是啊,你只要很开朗,然后吃一点药就好了。”

    “是,其实一些自然疗法就是这个道理。爬爬山、放松心情,连癌症都能好。” 我想起来以前看到的一些这方面的书,这样的例子不少。

    师父又说:“其实我感冒也挺重的,可是我从来不去多想它。心情是很重要的,你看我这几天一直开会,晚上到寺里还要一直讲话,第二天很早就起来。”

    本来,因为是第一次侍师外出,而且一下子出去七八天,内心颇有些紧张。生怕出个什么差错,也怕连续熬夜吃不消。可是,受师父开朗的心境感染,自己的心也不知不觉舒展了许多。尤其是那一句“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总感觉有弦外之音似的。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我想到了这句话,这句我很喜爱的话。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没有看见师父忧愁过,他总是以乐观、开朗、勇悍的心去面对。而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也没有看到师父轻忽过,他总是以他善于观察缘起的智慧,给以妥善的安排。在轮回的战场上,菩萨的勇敢是否就是这样一种“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的心呢?

    从佛法的标准来看,自己的确“病”得很重,有时候也会为自己的重“病”难疗而难过。可是,是否应该拿出这种“菩萨的勇敢”精神呢?

    一边回味着师父的话,一边朝车外望去。天很黑,即使有了路灯,还是不容易把路看得很清楚。车能够在公路上快速、平稳地行驶着,多亏有了车灯的照明。等来到机场,差不多是七点钟,看看东方,已经现起微明了。

    这是希望的曙光吗?

    下了车,师父提起行李就朝前走去。以前曾经听其他法师介绍过,师父在旅行中走路都会特别快,绝不拖泥带水,这次算亲身领教了。紧赶慢赶,总是和师父差个几步的距离。看来,就像师父说的,要想能跟上善知识,的确不是很容易。进了机场的门,师父不会东看西看,也不会稍作停留,又直奔国际航班的候机大厅走去。

    我想,这也许就是“宗旨明确、正念分明、勇猛精进”的一种示现吧。

    在换登机牌的地方,与此行的另外两位同伴会合——中国佛协的圆慈法师和张开勤主任。曾经在博客上看到过圆慈法师的照片,也依稀记得当时龙泉寺的随行法师所做的报告,知道他在国外多年留学,且是师父在中国佛学院的同学。可是,看到本人,总感觉有那么一些不像的地方。好像,是比原来的照片上瘦了一些吧?把这话跟圆慈法师一说,法师倒是没搭腔,师父却说:“照片上哪能看得出来?”我愣了一下,说:“是,照片是二维的,现在看到是三维立体的,呵呵。”然后我在想,师父的这句话不会也有禅意吧?

 

    机场的大厅里,装潢得是特别的豪华,充分向人们展示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的确,比起龙泉寺,这里的先进程度不可同日而语。可是,环顾四周,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是圣洁与宁静吗?是“家”的感觉吗?是一个能让心灵焕发光明的人吗?

    8:30登上了泰航的TG675班机,等到一切安置就绪,飞机也缓缓启动了。渐渐地,伴随着轰鸣声,飞机升上高空。拿起相机,准备拍一张舷窗外的照片。平坦的大地、纵横交错的房屋建筑、笔直的道路、成排的树木,都一览无遗。是否,要想把握事物的全貌,就得站在更高的高度才行呢?希望当下一次“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时候,能想起这高空中、舷窗外的场景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舷窗下的世界

   

    在飞机上,与同座的圆慈法师谈了起来。他在斯里兰卡留学多年,得到硕士学位,后来又到英国伦敦大学拿了两个博士学位。除了与佛教研究方面的博士学位外,出于希望以法律来维护佛教地位的发心,他还拿到了法律学的博士学位。与他谈话,他总是谈到关于佛教的一些宏观性的问题。

    我问他,泰国作为一个南传佛教国家,为什么不顾与其他佛教国家对于佛法见解上的差异,主动地承担这么多国际性的佛教交流活动。他说,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只有团结起来佛教才会有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看起来,泰国几乎全民信奉佛教,可是,也同样面临其他宗教的一种影响和渗透。法师认为,与其他宗教比起来,佛教的传教方式显得比较落后,似乎缺乏一种对于传教使命的献身精神。其他宗教,在对教职人员进行宗教学识的教育之后,还要专门进行两年左右的传教教育,而佛教就缺乏这样的专门教育。对于中国佛教来说,传统的农业社会下形成的农禅并重的丛林制度,某种程度上已经很难适应社会形态的巨大变革,更需要从思想上和制度上加以革新,方能与其他发展迅速的宗教相抗衡。

    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航行,飞机在当地时间12:45,北京时间13:45到达了曼谷机场。刚出了飞机的闸口,就见一位南传比丘和几位在家人前来迎接。南传比丘的表情庄重,几位在家人则显得既谦恭又热情。下了飞机到机场的一段路,要由汽车来送,而我们受到的礼遇是单独享有包车。曼谷的天气真的很热,在寒冷的北京,确实很难想象这里竟会热到这样的程度。幸亏,师父提醒我换上了罗汉鞋,也幸亏,圆慈法师提醒我换上比较薄的大褂。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从飞机出口到机场大厅的专车

   

    在机场的贵宾休息室里,师父与在那里等候的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校长助理弗拉克路帕拉德(PHRAKHRUPALAD)会面交谈。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师父说:“感谢贵方能到机场迎接,特别是派人到飞机出口迎接。贵方组织的这次会议很重要,所以中国佛协非常重视。”

    校长助理:“您能到来我们很高兴,希望我们能共同来为佛教的未来好好工作。”

    师父:“前两天,我们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的筹备会。这次论坛,将于今年11月份在无锡和香港举办,希望你们学校的校长届时能够参加。”

    后来,越南佛教大学的代理校长李汉唐博士也来到了,在候机室和后来去宾馆的路上,师父与他都进行了交谈。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李汉唐博士说:“今年五月份将在越南召开联合国卫塞节第四届庆祝大会,我们已经向你们发了信件,今天能见到您很高兴,可以当面向您发出邀请。”

    师父:“这个活动很好,我们愿意参加。到时候会有多少国家参加,有多少与会代表?”

    李汉唐博士:“会有70多个国家,600-800位代表参加。会议的主题是‘佛教对建设公正、民主和文明社会的贡献。”

    师父:“那比07年参加的国家还要多。主办方是什么机构呢?”

    李汉唐博士:“佛教协会主办,政府会进行协助。”

    师父:“请教您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以信仰大乘佛教为主的国家,为什么会热衷主办卫塞节呢?要知道,大乘佛教把四月初八定为佛诞日,和卫塞节的纪念日并不一样。”

    李汉唐博士笑着说:“据我所知,大藏经里对于佛诞日有不同的记载,其中也有记载为四月十五的。另外,联合国既然决议把卫塞节定为国际性的佛教节日,我们也愿意支持和随喜。”

    听着师父与这些国际上的佛教人物对话,对这次大会的意义好像有些感觉了。记得以前师父曾说,开会的意义其实不全在会上。就是说,通过开会的形式,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加强相互的沟通,促成更多的合作。在今天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佛教组织能够彼此携手,共同为了传播真理、利益众生而努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多么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们一行在依着河边而建的“Royal River Hotel”住了下来。安置好行李后,来到阳台,欣赏着这条美丽的河流,不由得想起一路上大家的议论:这条河其实流经了很多的国家,被赋予了不同的名字,而它的源头则是中国的青藏高原。

    这的确是一条伟大的河流,因为它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各国人民,孕育了这么多灿烂的文明。

    而佛陀圣教的河流,它源自何方,流经何处,又孕育了什么呢?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泰国居士对法师很恭敬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宾馆里的假花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美丽的河流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宾馆外的热带植物、美丽的花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宾馆内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画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宾馆内的雕塑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宾馆门口佛像前的莲花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宾馆门口供奉的佛像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宾馆对面商店的橱窗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泰国少年在踢毽球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比邻宾馆的寺院建筑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宾馆内的雕塑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月12日)

                                                 宾馆内的雕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