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14日)(下)

(2007-12-15 00:00:58)
标签:

人文/历史

求戒心得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14日)(下)

成蹊

授沙弥戒

十一月二十一日正授沙弥戒。受戒前一天晚上突然降温,又刮起了大风,很多人都得了感冒,我也有些轻感冒,再加上离开寺里前十天有一次搬东西腿被桌子磕了一下膝盖一直有些疼到现在还没好,有些隐隐作痛,我知道受戒期间最常见的业障有些现前了。虽然在做佛事时腿有时会疼痛得厉害,鼻涕也不时会流出来,但想想自己以前无知地伤害众生时不也是让他们如此痛苦不堪甚至更为剧烈吗?想到这里正好策发了自己的皈依心,念力反而容易提得起来,心中默默祈求佛菩萨与师父的加持,拜佛和念佛时也很有力,心中倒也充满了一种欢喜。有时当自己懈怠提不起心力来时也很想得一点小病的,病为死因,想到这里,自己的精进力反而容易起来,真是有意思!
    受沙弥戒是很好的比丘戒的前行,我想利用这次受戒将戒前发心好好试一试,希望能有随顺上品的意乐升起来,正受之前一直在默念皈依,希望能与佛菩萨、师长的心愿相应,尤其在三皈时,内心意乐提得比较高,想到父母等在轮回中痛苦不堪,希望能够救他们。
    受戒的加持力果然不一般,受完后感冒的确轻了很多,身心缘善法的力量很强。
    几天时间来引礼师教会我们很多规矩和威仪,其中有些与自己的习惯相左,我将这些当作很好的修改自己习性的机会,认真做,尽量做到规范。发现以开放和接受的心态去面对时反而得到更多的受益,自己原来不规范的动作得到了改善,而且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教育。“爱自既是众苦因”,执着自我的确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啊,可我们即便知道了有时也没办法改变,所以只能受苦。
授比丘戒
    好几天没有师父和僧团的消息了,授完沙弥戒后,内心有些盼望能早日见到师父。但十一月二十七日才正授比丘戒,师父这么忙估计到二十六日左右才能到。每天都在祈求,空余的时间就看师父的开示。因为手机不准用,没办法和师父与僧团联系,就一遍遍看师父的开示,希望从中得到加持。
    二十六号中午师父赶到平兴寺,我们站在两边夹道欢迎。内心有一种温暖与期待:啊,终于可以见到师父了!
    师父远远地和界诠法师一起走过来,这时钟鼓齐鸣,天上也飘下了一点点小雨,事后有人对师父说:挺奇怪,您到哪里哪里会下雨,来这里传了三次戒三次都下雨,去法门寺也会下雨。看着比界诠法师显得还要老一些的师父,内心有一种酸楚的感觉透过胸膛直冲进鼻子,有些难受。才四十刚过啊,也许有人还不知道,其实界诠法师比师父还年长六七岁哪,但却显得好像比师父还年轻,为了佛教,为了众生,为了社会,为了历史,师父在奔波,完全不顾自己,相比之下,我却什么忙也帮不了,我只有痛恨自己的份。
    本来期盼着师父给大家开示,但师父说这样一两次的开示讲不出什么,利益不了大家,只有像“感悟人生”那样的系列才好,后来就作罢了。
    我们要到二十八号才登坛,二十七号就在大殿礼佛。真奇怪,本来受戒前还是灰蒙蒙快下雨的天,我一直担心这次我们要在雨中登坛了,听说上次受戒就是在雨中登坛的。戒场也特别挂出“祈晴”的牌,希望天能放晴。结果到二十七号下午就逐渐晴起来,二十八号更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受戒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
    二十七号白天给大家授完戒后,傍晚时分有些空余时间,侍者法师慈悲地特意来我们寮房,说正好有人在亲近师父,我们也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亲近。我们欢喜地去找到他们,果然有好多人在围着师父说话。我心里有个私心想让师父和我们多说一会儿话,但师父并没有特意留意我。我反省自己:这种想法对吗?发觉自己一种偏狭的自私心理又在作怪了,认为这是我的师父,应该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藏着要给我才对,其实是一种肮脏的心理罢了。在师父心里,弟子与其他人是一样的,都是师父要饶益的对象,他的心中没有亲疏之别,这从他对别人的谈话中可以看得出来。对于每个人的提问,师父都尽心、细致地进行应答、分析,帮助他认识到问题的答案,似乎每个人都是他的独一爱子一样,难怪很多人都觉得只有师父才最了解他哪,这真是一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真实菩提心的体现。
    二十八号下午,我也正式走向了神圣的戒坛,在三师七证面前庄严地立下了自己誓愿成为一名佛陀教下比丘的誓言,内心有一种昂扬的力量,希望能承担起重兴佛陀脚法的庄严职责。
    下了坛,高兴与欢喜的感受从心底不断涌上来,但依然很理智地去受衣、受钵、礼谢四圣。
    我应该要好好努力!看着台上十师面对接近两天的传戒后的面容,我深感应该报答十师的恩德。从早上到下午,整整六七个小时要在座位上不能动,而且神情要专注,如果一不留神羯磨法不成就,比丘的身份就不成立,尤其是羯磨阿奢黎,对每一坛戒子都要审一遍罪,念三遍两百字左右的羯磨文,我们接近四百位戒子就有一百三十多坛,两天半才完成,再加上尼众那边三百多,相当于四五天内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念着同一段文,要读清晰让戒子听明白,而且中间不能走动,没有休息,可见其多么不容易。除了毅力之外,没有广大悲心也绝难办到啊!
    来参加登坛观礼的人很多,恰好有位戒子的母亲也来到这边远远地望着自己的儿子走上那神圣的戒坛,这一幕被摄影师无意之中拍到了,看着自己的儿子成为佛陀教下一名庄严的比丘,这位母亲的心中不知道又在想什么呢?
    曾有一位法师讲过一个有关他自己真实的故事:当他从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后,有一天他的母亲把他叫到身边说:儿子啊,现在你已经顺利考上了大学,为人母亲的我也算尽到了对你应尽的责任。可是虽然这一生我可以尽到对你的责任,我却不能生生世世尽到对你的责任,为了对你的生生世世负责,今天我就送你去出家吧!
    这位母亲的选择的确十分伟大而感人,记得阿底峡尊者首要弟子之一的大瑜伽师在小时候母亲送他出家时说:我生汝惟令出家也,今可出家。后来送大瑜伽师去藏中亲近善知识时发了一个感佩人心的愿:愿儿入藏遇善知识,愿遇已摄受,愿摄受已讲诸教授教诫,教已愿如理修行教授教诫之法,修时愿我亦生汝前,母子同修一切种智之道。
    记得当初刚得到我出家的消息,母亲也有些不理解。母爱之深我用言语尚难道尽其万分之一,从小到大您为了我而受了多少的苦我又怎么可能忘记呢?如果有可能,我愿自己一生再也不做其他的任何事情而奉侍在您的身边,亲自为您做衣、做饭带给您欢乐。但每每想起轮回中这么苦,我此生受生所受的种种身心苦受已让我难以忍受,我又怎么能忍受让您生生世世受这些痛苦呢?而且还有那么多对我有恩的人和比我更痛苦、不幸的众生,我要报答你们所有人的恩德,要解救所有人的苦难,今天短暂的分离是为了明天在净土中永远的相见!
    蕅益大师在出家后曾给自己的母亲写了一封信,正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读来不禁悲从心来:“甲子正月三日,方外男智旭,敬然臂香,刺舌血,白母亲大人膝下:男幼蒙庭训,少长便道学自任。宁不知父宜葬,母宜养,但死生一事,人人有之,静夜偶思,真可怖畏!如大母舅,宦正浓而忽殒;虞表侄,年未壮而早亡。身命无常如朝露,大限至,老少莫逃。苦海茫茫,谁能免者,念及自身,已觉酸鼻,更念亡父老母,倍觉伤神。亲身既然,众生宁异,倘不早图出世,正恐追悔无及!……”
    受完比丘戒的第二天常住安排大家到外面去托钵乞食。本来托钵是佛陀时代比丘们获得饮食最平常的方式,包括现在南传佛教国家依然如此,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因为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与限制不能出外托钵,后来祖师立丛林就集体在斋堂用斋,因而托钵这种形式就很难再见到了。常住为了让我们能体验一下佛陀时代比丘们乞食的辛苦与不易,特意组织了这次活动。来寺里护持的居士门做好饭菜后放到山门口,然后我们搭衣拿着钵排班去山门口依次“乞食”后返回,找棵树下或草地上静静地吃。佛陀时代比丘们真不容易,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去村中乞食而归,为防止挑选人家而且是依次乞七家就返回的,如果这七家中都没有乞到饭那只能空钵而回,饿一天等到第二天再去从下面七家乞。从中可见佛陀时代比丘们的少欲知足与坚强的意志,所以得道的才不可胜数。今天我们饭菜都送到自己碗里,如果不好好警策修道那就只有堕落的份了。
    福鼎地区佛法的信仰很浓厚,听说走出来不少出家人,每天来寺里做义工的的人很多,听说有一天一下子就来了两百人。寺里的义工们见到出家人都很恭敬地合掌问讯,感到僧俗其实是一体的,一个寺院的发展如果周围群众信仰的力量薄弱的话就会很不容易。发愿去度化周围的民众,这也是寺院不可忽视的一部份吧。
    这段时间自己的心绪一直十分安稳、祥和,这与常住精进持戒、修行的功德加持外,也与戒前长时间的用功有很大关系。僧团为了给我们学习的方便,戒前准备时将我们承担的事务都一一放下,大家就像亲兄弟一样互相关心着每个人的成长。本来我怕现在僧团事务这么忙,戒前一个月内再安下心来准备,但法师慈悲地早在两三个月前就叫我停下来,一心准备受戒。这段时间的集中用功让我受益非浅,内心那种向外缘的习性一直调整,一直努力改善,后来改了不少,这次受戒正好用上了,能反观内心而不是观察外境的过失,违缘自然少了很多。
授菩萨戒
    十二月四号正授菩萨戒。这天也是一个十分特别的日子,是藏传佛教了不起的一代宗师宗喀巴大师诞生六百五十周年的纪念日,也是他的圆寂日。这位重兴藏地佛教、转藏地末法为正法五百年的祖师当初振兴教法就是从重兴戒律入手的。受戒时我也发了一个殷切的愿:惟愿自己也能像宗大师那样重兴汉地的佛法,使正法重兴而利益众生!
    二十几天的戒期快结束了。我看着平兴寺内的道宣律师、元照律师塔,看着“涌泉戒坛”,这个平兴寺按照道宣律师所著《戒坛图经》的尺寸而做出来、自己圆满比丘戒的戒坛,想想他们不正在创造佛教的一段历史吗?而其中又透入了界诠法师多少的心血!十几年来,界诠法师默默地为这个常住付出,有很多关于他感人的事迹在流传。据听说他早年从广化寺回到这里时,病得十分严重,他就在佛菩萨前郑重立誓:如果他的身体好后,他将尽他一生来弘扬戒律,后来又不断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才逐渐好起来。他每天忙着为常住盖房子护持别人学习,甚至半夜起来去打扫厕所,如果马桶里有什么东西将下水道堵住了他会亲手把它掏出来,感动了很多人对卫生也非常重视,所以平兴寺的厕所与墙壁干净也是出了名的,听说过几年墙壁还是和初建时一样干净。他默默地成就别人,只要有人愿意发心来学习,安住,他就护持他,让他安顿下来,所以平兴寺山上下下对他都十分恭敬、感恩,上课的法师每次提到他时都恭敬合掌。一个道场是善知识的愿力所成就的,没有愿力成就不了事业,更成就不了道业,这是师父教导我们的,也在这里得到了明证。那么我自己呢?是不是还在那里如井中之蛙般目光短浅、得过且过甚至打击其他努力的人的哪?是否在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与困难的时候就像爬虫一样软扒扒地趴在地上起不来呢?是否在仰望师父那宏深的愿力呢?如此反问自己,汗流浃背!
    界诠法师在教内以持律、弘律出名,但他给人的却完全不是那种死板与冷冰冰的感觉,而是十分洒脱、热情、童心未泯,师父曾赞叹过他说他很潇洒,这次也让我大开眼界。听说有时下过雨后他会一个人走到树下远远招呼几个人过来,大家以为他要和大家说话就一齐聚到树下去,这时他却像个顽皮的小孩童一样推一下树后跑开,树底下的人自然可想而知了,一阵雨就从头顶纷纷落下来。包括给大家讲课也是,有时说一个很有趣的比喻后就露出像孩子般童真的笑容来。似乎每个对佛法通达的人都这样,以前做过师父侍者的几位法师都有过一个相近的评论:师父有时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很有意思。在他们那里,世界是开阔的,心胸是广大的,没有什么不可包容,没有什么障碍,这也许是戒律真正通达的一种表现吧。而我们,没有一位善知识的指引,又是多么容易走上错路甚至一生也难以出来哪?界诠法师曾对不善修行而走入错路的人有一句形象的话值得我们警惕:参禅的人脾气大,持戒的人烦恼重!
    界诠法师对名利非常淡泊,听说他早年当了福建省佛协会长后不愿再当就一个人隐居太姥山,准备隐姓埋名闭关修行而过一生。
    而师父正好是在这种超然中又勇敢地担当起了一切。法师曾说本来师父准备四十五岁后再出来做事的,但渐渐,广化寺、福建省佛协、中佛协、法门寺、龙泉寺,事情越来越多,也许师父当初并没有想过这么多,但因缘到了,需要他来承担,他就要不退缩地担起了一切,因为师长,因为众生,因为佛教需要他。
    对这种担当,我能体会得到几分呢?其间经历过的酸甜苦辣作为而今的我又能懂得多少?
    本来法是要请方可说的,《毗奈耶经》中说“未请不应说”,但师父为了让大家了解佛法的内涵,就不知疲倦地数数为大家宣说,不同角度、不同场合、不同因缘。面对几乎每天都有的博客中师父的随机开示,我是否认真思惟过其中的内涵并去实践呢?我是否把这些当作像每天读报纸一样的一种家常便饭而造下轻师慢法的恶业呢?我每天又有多少时间忆念起过师父和师父的教诫?痛定思痛,惭愧难当,如箭刺心。
    戒期结束了,也该回去了。常住效率很高,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为我们做好了这次法会的录像和照片纪念光盘。在《同戒录》序言当中,界诠法师深情地勉励诸戒子好好学戒、持戒、住持正法:
    三学之中,以戒为首;比丘戒成,怀罗汉胎;菩萨成就,入诸佛位。故三乘以戒为体,亦为出生死,践佛果之正本。教之兴衰,在于僧团规范有序,树人天师表之高风,立正法解脱之榜样。
    佛陀遗教,五部戒法皆传汉地,然唯四分,绵延不堕。道宣律祖,宋有元照,近出弘一,皆大弘律法。忆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缘亲近圆拙老法师,于广化寺习南山宗。九十年代初,移住平兴寺。此寺本为“文革”期间佛教徒茶场,僧人结茅而住,刀耕火种,续佛慧命。世行老法师改建本山道场,平地而起,兴作伽蓝,故号“平兴寺”。回山后,协助老和尚修建大殿僧寮,欲埋隐青山,了此残生。
    为教诫寺中沙弥,故立普隐学堂,教学诸宗,行依律仪,修归净土,期自修之暇,助成师表之力。然参学者日增,遂建五观堂、净业堂、云水堂、尊客堂,以安新学;寺中老宿,年高体衰,故建如意寮、念佛堂,使其安享晚年。建四重楼,设法堂、学戒堂、普隐堂、藏经阁,俾使教学有序。鼓山涌泉寺住持普法法师发大悲心,捐助净资,遂依《戒坛图经》,于寺前幽胜处,修建戒坛。希由此胜缘,令十方登坛者获清净戒体。上海已故魏元辰居士,菩萨现身,护持本寺,得其助力,又建华藏楼、大斋堂、卧佛殿等。居士不舍悲愿,劝建律学苑,故于二零零五年开工建设。然工程未半,居士舍报归西;幸龙天护佑,河北丁居士续捐净资,故成此综合性大楼。今日戒子有幸,于此大楼纳受戒体,起居方便,皆应感恩诸佛菩萨加被,护法龙天庇荫,居士信徒发心,从而倍增信心,成就清净戒法。
    故一九九二年至今,整日忙于工程,余暇乃能阅览诸经律,晚间为众授课。戒法广大精微,残生有限,唯将自修所得,授诸新学,期能光大。诸方有心者,和合共处,共学共修,故考究南山律典,日常行持,朔望布萨、结夏安居、自恣受岁、忏悔出罪等行事,力求如法如律。愿共住比丘学有所知,行有所依,修有所得。
    学戒持戒,得清净戒为初。新学比丘期受清净戒,故依南山律宗之要旨,读体正范之仪轨,偏重戒学之义理,新编传戒之仪则。中国佛教协会,福建省佛教协会诸师厚爱,曾三次传授三坛大戒。今综合大楼落成,龙天欢喜。故请允开戒,又承蒙许可。诸方戒子云集,精诚恳恻;十师清净慈悲,如法传授。感应道交,无作戒体,一众同霑,胜缘难得。
    所作已办,梵行已立,望诸新戒,不负佛菩萨前之宏愿,不亏戒坛上所感之戒体,不负出家初心,如法如律,学戒持戒,戒品严身,绍隆佛种,远跻圣位。庶不忝兹会授受之勤,是所望于诸子矣。
                                                界诠
                                        二零零七年十月十五日
在南少林寺与法师小谈
    我们顺利返回,坐上了一辆小巴,里面没有放映机,真好!
    坐上车,回忆起这几天来点点点滴滴的思考,我想:如果没有真正承担师长的志业,没有行持、实践师长的教诫,那么所谓信誓旦旦的依师与信心恐怕比纸还苍白无力啊!
    回到广化寺,又顺路去了南少林。在天王殿绕佛时,一位法师飘然走过来。
    法师:“这次去受戒,感觉怎么样?”
    我:“感觉很殊胜!他们有很多做得好的地方我们不如,需要学习。”
    法师:“是啊,界诠法师真正把戒学活了。这次受完戒后,与没受戒和在家时有什么不同?”
    我:“感到理性的抉择与信心升起来了不少,觉得修行是很实在的,真正应该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去走。”
    法师:“是啊。修行这条路不容易,中间有很多障碍与困难,没有信心是很难走下去的。”
    我:“那怎么样能保持这种信心一直增长不退呢?”
    法师:“对善知识修信念恩,这是唯一的一条路,道次第之所以殊胜就殊胜在这里。
    但真正能够对师长修信念恩,没有资粮也不行。不历事练心,心不对境只是空谈。这中间的确不容易,非常非常不容易。想想当初和尚为了在这一点上转变大家的观念花了多少的心血啊!”
回家
    快要回去了,正好快赶上诵戒,我们决定诵戒前一定赶到寺里去,赶上这次诵戒。决定后立即把我们的计划向师父与僧团做了汇报。
师父说:“汝等三人当时念师法友’’。我有些疑惑,不太明白师父真实所指为何。
    路过广化寺流通处门口时发现了博客的文章展板,快二十多天没看,都不知道僧团发生了什么事,就细细地浏览起来。读到最后,十二月四日,师父与大众师父们的交流,师父在开示中提到:希望进一步慢慢体会到佛法的重要,同行善友的重要,体会到出家的功德,轮回的痛苦,对自己未来所走的道路有信心、决心、发心,对我们的道场、常住未来有一种信心和期待。在这边出家,这里就是各位的“家”,怎么样能够“光宗耀祖”,把三宝的家业承担起来,每个人都有责任,这都是很具体的。然后怎么样让我们这个“家”越来越繁荣昌盛,我们所信仰的佛法能够越来越兴隆。
    一语惊醒,到此方知师父刚才短信之用意所在,立即给师父作了心得汇报:师父,刚才看到四号师父给僧众的开示,才恍然明白师父所指“时念师法友”为何意,真切感到师父、僧团恒常与我们同在,佛菩萨、众生又何尝不是呢?
    回到家了,面对着熟悉不过的同行,不同的是身份变了,心变了,缘起也变了,不是变得更坏,而是变得更好,因为悄然发现师父对僧团层次引导的体系雏型已然出现了,“汉传佛教修学体系”将在这里逐步实践起来,自己何其有幸!众生幸甚!佛教幸甚!
    下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真是个好兆头,瑞雪兆丰年。望着眼前银装素裹的大地,吸一口下雪后清新的空气,一股凉但让人清醒的感觉直入心脾,真感到前面希望无穷!
    法师问我:“回来了,准备怎么学啊?”
    我半开玩笑地笑着对他说:“依师、学法、破我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