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1月4日)(下)

(2007-11-05 00:00:45)
标签:

人文/历史

仁爱基金会

访贫活动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14日)(下)

成蹊

114

当天蒙蒙亮时,主人已经为我们忙着做早餐了,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红米粥端上炕,又变出几样咸菜,一定是把他们家中珍藏很久一直舍不得吃的菜都搬上来了,这些纯朴的乡民是那么的热情,因为只有一个锅,所以等我们把粥吃完了,又继续给我们下莜面吃,据说莜麦和土豆是这里的特产,对于一群没吃过这些东东的娃娃来讲,这些平常人家的普通菜成了我们的美味佳肴。
    吃完早餐,迅速赶往乡政府,在去的路上,看到路边乡民的房屋,昨晚来的时候已经是漆黑一片,根本看不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现在眼前展现的是一堆堆土墙,半截围墙中是一个个荒凉空寂的世界,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车子在旷野上飞驰,望着两旁空无一物的田地,很荒凉无奈的感觉,如此宽广的田野,却只能呈现出如此苍白无色,想到无限生命中,是否我们也曾无数次让宝贵的人生,显得那么的碌碌无为、虚度年华、浪费暇满呢?虽然在师长的无限悲心拉拔下,给我们指示出一条最适合我们的,最稳最快的路,可是我们不懂得去体会师长的恩德,依然沉醉在自己的无明习气中,迟迟不愿意走出来,无法让自己难得的人生发挥出夺目的光彩,不知道去珍惜把握当下的难得因缘,不愿意积极的造一份真实实在的业,永远逃避推脱承担,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童话王国里,如此的虚幻飘渺,也将永远成长不起来……难道就这样福尽而死吗?生命不该是如此的!对自己不负责任,更不用说对得起师长的期许了……
    此时后面的捷达车又不见踪影了,为了避免他们再次迷路,金杯车在一个叉路口停下来等捷达车。
    “第一次来到北方的农村,好兴奋!从来没有感觉到平原是这样的,小学的时候,老师说平原是平的,可自己总是没法想象出来,因为自己生活的地方都是丘陵……”
    “哇,那边结冰了,很想去踩踩……”
    “不可以!”
    终于看到缓缓驶来的捷达车,毕“大哥”跳下车,准备去换捷达车的司机,她昨天开了一天了,换下来休息休息,但很快她就回来了,说,捷达车里一片欢声笑语,他们感觉挺好玩的,不换!
    “他们很高兴,可我们就不高兴了呀!”她嘀咕了一声,只得上车继续走。
    其实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只愿意安于现状,觉得这样挺好的,而不想换一种方式或心态,觉得这没必要。但往往事实告诉我们,若只愿意随着自己的感觉走,随自自在的话,很难成长起来。很多时候,这些都是由于自己的心胸格局不大,从不去考虑我是在一个团体中的,而团体需要我怎么去配合。
    虽然知道,烦恼都是由于有一个“我”,如果能多想想他人,多想想团体,自然烦恼就少了。
    《三十八摄颂》中说:“爱自即是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生佛差别从此出,自他相换求加持。”
    其实我们当下所做的一切,先不要说是为了别人,至少我是要离苦得乐的,但离苦得乐就由“业”决定,而业的真正重心在行,行又是以知见作引导的,如果我们不按照师长的话来做,一定是随顺着无明的,所以就需要刻意去对治,而真正对治的就是“ 无我” ,至少要晓得先代人着想,就如同“儒”家讲的“ 仁”,就是要会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予人。当我们真正能从整体出发,去除自我为中心的本位主义,心胸自然就扩大了。
    师父曾说过,我们的心要时时刻刻同佛菩萨心心念念饶益有情的心相应。佛菩萨心心念念在饶益有情,普度众生,日常生活当中所有一切的顺境、逆境,苦乐境界,都是我们的业报,都是业感。那我们的心能去调整、去转变、去修改,同佛菩萨的心相应了,那自然自己个人的种种观念就没有了。
    佛陀的愿望是让我们早日得度,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度生死,究竟解脱,圆成佛果。就要通过在境界上去转心,去消除自己的业障、烦恼障。让自己的心不要在生死轮回的这个系统当中循环。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
    9:28大家汇集在乡政府里,准备打道回府了。这次的活动可以结束了。而我们追求的不是事项上的多么圆满,其实是通过事来提升内心的成长。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4日)(下)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1月4日)(下)

 

车队开始返程,大家都归心似箭了,前面依然有警车送我们,一直送到张北与张家口的那个路口,来的时候他们也是在这里接我们的。今天是周日,很感恩他们,这也是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与肯定。
    11:25到张北收费站。
    “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事情的成功不在于果相的呈现是否圆满,而真正应该注重的是内心的提升,历事练心。以前在这一点上总是转不过来,每当上位布置任务下来,总是逼着自己要拿出结果来,结果次次都弄得自己很苦,烦恼重重,甚至觉得再也待不下去,自己会因此而离开这个团队,但在这次活动期间,一天当一位同修告诉我,今天最主要的是我把一条横幅挂起来了,我好高兴。那种快乐当时就感染了我,原来事情不在于做得多少,而要切实的能感觉到有意义是那么得实在与真实,于是这次出来我给自己定了很实在的要求,我要求自己每天观三位同行的功德,至少要对两位同行,去尊重他、去关心他,否则自己很容易困在事项上出不来,给自己定下切合自己的要求,慢慢从这些最基础的开始练习,让自己成长起来,跟上这个团体。”此次主要负责人在车上这样与大家分享她的成长历程,非常随喜她的猛励承担,有承担就有成长。
    不要总是以自己没有能力承担,来远离境,逃避承担。口口声声说我内心还没有法,不能如法承担,等我学了多一点了,我自然就会懂得如何去承担了,只是现在不是我不愿意去承担,实在是我没有承担的能力,于是一再退缩,不愿做事,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才算可以承担了呢?能有多少时间可以让你等呢?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才能提升自己。就是要不断通过境界,通过事情,来磨练自己,来历练自己的心。
    很多时候没有心力去做事情,就是认为所做的意义不大,还不如去学习,或者是认为所做的都是世间的事情,不情愿去做,而分散自己学习的精力。
    善知识以十德相来检测,那慈善事业试着用八因三缘来对照一下。共勉之:
    要成就圆满的佛身,必须修习各种圆满的功德。
    寿量圆满。要感得长寿的果报,就要以自利利他的事业出发,长时间积聚诸多善业,因就是要对于一切有情众生不做伤害之事,甚至舍弃众生的意念也不要有;
    身色圆满。身材庄严,五根具全,使人看后生欢喜心,使得他们成为自己教化的对象,并能服从自己的言行,广思饶益之事。因就是要惠施灯明以及新鲜衣食,才能获得身行威严美好;
    种族圆满。出生的家世极其尊贵,能使世间的人们衷心爱戴,推崇备至。就是所吩咐的一切事情,能圆满地行持,从不违犯。因就是催伏骄傲自满,对于师长、父母等问讯顶礼,并对他人甘拜下风,犹如仆人一样;
    物资圆满。具有很大的势力物力,以及亲戚眷属都极为富有。能够以布施摄受众生,使这些众生成为闻法之器的弟子。因就是对于乞求衣食的众生,毫不吝啬的做布施,又能对于那些未能前来的人,也行利益的事,或对遭受贫困的以及匮乏资具的,前往供养及布施;
    信言圆满。由身语的真实无欺,使他人生起信任,对于一切有争端的事业,能公正无私地做出断定。能以爱语、利行、同事,摄受有情。因就是习惯修持舍弃语之四不善业;
    势名圆满。能帮助有情的一切事业,利益众生,使得有情为了报恩的缘故,迅速接受言教、教诲。因就是发宏愿,广做供养;
    性别圆满。具有大丈夫性,成为一切功德之器。因就是对于丈夫的各种功德生欢喜心,对女子视其过患,而且要阻止乐于获得女身之人的心态,又能帮助失去男身的众生,也使得他们得到解脱;
    具力圆满。对于自利利他的事业,毫无费力,便可成就,并具有欣喜勇猛的力量。因就是对于他人没有能力做的事情,自己帮助完成,能协助他人承办事情,帮助疾病脆弱的众生康复,对苦恼所迫的众生,帮助他们恢复喜悦等;
    对于这八种因缘,再有三种殊胜的因缘,就使得因变得非常殊胜。
    心清净。
    对自己而言有两种:一种就是把修习的这些因的所有的善业,皆回向给一切有情,获得无上菩提,不求自得果报。二就是从内心深处修持之因,就是猛力的发心。
    对他人而言也有两种:就是在同行之中,对于胜于自己的,不生起嫉妒心;与自己能力相等的,不生起竞争心;不如自己的,也不做轻视。所以,远离这种种过失,对有情所做的一切善业,生起随喜之心。若自己尚无力去做时,也每天多方面地模仿别人的修持情况,以提高自己的修持能力。
    加行清净。
    对于自己而言,应该长期地、不间断地、勇猛精进地来修持这些因。
    对于他人来讲,还不能修上述因的众生,为了使得他们奉行行持,要赞叹这些因的功德。已经能够修持诸因的众生,就要赞许勉励他们,使他们生起修习的欢喜心,并使得他们从不间断地、长时间地、永不舍弃地修持这些因。
    田清净。
    做到心清净、加行清净,就能获得很多殊胜果报。就好象在肥沃的田地中,获得了丰盛的果实一样。
    综观上述,对比做基金会的事情中,每一条都能去练习做到,试问你所做的一切,难道没有意义吗?还会没有心力吗?
    14:20堵车,三个多小时的堵车,困在车里的感觉真是不好受。想想仅仅三个多小时的等待,就让人烦躁无奈,那佛菩萨无始劫以来,花了多少时间等着我们,不断地拉拔着我们,一直不会舍弃我们。而我们呢……
    终于出了河北界,进入北京区,金杯车再一次飞驰起来,在高速上寻找出口,原本找离寺最近的路线,但虽然车里有很多人知道应该从昌平出口出去,但还是错过了那个出口,等意识到过了,也只能继续往前开,寻找下一个合适出口,因为高速公路是不能往回走的,一如人生高速一样,岁月匆匆,只能往前走,永远不能回头重新开始,逝去了就永远失去了,若不把握住当下的因缘,也只能去等待下一个因缘了,缘聚缘散……
    18:30回到寺院。回家的感觉真好。
    仅仅出去一两天,就非常想回来,平时也不愿意离开这里,只想一直安逸的住在这里。这个如此好的心灵家园是如何来的呢?是师父的辛苦创办营造出来的,师父给了我们一个安乐的净土,但师父却没有安住在这里不出去,想想师父,想想自己,我应该怎么做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