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泉寺)十一法会心得选编(一)

(2007-10-16 00:00:01)
标签:

校园生活

分类: 寺院报道
十一法会心得选编(一)
编者按:
    十一法会黄金周,龙泉笑迎天下客。来寺院里的人,不仅有大批虔诚的佛门弟子,也有很多不带宗教信仰的的年轻人。
    他们带着年轻和活力,怀着对佛教文化的好奇,来到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体验了一次快乐的生命之旅,也给我们的法会增添了不少光彩。
    很多人回去后,都给我们发来了他们的感想和心得,这里选择几篇,与大家共享。
 

德生福缘

刘思国

 

  壮哉,凤凰岭!绵延如神佛静坐,气势似巨龙潜卧;其间道德崖平壁苍劲,以博大的襟怀迎四方香客。未进庙门,幽深的山路已蕴显佛之襟怀,往来其间的香客脸上无不显露出圆善的慈色。慕名而来的大学生被感化着,并以义工的身份去感化别人。其间不乏饱学之士,博学之才。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喟叹声不绝。

  圣言,儒学,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道说,修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佛学,精深妙法,重在修身心的和谐。欲平天下,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必先修身。而修其身之必需在于求学,而佛学就是一门专于修身的学问。

  追求心的宁静是许多人的期望,与法师谈话让人顿悟。在和煦的山风中,与高人交谈,突然觉得佛离我们并不远。

  德生福缘。善德生善缘,善因结善果。心善则行善,行善久而成善德,善德一生,而福缘必至。

  今日方知,善不在大,德不在远。善小可以修心,德小可以达义。也许是一个浅浅的微笑,也许只是一杯淡淡的茶水,也许只是一句佛家的解说,只要能启人心志,发人思索;只要能给人温暖,导人向善,难道不是积德吗?一位书法老先生说的好,佛心平等,人人皆可成佛。重在践行,助人为乐。

  确实啊!浅薄的人追求知识,有知识的追求境界;而有境界的人追求超脱;超脱至极者选择度人度众生,这就佛!

  德生福缘,修心任重而道远,我辈修远而求,岂不痛哉!

 

禅    

——龙泉寺之行有感

余冰洁

 

  来到寺院,完全被它的宁静所折服,古刹傍山而憩,其间佛香缭绕鸟语怡然。看到他的第一感觉——这是一个可以让心休息的地方。

  先前我一直诧异僧众为何要用平板枯燥的声调不厌其烦地反复念着一部经文,直到我亲身体味。这不只是念经的过程,而更像是洗心,就像是那种诵读的声音,在无形间梳理着你的思绪。通过经文仿佛可以与心对话,可以让心松弛。这种感觉,外人无法体会,只有当你完全沉浸其中,看到周围端坐虔诚的信徒,听到耳边洋溢的经声……我想,除却其中迷信传说的成分,佛教完全是一种哲学思想。他教人以思想的方式,以客观的视角观察世界,教人止语,教人止怒……

  得道高僧总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的感觉,即缘于此,他们不仅是僧人,更是哲人。“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寺庙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所有活动和服务都是义务的,没有任何功利的成分,包括提供茶水,斋饭,书画结缘,心理咨询,中医义诊,甚至基金赞助。佛也许见不到,但人性中的这份善良却真真切切。也许其中的每个人在社会上地位不同,贫富悬殊,但进入寺庙,大家便成了平等的,没有隔阂,只有共同的信仰,互相的尊敬……

  佛的可贵在于,能够让你找到了人性中真善美的一面并悉心呵护。我们或许还没有因缘信佛,但我们不可以不看到佛的意义,是他,教会我们,人是需要信仰,一旦找到了,把它存于心间,并用一生呵护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