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诚法师
学诚法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8,310
  • 关注人气:66,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0月15日)

(2007-10-16 00:00:47)
标签:

人文/历史

管理

大寮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015日)

成蹊

有一次,我请益师父怎么样提高管理,师父告诉我:“你们主要是没有一套做事模式,没有好好训练过,当头的一定要有整体观念,要有计划,还要有落实,每一件事要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不是说自己讲完了让别人去落实,自己首先要考虑清楚,对情况要很了解。”

师父讲的已经很具体了,可是从听到这个道理到真正做出来还有一段路程,自己在见解上没有太大困难,过去甚至学习过管理学,可是由于没有做过实际的管理工作,那些概念没有转化成经验能力的机会,这种做事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习气而已,但是却又必须亲自去实践才能培养出来。

上午八点路过大寮前,听到里边好像很热闹,推门进去,典座师正在铿锵有力地讲什么,大寮的净人们围坐一圈,认认真真地在听,我就毫不客气地坐下来听听看,看看他们开什么会。典座师正在安排一个净人做什么“果头”,我问他什么“果头”,原来是分配他管理水果,典座师告诉净人说,水果不能超过那两个塑料筐,水果存储时间不能超过三天,多的必须及时报告并送交云水堂去。然后还有一个人负责管理采买煤气。初一听,觉得挺琐碎,这么一点小事也分工这么细,可是从学习角度想,发现他还真地不简单。首先他能这样做,表示他为常住付出的心发起来了,这些事上边人没有交代,他自己很主动地去想办法,这就让上边人可以减轻压力了,这就是一份善业;其次,他把事情分工下去,每一件事情都有专人管理,并且还告诉下边人具体要求,量化到一定程度,操作性强,下边人比较清楚该怎么办,工作就会实现的比较好。我想起师父讲的上边那段话,典座师过去在机关干过,管过人,所以讲的清楚,习惯性地就可以做出来,工作落实比较好。所以师父讲:“你们不懂什么是业果,业就是必须去造的。”不管哪一句话,要想做到,都必须亲自去实践,佛法也是如此。师父曾讲过,同学再做出来这么一示范,那句话就会变得很生动很明白了。典座师还告诉净人们,不要跟上边人顶嘴,别人讲自己问题时,要当成学习机会学着去反省自己,否则以后别人就不会讲自己了,这个缘就断了。他不但从事相上去分工,而且同时还能给净人们心态上做以调整,引导大家内心趋向于佛法,这个方向就是正确的了。心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心态和事相同时调整,净人们才能配合好,工作整体上才能做好。看到他如此用心主动,我心里压力就轻了许多,对他的信任就比较踏实一些了,要不然也总是不放心,怕出漏洞挨批评。典座师还是很肯学习提升的,近一段大寮的硬件不断改善,也跟他主动发心有关,卫生也很干净,别人提意见他都比较肯接受,然后就会进步。今日看到他这么演示,我反省自己做事时,还是书生习气比较重,做事道理知道,就是习气没有,一做事,把工作分配给别人就放下自在了,很少去继续推动进一步落实、检查、帮助。工作分配下去,还要帮助下边人找工具,随时关怀进度情况,及时发现困难并帮助排除,然后如果涉及到相关部门,肯定还要帮助协调沟通。以前做事时对这些问题根本就没有发现,一直沉在习气中,有一次看到,一位法师让下边人做事情,又是帮助找办公地点,又是帮助找电脑、修电脑,还随时去关怀关怀,交流交流,我才看到自己缺乏的东西,每一件小小的事情都有一个完整的演变过程,做领头的人,如果不是从上边人领任务,就是自己要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从制定方案到一步步去组织人员实施,都要跟下属反复、随时、经常地沟通,组织一个活动都要付出很多心力和时间的。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10月15日)

 

晚上师父回来后,几位同学一起去亲近,一位同学就请问居士管理问题。他问:“发现居士管理挺难的。”

师父告诉他:“管理要纲举目张,首先要管住主要的事情。”又帮助指出我们的问题所在:“是什么呢?一个事,一个理,一个情,几个混在一起了。情跟理可以放在一起,事跟理也可以放在一起,事跟情也可以放在一起,然后还有自、他、众的事情,还有团体的事情和集体的事情。一个人如果只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情,有情就有执着,就会把情理和事理混在一起了,分不清楚。管理中发现问题时,要看看这个问题是个体的,还是整体的,个体的问题,就用个案去解决,普遍的问题,就要从整体上来解决。比如,我讲的问题很多都是整体的团体的问题,不是个体的个别问题,你不能当作个人问题去理解,那就会混在一起。比如你说今天的饭菜有问题,那它可能只是你的胃口问题,就只是个别问题,不能说代表大家的问题。然后呢,你修行、做事、学法、做人、结缘也会混在一起,分不清楚。做人也就是人际关系搞得特别好,做事就是能够要把事情办好;修行要有规划、步骤、方法,把这些搞乱了,脑袋就乱了。”

同学问:“那这三个不是一体的吗?”

师父回答:“是一体的,但你不能挂碍。比如你正学经的时候,有人来找你,你不去的话,就不好意思,这就要考虑到怎么做人的问题,怎么与人相处的问题,你分不清就乱了。”

同学问:“那怎么办呢?”我们还是关心管理时怎么在佛法上有一定提升。

师父说:“这个要靠发大愿,要根据愿力来抉择,比如办法会目的是什么?普贤行愿一样,你如果没有目的,事情就会乱了。要发大愿成佛,才能做出大事情来。你看玄奘大师西行求法几次被抓,命都不要。他在国内时把佛法学遍了,尚且还要西行求法,就是把法看得比命重要。”

甲法师:“那我怎么能把佛法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呢?”

师父:“愿力啊。他有要做的事情,他为什么会去西域求法?那时国内都有佛法,但是他求法欲望是无穷的,觉得不够啊,另外因为当时有西域僧人在当地讲法,他内心有很多疑惑无法化解,这也是因缘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