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9月30日)
成蹊
明日法会就正式开始了,所以义工们今天还是比较忙,云水堂的场地收拾得比历次法会都整齐,可以投入使用了。大停车场上,场地布置比较慢,八点多时,这里需要的帐篷还没有搭起来,有两辆游客的大巴已经开了进来,如果后来再有大巴会继续开进来,场地就不好布置了,我在停车场见到部长和秘书,她们正在想办法联系义工,可是找不到人,我建议去找负责人协调。
八点半,老大殿场地上,一位法师带着同学们在搭帐篷,这边帐篷搭得比预想的要快!

原先感觉可能需要一个上午,结果现在才干了一个小时,就只剩下两个帐篷了。搭帐篷难倒不难,只要有几个男众就可以,但是男义工到位少,而且帐篷数量和型号多了,法会搬来搬去,容易放乱,不容易找到配套的篷子腿和螺丝。法师讲,因为自己已经很熟悉了,以前他在这里做义工,现在出家了,有经验了,大家又很发心,所以做得很快。不过,我们离开时还是出现了帐篷找不到腿的麻烦事,留下几个人,其他同学都迅速转到停车场,使这里的工作加快了速度。



这时候,有临时来的义工找我,说她们早上缘念时学习了师父博客昨日的文章,昨日提到的住宿问题引起了他们的讨论。她说早上学习时一些人对负责住宿安排的义工干部提出了种种意见,法师就开示了一个故事,讲得泪都下来了,她虽然感动,但是还是觉得别人有问题。我听了这些,心里想到一个怎么样从博客中学习佛法的问题,心态不对,很可能会学错。师父博客本来是为弟子们提供一个学习佛法的平台,如果大家看了没有反省自己还是去找别人的错,那就没有学习到佛法,对不起自己!尤其是以此做工具再去批评别人证明自己正确,发生争论的话,更是辜负了师父的心意啊!师父的谈话中,并没有批评谁,只是一个佛法上的引导,引导我们面对住宿问题时怎么样把心转过来,反倒是反省了法师们的管理跟不上的问题,可是不注意的话,就学习不到师父的这个功德。
我很不想讲让别人听起来不欢喜的话,可是权衡再三,还是决定再劝她一把,因为她既然找我,说明还是有一点因缘应该可以帮她。她心里怨气难平的是:为什么她来山上别人不能接受她?我也只能让她依业果来反省,我们每一件忿忿不平的事情,都无非是自己以前造下的恶业的回馈,即使你跑到寺院来,也一样逃不了业果,佛陀当年尚且示现有“马麦之报”呢。为什么有人来时,别人把什么都给安排好了?为什么有人来时,接都没有人接?没有床位睡,房子再多都会有人睡不到,因为宿世帮人太少,布施太少,或者没有及时帮助别人都不能及时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往往不自觉地,期望自己一来寺院就没有苦果了,期望别人一来庙里就变得马上跟佛一样对自己好,其实,几个月下来就显现庐山真面目了。有位老法师打个比喻很形象:“寺院”像“医院”,我们像是一群精神病人进了医院,看着别人都有病,就是自己没有病,互相吵吵嚷嚷,甚至打骂医生。多生多世的无明大病,不是三天两天就能治好的,我自己现在也是一个重病号。三宝地没有不清净的,不清净的是我们自己的业。大家都会把宿世的业带到寺院里来,会出现恩恩怨怨冤家聚会,如果不肯反省忏悔,反而把责任归结为别人不好、寺庙不好,那不是又增加自己的业障吗?在这里好的是如果多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可以重报轻受消业障啊!后来她还是反省到以前在别的寺院曾经做过撵人之事,过去赶人家,现在被人赶,一点都不委屈。所以她当即认错,非要磕头忏悔,那只好让她给佛磕头了。我倒蛮随喜这个居士的直性子,因为“直心道场”,她才会容易听进去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识到了,气就消了,心就平下来了,脸上反而笑开颜了。人为什么非要找别人的错误呢?跟她一起的还有个居士,给她们两个花了75分钟,两个人一起转过来,最后她又去找别人去拉手和好了。想起善知识讲的话:“大家如果都信得过业果,就天下太平了!”
下午,师父回来见过一批客人,是《澳门真理报》和《华人报》做了交流,在组织活动方面跟师父有些请益。

客人特别谦虚,对人讲话也特别尊重,师父更是坦诚以待,客人走的时候很欢喜,赞叹说“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比较关心活动组织问题,也受益不小,深深感受到自己这方面的欠缺,因为社会工作时间短,领众机会比较少,很缺乏相应的能力。师父讲,组织活动要目标明确,很有意义才行;要凝聚人力资源和其它资源;按照架构办成合乎程序的事,什么活动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审批办法等,对于提升我们执事层的组织管理能力应该比较有帮助。
傍晚,我们几个跟师父出去走,又请益了管理问题。
法师甲:“开会时提议案不太容易通过,感觉福报不够啊?”
师父:“这说明你宿世还是有偏差。”
法师甲:“深感自己宿世的福德因缘不够。”
师父:“我老早就总结出来,你们开会是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果。”
法师甲:“对,开会没有结论,效率不高。”
师父:“你们很容易把自跟他混淆,自跟众混淆。比如一件事,你觉得不需要做,可是有没有想过你不需要,别人需要不需要做?大众需要不需要做?你觉得不应该做,那集体应该不应该做呢?”
法师甲:“对,好像很容易站在自己部门的角度上去考虑。”
师父:“那怎么能行呢?”
法师乙:“世间人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法师甲:“世间人是一种责任。”
师父:“世间人的话,你活不活?干不干?上级把工作包给你。比如销售,他要求你一个月销售额十万元,你过了十万,奖钱;完成十万,保本;少了,就扣你钱;再屡次不够的话,就不要你了,他就淘汰了。美国有个公司,它每年淘汰百分之五的员工,即使大家都不犯规矩,也有这个淘汰率,大家都岌岌可危。”
法师乙:“咱们没法这样管理,否则那人不就跑完了。”
法师甲:“世间有工资管理和层级管理,咱们都是要靠发心。”
师父:“这个归根究底的话,是价值观的问题。不管你依师也好,学佛法也好,成佛也好,他之所以愿意去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它有价值,有意义,所以你要把那个价值讲出来,让他认识到才行。一般地,他认识不到有什么功德。我常讲,发心、行为和结果,它是不同的。你发心很好,可是一开始干,烦恼就起来了,行为就不好了,它怎么会有好结果呢?”
法师乙:“还没干他怎么就会起烦恼呢?”
师父:“打比方讲,大家来一起搬砖头,如果有几个人不来,你心里会怎么想呢?”
法师甲:“哦!”
师父:“只要有两三个人不来,你心里烦恼就起来了。”
法师乙:“世间人的话,你不来他就扣钱了。”
师父:“世间的,你看看那些星级宾馆,一个人每天要打扫十七个房间,都是很细致的,都是有规定的。一个牙膏该放在哪里都是有登记的,都有表格登记的,不是随便来的。”
法师乙:“今天我去医院看病人,他们来打扫卫生,我说‘哎呀,不脏,不用打扫了。’他说‘不行,一定要打扫,前天我一次没打扫,经理扣了我60块钱,我干一天才20块钱,少一天就扣了三天的工资。’结果他后来每一天都打扫地非常干净,不让他打扫也要打扫。”
师父:“日本有一个有名的公司,他的卫生打扫到什么程度?他打扫过之后,马桶里的水他都敢接下来喝下去。”
法师乙:“我们法师能不能带头试试,打扫完接水喝下去。”
师父:“人家的有消毒啊。总之,自己要抱有一颗学习的心,才会有办法,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不能认为说,我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啦,怎么还这样,那你就完了。”
法师乙:“对,对对。”
师父:“然后还有三点。”
法师乙:“哪三点?”
师父:“首先道德上足以感化人,就是行持上人家觉得这个法师确实很认真;第二个是学问足以教育人;第三个能力上足于管理人,没有能力不行。修行好不一定懂管理,管理是要处理众人的事情;修行是处理内心的事情,调伏自己的烦恼;管理是要调伏大家的烦恼,让大家都不起烦恼,那要有一套功夫。”
法师丙:“好像跟阿底峡尊者讲的教量、证量和事业的说法很随顺。”
师父:“这个就是,道德、学问和行持,你至少有一样突出人家才会服你,才有资本去说别人,否则他会想‘这个人哪一点都比不上我’,从心里他看不起你,你即使不能一切都好,但至少一样要他做不到。”
法师乙:“很奇怪,昨天我跟一个同学交流,我们生生世世学佛法,为什么福报智慧管理能力这么差呢?”
师父:“这也不是,差不差,要看你跟什么人比了。比福报,你看社会上的一个人,工作生活压力多少;讲能力,你们都是大学毕业,马上就出了家,缺乏工作经验,社会上人,30岁以前要拼命读书,30岁开始工作,40岁开始事业才会有积累,50岁才会有一定成就,60岁才真正学会怎么做事业,但是马上该退休了,社会就不要你了,这个需要时间和锻炼。组织工作要有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时间观念,组织观念,这都是很关键的;要注意个体跟团体怎么配合,现实是重重无尽的缘起不断的重新组合,比如寺院里这么多人是一个团体,干活时几十个人又成了一个团体,去大寮时几个人又是个新团体。”
法师丙:“那么,时时刻刻都要有团体观念,它是不断变化的。”
师父:“如果有团体观念,你就不会活在自我的狭小空间之中了,如果你没有的话就不会感受到别人的存在,别人是存在,但对你来说不存在。”
法师丙:“我现在能感受到别人的存在了。”
师父:“感受到别人存在时,你是怎么去回应的?”
法师丙:“我是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每个人给他一摊事,让他去忙,有事可缘。”
师父:“回应是你要去跟人相应,这是佛法学对了的标准。”



晚上七点钟,十一法会的义工前行在老大殿场地举行,会议流程如下:


召集人首先对义工们做了简短的提策:“我们自己为了参加法会付出了多大代价?有没有想到过师父为法会付出了多少?有没有想到别的义工们为法会付出了多少?希望大家在几天的学习中能有更多的感恩。”
接下来放映了刚制作的《我们是这样一群人》片子,片子里回顾了几年来师父、僧团和义工们快乐的心路历程。有的义工回想到自己初学佛时,接触到这样一群人的历历目目,一次次被陌生的人关怀,一次次为大家的欢乐所感染,一步步学会了造作善业,自己内心渐渐走上离苦得乐的正确道路,于是把感动的眼泪洒在了银杏树下。
当家师给大家开示说,我们都是为了离苦得乐而来,但是一般人对苦乐的认识是有问题的,外在的看似美好的东西,看似清净,其实有很多添加剂等无宜于身体,我们内心也是一样不清净,为贪瞋痴所杂染,希望大家能珍惜几天的法会时间,好好学习佛法,净化心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