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月9日)

(2007-07-09 23:47:42)
标签:

背书

古树测量

生命经验分享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9日)

成蹊

不知不觉,今天已是安居第39天了。

    早上,负责教务的法师接到师父的短信,让他静住一周。这位法师非常精进用功,安居期间全面观顾大家的学习课程,还要处理很多杂务,并坚持上殿打法器,非常的辛苦。我揣摩师父的用意是让他在换个环境,安静休息一段时间,放松身心。

    师父就是这样观照每一位弟子,根据弟子的身心状况作出适当的调整,防止我们在自己的习性中走入怪圈。《金刚经》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能够得到善知识的保护和调教,自然比自己搞一套,那是安全多了。

    今天是周一,下午是放香时间,用现代话说就是放假。大家可以利用这半天,多休息一会,来调整自己的身心,或者做一些平时没时间做的生活上的事情,比如洗衣服、洗澡。

    下午2:30,教室里还是有很多同学在看书、听磁带,气氛安静,与平时无异。一个宿舍里有两位法师在交流心得,谈了一整个下午,平时很难找到这么长时间进行深入交流,事后我问其中一位法师有什么收获,他告诉我他们主要交流对师父功德的观察,通过交流对师父的信心增长了很多。另一个宿舍里看到一个净人正在背书,他正背诵《孟子·滕文公章句》:“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者。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听说现在大多数净人一天可以背诵一千多字,相互你追我赶,劲头十足。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9日)

    净人背书

   

    即使在放香时间,大家还是自觉用功学习,真是希望无穷。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父为我们创造了环境,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剩下的就要靠我们自己的善法欲和勤精进努力修持了。

    下午3:30左右,海淀区林业局来了三位工作人员,对龙泉寺的古树进行调查。他们很用心地测量每颗树的高度、胸径(地围)、冠幅、海拔等信息,观察它们的生长势和生长环境,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他们测量树高度的方法很有意思,先在地面上找一个点,用皮尺测量那个点到树根的距离,然后测量者举起一个像“手枪”的测量工具,对准树梢“开一枪”,树高就显示出来了,这大概是我们初中所学勾股定理的应用吧。

    我和他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他们告诉我整个苏家陀镇共有800多棵古树,我们龙泉寺有10棵,他们最近准备用半个月时间去做全面调查工作。古树分为三级,一百年以上是三级,二百年以上是二级,三百年以上算一级古树,龙泉寺的树全是一级古树。当我问起古树有什么价值时,他们讲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前美国总统布什有一次访问北京天坛后说道,美国要复制十个天坛都不是很难的事情,就是天坛里那些古树没有办法复制。由此可见古树有它独特的价值,是历史的活化石。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9日)

    测量树高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9日)

        调查古树信息表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9日)

    古树观察测量

   

    观音殿后面的一级两棵古树,一棵国槐,一棵侧柏,正好是北京市的两种市树。巧。

    傍晚接到上海一居士的电话,这位居士经常看师父的博客,对师父有很强的信心,他在电话里倾诉他的苦衷:他昨天专程从上海来北京想求见师父一面,他去了佛协,但师父没有见他。他很伤心,觉得师父不关心他了,世界一片黑暗,学佛也失去了动力,感觉不到希望,说完在电话里哭了起来。我正想多安慰他几句,没想到电话断了。

    这位居士对师父的信心很让人感动,对善知识的希求心是学佛者应培养和增长的善根之一。后来我思考了一下,有两个角度来分析这个事情,可以不必那么痛苦。

    师父很忙,不一定有时间来见我们。他认为师父当时在房间,肯定有空。但我想也未必,师父要处理的事情是非常繁多的,而且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多从师父的角度考虑事情。

    师父不见我,未必是师父不关心我、不爱护我,这只是世间人情的角度,而不是佛法的见解。善知识的每一个身语意业都是让我们体会佛法,让我们反省自己的问题。

    想起一个玛而巴求见善知识那若巴的公案,也许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玛尔巴从西藏去印度求见那若巴大师,经过千辛万苦,寻找了一年多,也没找到。即使看到一些踪迹,也是稍纵即逝)……因为玛尔巴对那若巴极其信仰,又寻访了八个月,来到一片山色苍茫的密林里,见一株旃檀树,树梢为九尊喜金刚形象,他知道这是那若巴变化的,便虔诚祈祷。终于,那若巴身穿尸衣走来,说:‘师父到了弟子面前!’便显现身形。玛尔巴欣喜若狂,一面陈诉,一面流泪,以头礼足,因过于欢喜,起身时昏了过去…那若巴答应玛尔巴的请求,将玛尔‘你以前所学的教诫如同外皮,而这次得到的则是精髓,此法只可在十三代中单传。’又说:‘你前两次到印度来,由于时缘未到,没有传授给你。不为求法历经艰难困苦,传也无益。我在帝诺巴身前,为求法也历经了十二大难、十二小难,为了让你也为求法不顾性命历经磨难,所以没有让你很快就见到我。’”(摘自《章嘉国师若必多吉传》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著,陈庆英、马连龙译,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

晚上大家围坐在内院里,听一位沙弥分享他的生命故事。故事讲得非常生动和精彩,不时爆发出大家欢愉的笑声。通过分享生命故事,同行之间增强了解、尊重、接纳,团体可以更好的融合。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特点和经历,但现在我们得到师父的摄受,未来要走成佛之道,却是共同的。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9日)

分享生命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