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月8日)(上)

(2007-07-08 23:16:22)
标签:

访贫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78日)(上)

成蹊

77日的访贫同修们的日记终于发回来了,我们可以继续欣赏了。

 

    7月7日

    昨晚,由于在山西境内堵车得厉害,所以没有继续赶路,晚上九点多就住旅馆休息了。晚上大家下车同时也要携带上自己洗漱等的用品,我早就在下车前计划好了我要拿什么衣服,什么东西,找谁怎样拿,一下车就冲过去把自己的问题搞定了。而当我走到宿舍后,我发现卫早已经开始打开电脑工作。而她拿的电脑,充电器,卫生纸等等都是团体要用的。把大家的事情处理完了,她才过去拿自己的东西。看见此景我就很惭愧,同时也让我对卫的印象大为改观,以前,我总觉得卫是一个很单纯的人,很直来直去的,这次出来,看到她的种种行为,让我感觉到,其实她是一个心很“热”的人,哪里有人需要,她就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虽然条件非常简陋,被子又潮又脏,房子又阴湿,但是没有任何人抱怨。大家很快地简单洗漱之后,十点左右就开始扒在桌子边围成一圈,写感想。很随喜这些同修,都因为对师父有信心,因此才会在奔波了一天后继续坚持用功,闻思,回忆,整理,书写,这些都为了自己更快的提升,也为了更多的众生能够听闻到佛法。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为了上网传输5日、6日的见闻,负责此事的同修通宵没能睡觉,网速巨慢,到今儿早上5:22,才传完文字,马不停蹄地,又开始传照片了。

    6:30,默默起身,推开旅馆的薄木门,一股腥腥的味儿,迎面而来。旅馆是澡堂改的,临马路,厨房挺干净,看来店主还是个比较利落的人。至于那股味儿是从哪儿来的?我感受了一下风向,源头必定是西南角的那个茅坑。那确实只是个坑,别无他物。第一次壮着胆,打着手电进去,发现一只大眼睛的老鼠迅速从茅坑面上爬过。与此同时,我便尖叫一声,迅速跑了出去。今天,当拉肚子的我,狠下心,被迫再去体验生活时,才发现满池都是白白的蛆,并且忙碌异常,在屎尿堆里,头出头没。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大家也陆续起了床,寂静的空气中开始夹杂着各种声音。头儿扛来一把铁锹,说今天进山用得着。后来知道,头儿和赫居士一大早就先去探路了。作为一位领头,一个引路者,他所肩负的是一个团体的协调运转,所有的大事情、难事情,都由他落实,发令。他要考虑很多我们不用考虑的,也是我们无法考虑的事情。他同时是司机,心力体力都要很强,才能带着这群娃娃,逐步成长,懂得去承担。

    听说头儿为了我们早餐能吃得比较好发愁了好半天;后来,又听说他在厨房亲自洗菜煮面,改善我们的伙食。因此,早斋时,每人就有了一大碗面条吃。头儿特地给我捞了碗没有油的面,我一向不喜欢面食,但这碗是用无量善心悲心做成的,所以我决定一定把它吃完,结果吃了好久,不过好开心,好温暖。一切的一切,感恩头儿!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好丰盛哦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要用心照顾这群娃”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呀,这么多!——林老师精心准备的早餐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今天的路线将是怎样的呢

   

    八点钟收拾东西,准备出发,同修电脑上正在发送的图片,也只好暂时中止。十五分钟后,我们动身。一上路就颠簸不停,进入山区了,手机信号一下子彻底没有了,刹那就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今天我们继续寻访山区的贫困户。

    目的地是五台方向的小村庄。我跟赫居士一个车,是小助手。所以,车换来换去,我们还是一个车。赫居士说,他不会写文章,让我们把他的感受也写写。开着车,他就开始念叨。可惜我是个大马虎,所以他说的大部分,都没能记下来。只是很真切地体会到,赫居士属于师父说的那种,善良过人的类型。但凡能帮到别人,决不犹豫,迎面就上。路上,遇到堵车,路况不好时,大车必须要有人给它看着路面情况,才能挪车。赫居士总是最主动,起最重要指导作用的司机朋友。因为开自动档的车不习惯,速度不容易提起来,所以我们的车总会跟不上前面头儿的手动档车。而且我们这车人,都不希望插队,强力超车,这样,就老是会落下。其实,在我看来,赫居士没有什么错,可他总是会因为没有跟好头儿的车而内疚。尤其是砸车窗玻璃那次,他更是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身上。路况不好时,因为轿车的底盘低,难免会蹭到。每回,他都会现出痛痛的表情。路途中,更是再三托付大家,还车前,一定要把他留在遮阳板上的头发,拿胶布粘掉。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刚从堵车走出来——喘口气吧”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师父呀!我们该怎么走呀?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长长的车队,久久的等待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刚从堵车走出来——喘口气吧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今天去的地方是忻州繁峙县神堂堡乡的三个村。

    这个地方的人,守着祖辈留下来的房子,过着无痛无痒的日子。一群群人,在村口的戏台上打着扑克,坐着抽烟,或者,干干坐在眼下的石板上,关注沿路熟悉不过的人和物。我走过去,一位大娘拉住我,跟我讲述她三十多岁的女儿是如此这般的可怜:从小骨骼弯曲,畸形生长,生活不能自理,……是很可怜的一户人家,可是,更可怜的应该是他们不知何时养成的张口喊穷,闭口哭穷的习惯。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这里唯一好的就是有青山绿水的风景,唯一多的是满地的石头,其他的,都没有,即便有也不属于他们。我又一次看到业把人们绑得死死的现象:这个地方没有钱可挣;想去打工但附近没有工可打;想种地但没有地,都是石头;想种果树,但无霜期太短,果子不好吃,卖不出去;当地有些矿产资源,也在大力开采,但是带给当地老百姓的只是环境污染和道路压毁。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业就是这样。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短期的赈济比较容易,但长期的助贫工作却举步维艰,因为需要转动他们的业。不去把他们深重的业转化掉,他们永远也无法富裕起来。而人们都深陷在自己的业网里无法自拔。

    大家都知道这里穷,不想住在这里,可是却搬不出去,福报不够。其实只需简单的动作,不就是带上行李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住,也没有人拦着你的双脚,可以自己就是半步都无法离开这个贫穷和无奈的村庄。这也就是业。

    村里有一户人家,住着一位八十七岁的老太太,说起话来依旧声音响亮。我坐在她的旁边,都被她的声音刺耳膜。家里还挺干净整洁的,有个小院,还有几棵苹果树,走进她的家,满眼绿色,比较幽静。她的媳妇,一位六十多岁的奶奶照顾着她。媳妇讲他自己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有的已经嫁人,有的在念书,有的去打工了。接着说到儿子,媳妇的神情里多了几分期待,她说她的儿子已经成家,现在买了个车在运煤。因为一家没有那么多钱,所以这车是邻里几家凑钱一起买的。儿子出去拉煤,常常连着四五天都不在家。看样子这全家的指望都在这个儿子身上了。

    以前我看见山西排着长龙的运煤车辆时,内心都是排斥和厌恶。一则因为车很脏,二则是它把路堵住了,导致我们无法顺利通过,三者我总觉得高高地坐在车里的人都像社会闲散人员一样的,几乎都是蓬头垢面,衣服脏得破烂,或裸着上身,头发油腻,面目无表情,似乎都被厚厚的灰所覆盖,分不清眼耳鼻,就这样混沌地过日子。我看他们看多了也麻木了,认为或许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7月8日)(上)

   

    但是这次在我看到了一个拉煤工人的母亲、看到了他的家以后才发觉,自己原来有那么多的偏失。我忽视了他们也会希望有干净清凉的小院,忘了他们背后还有一家子人的希望,观察不出他为了谋生所花费的巨大心思,体察不出他们内心中最深切的美好的愿望,更看不出他无限生命中所有的痛苦和快乐。每一个人,在经过我的时候,他都会有很多东西,可是由于我自己烦恼粗重。这样自己无法了解对方,更不可能带对方着想,更别说帮他实现他的善愿了。自己的心真的是很僵硬和麻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