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点不成熟的体会和反省 |
分类: 俗众弟子 |
于细微处见精神
贤乐、贤宏、贤理、贤萍
编者按:
昨天,一位法师递给我一篇文章,说是几位居士的投稿。初初浏览一遍,感觉写得很真诚,但或许有的地方写得有点语气过激,所以内心有点踌躇,是不是该发表出来。
今天下了课,想起夫子的一句话:“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自古以来,诤友难得, “闻过则喜”者尤难,但我想真正的修行人,会善巧地在一切境界中领受到佛菩萨的美意和加持,所以权衡再三,还是把这篇文章发表出来。
所谓“唯爱之深,乃责之切”,希望大家怀着一份感恩,来体会同行善友那一份为三宝、为师友的良苦用心,大家一起,群策群力,在这条菩提大道上共同增上,是所望焉!
在结束共修回家的路上,听师姐说起一件事,事虽小,却让我们讨论了一路。现在把我们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有人暗地里探访几处寺庙,测试“服务态度”,结果不必说。法师们很为师父争气,不愧为师父辛苦培育出来的弟子,我们都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但同时想到:作为居士,我们也是师父的皈依弟子,我们又做得怎样呢?能像法师们那样和师父心心相印吗?
法师们每次为我们开示,都要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说师父的恩德,苦口婆心。我们能感觉到,法师们甚至是在贬低,糟践自己,希望自己这块“砖头瓦砾”能引出我们这样的玉石或金子,而法师们的背后,正是师父的良苦用心,企望我们能感恩图报,能和佛菩萨相应,能在道业上更加精进!企望我们能有一小点智慧闪现。师父和法师们牺牲自己的自修,用这么多时间、精力,费尽心机,为的是什么?并不是他们必须如此,而是一种真正的慈悲!是不舍众生,不忍看着我们在烦恼、无明的苦海中挣扎!
“众生真是太苦了!”一位法师就是因为听到师父这句充满悲愿的话语,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期许!
师父的悲愿,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恩泽加被。冬天怕居士受冻,嘱咐多烧煤,备毛毯;夏天怕热着,配凉垫;诵经时间长了,安排出坡,活动活动身体;又怕斋饭单调,调剂花样,增加营养。不论大事小情,多么微小的地方,都能体现出师父对我们的关爱,试问:亲生父母又能怎样呢?我们难道感觉不到,师父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吗?而师父更主要是在成就我们的法身慧命,比父母的恩德要深多少倍啊!
“我也知道师父好,看到师父的法相,也很希求,也非常愿意来龙泉寺,但是说到怎么才能相应,找不到感觉。”有人这么说。
一位师姐说:“记得师父反复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要多来寺庙啊!”另一位法师也充满深情地对我们说:“这里就是你们的家呀!”
仔细想想,我们是把寺院当作自己的家了吗?师父是我们的法身父母,我们是把师父当作父母那样孝敬,言听计从吗?当我们吃着斋饭,或是盖着暖和的被子的时候,我们想到了师父了吗?我们喝着义工担来的开水,我们在佛堂拜佛,诵经,听法师们开示,我们想到师父了吗?我们看到路边有垃圾,看到桌上有污垢,看到脏的地方,能像自己家一样,马上清理干净吗?还是我们觉得庙里就像住宾馆一样,吃完饭有人刷碗,睡完觉把被子一推,既不用收拾,也不用花钱,还管诵经,比宾馆还合算呢?
对比师父和法师们对我们的付出和恩德,我们想他们想的太少了,我们也许更多的只是想着自己:今天身体怎么样?吃的好不好?心里高不高兴?事业顺利不顺利?或者仅仅满足于把义工组分配的活儿做完了,就算完成任务了,对得起自己的斋饭了。
我们天天说要“发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呢?像师父、法师们那样,总在为我们着想,就是菩提心。心心念念为教法、为众生,就是菩提心,如果想不起别人的苦乐,满脑子计度思量,都是在为自己谋划,嘴里一大堆“人我是非”,“七长八短”,虽然人在庙里,做的是法会义工,以为是在做佛事,实际上我们的身口意还远远没有和佛菩萨真正相应,这样的心念,造的是善因还是恶因,还很难说,这样下去能积聚功德吗?将来能有福报吗?能成为成佛的资粮吗?
我们每天都在念诵发心偈, “前行”、“结行”、“缘念”、“回向”等,目的是让我们的心念能够安住在三宝的功德智慧上。什么是真正的智慧呢?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身心状况,知对错,明取舍。什么是该舍的?能渐渐看清自己内心相续的烦恼习气,并找到对治的方法,一点一滴净化它、调伏它,以后绝不再犯,就是智慧;反过来,什么是该取的?观功念恩就能和师友团体相应,随喜功德就能和师长三宝相应,自心清净就能和佛菩萨相应!时时观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断恶”才能“修善”,才能与法相应。否则做的功德、福德都漏掉了,哪辈子才能成就啊!
师父常常对我们说:“你们成佛了,我也就成佛了!”师父把自己的命运和我们所有弟子无限生命的苦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我们能够成就,师父一直在默默地付出,不惜舍“头目脑髓,身肉手足”,乃至生命。许多人说:两年来,师父苍老了许多,甚至眉毛都有白的了。如果我们只是放逸懈怠,得过且过,或者只指望着师父拉拔我们,而我们自己不努力精进,那师父也只能陪着我们在三大阿僧祇劫轮回受苦,这样的话,我们对得起自己吗?对得起师父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吗?
在学习《四十华严》和道次第之后,许多人发愿,要做师父的眼目、手足、棋子,要做师所喜,为师排忧解难,要依止、恭敬、供养、尊重、承侍师父,承侍三宝,要想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师父,代表龙泉寺,要和师父心心相印!但愿能有更多的居士同修,能更真实地意识和觉悟到这一点,与师父同心同愿,更重要的是把这个大愿落实到更多的行动中!
有感而发,言语无状,若有得罪之处,还望各位同行善友海涵,并不吝赐教。阿弥陀佛!
顶礼师父!顶礼师父的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