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4月18日)

(2007-04-18 23:32:49)
标签:

送行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418日)

成蹊

今天,有三位同学因事离寺外出,师父派法师专程送他们。

一位同学是去外地参学,于早斋后出发,大家不约而同地到“德尘居”去送行。

快走出大门的时候,一位同学追了上来,殷重地说:“祝你早日学成,早日回来!”另一位同学鼓励地说:“记住,第一要当法师,第二要做祖师。”听着同学们的殷殷厚望和嘱托,令这位法师感动不已,千言万语,化作彼此心中至诚的期许。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希望分别只是短暂的,生生世世在菩提大道上携手共进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师法友一体的和合增上团队是无限生命中永远的皈依处。

另两位法师是要回户籍所在地办理新一代身份证,虽然离寺只有七天,但出家人讲“遇境练心,如法抉择。”离开僧团的保护而出门在外,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境界,对两位新学沙弥来说,也是不小的考验。《沙弥学处》中明确规定:“远行要假良朋。”“设离师,当忆师诲,不得纵情自用,随世流俗,行不正事。

为了持守戒律,两位同学决定“互为良朋”,先一起到一位同学家办完后,再一起到另一位同学家办理。虽然给双方的父母添了一点麻烦,但一想到没有什么比在末法时代持守戒律更重要,更殊胜,自然也就释怀了。

当然,两位同学绝不会放过以辞行的理由去亲近师父的机会,师父让两位同学带了许多“法宝”结缘品回家,还给他们的父母带了些北京的特产,最后和蔼地说:“你们回去要穿长褂,人天师表嘛。”

师父的话语简洁明了,却用心良苦。出家人不蓄须发,坏色为服,粪扫蔽形,是佛陀亲自制订的,代表着三世诸佛的清静幢相,正所谓“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我今顶戴授,广度诸群迷。”若有众生,乃至一念,心生欢喜,待因缘成熟,则善业感果,即可出家修道,直至了脱生死。所以给众生种下这个清静的种子就非常的重要。

师父让他们穿大褂,鼓励两位同学要成为“人天师表”,具足威仪、智慧和慈悲。这样,在两位同学七天的路程中,就会有许多人可以通过“眼根”种下一颗清净的种子。而在无限生命中,这些人就会以此因缘而得度,了脱生死,直至成佛。

我记得我还是净人的时候,就不懂得这个道理,一次和法师外出未能回寺用午斋,只好在外面饭馆要了两碗素面,我只想找个靠边、清静的坐位收摄自己的六根,岂料那位法师却在最显眼的一张桌子上大模大样地坐下了,引来了许多服务员探头探脑,甚至奔走相告,与厨师等同来一观。而法师却始终悠然自在,威仪具足,对他们好奇的目光回以慈悲的微笑。

我不解地问:“法师你在干什么?”心中的观过已经体现在语气上了。

“种‘种子’。”法师还是笑咪咪的,似乎看出了我的烦恼,要故意和我开个玩笑。

我更加不解,但没有继续发问,因为我已经意识到自己正在犯“对大比丘观过”这个严重的毛病了。事后我明白了前面说的道理,非常惭愧,我们若以凡夫的心,执着自己的见解,在三宝地观过,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危险,所以我对此事印象极深。

行菩萨道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一方面他十分洒脱自在,不在乎你怎么评价他;另一方面,他又心心念念想着众生的苦乐,时时刻刻抓紧一切因缘饶益众生。

我不知道两位同学是否体会了师父的意趣,于是出了丈室就问他们:“你们对师父的开示有什么感受啊?”

“我非常地感恩师父,师父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一位同学坚定地说。

“定心丸?”我心存疑惑。

“我们那地方已经有很多人出家了,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算是个公开的秘密。而我这次回去,将是第一个以清静的出家相回到家乡的。”他的眼中闪现着兴奋与期盼,继续说:“我在来与师父辞行之前就想穿长褂回去,但心里有点发虚,经过师父一加持,那绝对不一样,你知道那种感觉,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我现在非常地踏实,非常地高兴。”

看着我一直很钦佩的这些童贞出家、极具善根的同行善友,看着他纯洁、笃定、自豪的眼神,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佛教未来的希望。

本月的负责法师亲自为两位同学送行到车门口,着实让两位同学受宠若惊。法师叮嘱道:“回到家中,最好住在家附近的寺院里。”恰如《沙弥学处》云:“若天晚作宿,当独处一榻,多坐少卧,一心念佛,事讫即还,不得留连。”“不得住市井闹处,不得住神庙,不得住民房,不得住近尼寺处,不得与师各住而行世法中一切恶事。”

而另外一位法师则提醒到,回家后要保持威仪,按沙弥律仪行事:“回家先要礼佛,然后礼祖先牌位,再向父母等一一问讯,不要以为出家了就可以对父母轻忽,在他们眼里,你永远只是他们的好儿子。”法师殷殷的嘱托充满人情味。

“你们挂单时人家问你师父是谁你怎么说啊?”一位法师像考试似的笑着问到。

“呵呵,除非万不得已,我们没必要说吧。”

法师笑笑,没说什么。

师父在佛教界名气大,口碑好,受到信众真诚的敬仰,虽然这两位同学福报极大,是师父亲手披剃的第一批弟子,但做弟子的总怕自己德行不够,怕给师父添麻烦,自然不会到处宣扬了。

该走了,众位法师双手合掌,微笑着目送我们,载着沉甸甸的祝福,我开着车慢慢的向山下驶去。

从龙泉寺到北京站,路途不近,而两位同学也是第一次到北京城里,我自告奋勇地充当导游,给他们选择了一条“旅游线路”,途经清华、北大、中关村、人大、理工大、首都图书馆、西长安街,中南海、天安门广场,最后到北京站。所有的这些“景点”,他们都没有来过,这次走马观花,也算满了他们的愿,拓宽了一些眼界。

长安街上,华灯初放,车水马龙。各种景观灯、广告灯、路灯与变幻的霓虹灯、车灯交相辉映,绚丽夺目。摇下车窗,春天的暖风似乎平添了一种醉人的味道。

我看他们若有所思,就问到:“怎么样,北京美不美啊?”作为北京人的我,就像老汉炫耀着自己种的甜瓜。

“我出来之前在佛菩萨面前祈求了一个小时。”一位同学用平静得出奇的声音继续说:“我祈求佛菩萨千万不要被外界的声光电色所迷惑了,并祈求佛菩萨借此因缘,让我能够升起出离心。”

他的话像一股清凉的甘露注入了我的心间,如此平静,却如此有力量。这力量促使我反观内心,我看到那甘露正在止息我的热恼。很明显地,我已经被这外界的声光电色彻底迷惑了。惭愧之余,非常庆幸有个同行善友点醒了我。

我关上了车窗,车内恢复了原有的宁静。有一种力量让我用平静、理智的心再次去审视这个被美丽光环包装的世界,一个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涌上心头:“这些绚丽的景象到底对我们有什么的作用呢?”

诚然,它会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能让痛苦的人究竟快乐吗?能让烦恼的人清凉吗?能让迷惑的人清醒吗?......还是让人更痛苦、更烦恼、更迷惑了呢?

人们一天到晚,周而复始的工作、挣钱,养家育子,其根本目的,不就是要趋乐避苦吗?而感到“苦” 还是感到“乐”,其实完全是由内心所决定的。但是,如果被外界的声光电色蒙蔽久了,就会产生一种“错觉的快乐”,也许这种“错觉的快乐”会转移、会暂缓、会减轻我们内心实质的痛苦,但会像救命稻草般抓住不放,自己便只能得过且过地回避内心善根的呐喊,一天天地用这种“错觉的快乐”来麻痹自己。

我出家以前,当我心情沉重,心力低落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开车兜风,看到美丽的城市夜景,繁华的都市霓虹,心情就会放松,烦恼似乎减轻了,甚至有些时候真的会“快乐”起来。然而,我改变什么了吗?没有!世间人常讲:“一杯酒能醉多久,醒来后依然是我。”我还是我,生命依然没有宗旨,生活依然没有方向,无穷无尽的竞争压力依然排山倒海般的袭来,我依然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依然不满足我的生命就这样一天天地被工作而吞噬,最后带着这个问题走进坟墓。

然而奇妙的是,我的心情竟然会被都市霓虹的声光电色麻醉以后,渐渐复苏起来,慢慢快乐起来。终于,因善根呼唤而产生的痛苦,再次被自己欺骗而成了愚痴的快乐,我快乐地驾车回家,快乐地又睡去,快乐地明天继续浪费生命。

既然痛苦已经过去了,谁还在乎内心真正痛苦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甚至连去看一眼这个真正痛苦原因的勇气都没有,反正谁也说不清楚,得过且过吧。善根一次次的呐喊,而我则一次次地借由外界声光电色的麻痹一次次地欺骗自己,直至善根慢慢枯萎、死去。

这时,我们却用世间标准的善良,去感恩、去赞叹这些城市的建筑规划师,灯光设计师,感谢他们创造了如此美好的“麻醉剂”,慢慢地,我们不再怀疑,不再呐喊,不再清醒。不知大家是否找到自己内心痛苦的真正原因,没想过?还是想过而现在还在探索?亦或原来曾苦苦寻求而没有答案,现在已经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了。

请大家不要误解,这些城市建筑规划师,灯光设计师,他们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任务,确实值得称赞。只是,他们同样地被自己制造的美丽外相所蒙蔽,同样地麻痹了自己善根的呐喊,也许同样地,没有找到人生真正的苦乐根源。

我们顺利地把两位同学送上了火车,在流光溢彩的万家灯火中回到了龙泉寺,站在凤凰山脚下再看城市中的万家灯火,俨然和佛堂中默默奉献自己的小烛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4月18日)

 

万家灯火再亮,也不能照亮自己内心的黑暗,也不能让天下所有贫苦的人取暖,也不能让人得到究竟的幸福快乐。

而我们每个佛子的心中,都有佛陀亲自为我们点燃着一盏心灯,“一灯能破千年暗”,这一丝佛法智慧的光明,破除了我们无限生命中的贪嗔痴。这一盏小小的心灯,在一念之间可以放大光明,周遍法界。这一盏小小的心灯,可以给予法界所有众生以温暖。这一盏小小的心灯,可以引导我们达到涅磐的究竟寂灭。

现在还在火车上的那位同学,就是坚定地按着心灯的指引,找到了苦乐的根源,找到了生命的方向,从而认清了“万家灯火”美丽外表下的假象,愿他在菩提大道上,一路走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