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3月29日)

(2007-03-29 23:56:22)
标签:

出家

学佛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329日)

成蹊

“出家真美啊!”记得师父常常这么赞叹。
   
过去,对这句话不大了解,现在慢慢有点感觉了,并且真的能够慢慢体会到出家的美。想想,如果我不出家,我会干什么呢?恰如一位师父所描绘的: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么醉生梦死的,我们都是依循既有的模式活着:年轻时候,接受教育;然后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我们买个房子,在事业上力争上游,梦想有个乡间别墅或第二部车子。假日我们和朋友出游,然后,我们准备退休。有些人所面临的最大烦恼,居然是下次去哪里度假,或节假日要邀请哪些客人。我们的生活单调、琐碎、重复、浪费在芝麻绿豆的小事上,因为我们似乎不懂得还能怎样过日子。”
   
“尽管我们总是说做人要实际,但许多人所说的实际,其实是无知、自私和短视。我们的眼光浅显到只注意今生,到头来是大骗局,现代社会无情而毁灭性的物质主义便是由此产生的。”
   
很高兴自己有机会从这种单调、琐碎、重复、浪费的生命状态中透脱出来,追随师友,真正做对自己无限生命最有意义的事。
   
当然,出了家并非万事大吉,因为人总是有烦恼的。出家就是为了与生死敌、烦恼敌搏斗的,唯有摧伏了我们内心的烦恼敌,生命才有真正的自由可言。不过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个关卡,你能否认识烦恼?第二个关卡,认识了烦恼,你能否对治它?这都不是简单的事。认识烦恼就很不容易了,要想对治的话更加难。很多人羡慕我们能出家,不过,出家之后如果用不上功,内心也是很苦的。
   
今天上课时,有的同学谈到修行的经验,有两个譬喻来形容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一个是爬山喻——这个世界有两座山,一是世间的山,一是佛法的山。我们现在之所以感觉苦,是因为我们现在刚出家,已经从世间的山上下来了,不再追逐那些毫无意义、浪费生命的东西,但佛法的山我们可能还没找到路,夹在两山之间低谷的感觉,很不好受。另一个譬喻更有意思:现在好不容易冲进了僧团,却发现自己的处境很尴尬,后面是悬崖,因为世间是条死路,自己已经看清楚了,但前面是一堵厚厚的墙,找不到前进的路。
   
不知道大家能否体会到这种经验。这种经验不一定每个人都有,也不是所有出家人都有,一般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会出现这种修行的瓶颈。
   
讨论时,有的同学谈到对在家居士有点羡慕:“你看居士对佛法多有感觉和信心啊,怎么我们出了家反而这种恭敬心和希求心好像远远不如过去了呢?”
   
“我看未必”,另一位同学接过话题,“在家人之所以对法特别有感觉,是因为在家实在太苦了,偶尔有机会听闻佛法,或是到寺院里来,自然感觉特别好,我们过去不就一样么?现在我们天天呆在僧团,天天闻法,现实生活上没有多少压力,久而久之人就容易疲了。”在他看来,居士的希求心强不强,不能只从一个角度看。我们过去的信心、希求心,不一定比他们现在差;他们要出了家,可能也不会比我们好多少。记得师父也说,我们常常喜欢以自己的感觉来判断自己修行有没有进步,这是远远不够的,要以经论和教理来抉择。
   
“我觉得也是,有人说,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两年,佛在大殿,出家三年,佛在天边——搞不好的话,出家变成养老,自己内心很难提起来。”另一同学说。
   
“是啊,佛法的山爬不上去,有人可能就找座小山爬一爬,总得想办法肯定一下自己,好比写写文章,当个佛学作家什么的。”一法师调侃道。他的话直截了当,让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现行。
   
记得祖师也有类似的批评:“每见人冗中偷闲,吟诗习字,作种种清课。岂不能偷闲玩大乘,息心学定慧耶?彼于诗字得少幻味,未尝于大乘定慧得真法味也,然纵不得味,亦为无上菩提而作种子。且幼时诗字,亦向不得味中来,安知佛法渐熏习,不于现身得受用耶?嗟嗟!人之精神,用之诗字,吾见右军、李、杜,不出生死;用之佛法,吾见散乱艳喜、愚痴特迦,大事已办。”
   
我们很容易用这些次要目标来迷惑自己。怎样才能透脱呢?师父说的好:永远不要为次要目标所困。我们内心如果佛法的力量不强,很容易就走偏了。但常言道:“你骗得了别人,骗不了自己;骗得了自己,骗不了因果。”业果不会因为我们为自己粉饰太平就给我们便宜赚。
   
那怎样才能遮止这种恶劣习性,不要自己骗自己呢?我觉得很不容易。蕅益大师说:“千经万论,皆磨砻习气之具,习气不除,学问何益?不能亲明师良友、受恶辣钳锤,徒觅几部好佛法,静静闲坐,烧香啜茗而披阅之,此措大学问,尚不可为世间圣贤,况佛祖哉!佛祖可如此悠悠而得,善财、常啼,真千古极拙人矣,何为《华严》、《般若》之榜样也?”
   
说到底,还是要靠真正够量的善知识。我觉得,我们要想以自己的力量对治自己的习气,就像一个人坐在椅子上想把椅子举起来一样,唯有靠着善知识的摄受、加持乃至呵斥,我们那种顽劣的习气才有机会一点一滴突破。
   
所以,尽管出家还要面临很多的困难,但只要有师父、有同行,我相信所有困难都有机会突破。出家虽然也苦,但苦得有价值、有希望。出家的美,不是世间那种感观享受的美,而是在师父引领下,不断突破自己生命的局限,净化内心的烦恼,看到心灵成长的希望的那种美。所以,无论将来会有多少苦,我这条路一定会好好走下去,不光为了我自己,也为了所有与我有缘无缘的苦恼众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