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3月19日)

(2007-03-19 23:34:29)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319日)

成蹊

一早起来,发现夜里下了雨,呵呵,师父昨天刚带乙班同学挖菜地,今天就来了一场春雨给菜园滋以甘露,就算是巧合也着实算一个很好的缘起。今天是二月初一,星期一,僧众行事依照惯例,上午大出坡,下午放香。
   
午斋后,一位平时很投缘的法师约我出去散步,一则交流最近的学习心得,二则还可以在蒙蒙细雨中享受“又得浮生半日闲”的自在。
   
我们满心欢喜地走出德尘居,边走边谈。最近僧团在学习《南山律在家备览》,我们的话题便不知不觉地转到烦恼产生时,内心对境缘法,对境调伏上面。在谈到最近发生的几件事之时,这位法师很直爽地指出了我的一些问题。由于彼此的缘分很好,同为师父的弟子,平时又经常坦诚地沟通,互相帮助,因此我对他的劝谏很欢喜地接受了。如同《诗经》中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种佛法与内心结合后产生的欢喜,美不可言,尤其是同行善友的点醒真诚在理,常令我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
   
散步交流之后,本想借“放香”的机会好好休息调整一下身心,但是记起有一件事情要向师父启白。我是本月主持寺务工作的执事,做事不可拖拉,于是便暂时放弃午休,回到内院给师父发信息。谁知回到内院后,一连忙了几件事情,整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我想这下子坏了,晚殿随堂普佛,最近连日的劳累一直没有缓解,我是悦众,打木鱼时可能会疲劳,昏沉。我暗暗提策自己:上殿时可一定要打起精神啊。
   
上殿前,在排班的时候,我便有意识地收摄身心,提策念知力。一开始时状态还是蛮不错的,尤其是唱“戒定真香”赞时,在中午散步时同行劝谏的加持力影响下,内心升起一种感动与惭愧,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差,问题很多,要好好向内用功改善才行啊。
   
但是,不知不觉地,脑子有点发木了,昏沉,散乱,由不得自己了。一阵恍惚中,突然听到对面担任维那的法师音调加高,念诵加快,我才意识到木鱼的节奏已经慢了,晕,自己的脑子不大听招呼,手就像别人的一样。
   
到放蒙山快结束的时候,维那开始不断地打手势,我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他是在招呼谁,后来才猜到可能是提醒我到佛台中央,预备一会儿唱弥陀赞时拈香。我便上去点香,谁知维那走下来对我说:“你都快睡着了,赶快下去,换某某法师上来打木鱼!”我一听有点楞了,但马上想起到那位法师今天身体不好,没法打木鱼,于是就没有下去。不一会,维那又走下来对我说了一遍,我无奈中只好下去换人,那位法师果然不能打,又请旁边的另一位法师替我上去,我在众目睽睽之下退到队列中。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境界,说真的,虽然很意外,但我内心中还是比较平静的。中午散步时得到同行的加持,让我在上殿之初内心即能处于一种收摄、反省的状态,因此在维那给我这个境界之时,能够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我的昏沉已经影响到大众的用功,被换下来也是应该的。
   
另一方面,从大众薰修的角度,维那的做法有一点“过”了,其实只要提醒我一下就可以了,这样大幅度的动作会让其他人误解观过。但是由于内心事先处于向内反省的状态,对于我所看到的维那的问题,内心并没有去执取,后半堂晚殿比较平静地念了下来。

见闻觉知 <wbr>同师共学(3月19日)

下殿时,维那主动向大众做了忏悔,后来又找我道歉,我也抱歉地说是我昏沉了,影响大家用功。但是我感觉到对方的忏悔不够真诚,这意味着下一次他并不一定能改正,并且另一位执事法师提醒我对于维那刚才的问题要加以批评,于是我做了一个抉择:从关待自己的角度,不应批评,的确是我的错误,我应当反省、忏悔。但从关待对方及整体的角度,应当作出劝谏,这样对于对方有好处,能让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在以后改正。而且我是本月主持寺务工作的执事,自己有这样的责任。
   
但是究竟以何种方式劝谏?我想在今晚的全体僧众大会上讲,又担心场面太大,会对同学造成伤害;又想可以放在明早的执事会上说,但是又没有把握能令对方真正信服。最后决定去启白师父,请师父单独见我们两人,给予加持。
   
丈室的门刚好开着,我看师父不忙,便进去向师父讲述了事情的过程及我的抉择。师父听了之后,没有马上回答,一边看着电脑,一边又若有所思。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师父转过头,慢慢地说:“搞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正因为有问题出现,才需要管理。但真正的关键不在于等问题出现之后才去别别地管,而在于大家平时有没有去传递僧团的理念。你们前面的老同学跟我久了,了解我的想法,但后面的人不了解,需要你们去传递,不然的话就会脱节。今天的事情是佛菩萨的加持,提供一个境界让我们调心,从中学习培养一种包容心。”
   
师父的开示令我豁然开朗,我在“关待对方”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已经在执取对方的问题,只想着如何去批评教育别人,而忘记了对自己应作更深层次的反省。问题的关键原来是要培养自己的包容心,对他人真正的关心与关怀。回想起来,其实师父一路上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师父23岁当广化寺的方丈,那时由于太年轻的缘故,很多人都不服气,但师父却总是谦虚地面对大家。
   
有一年春节请执,一些执事不想干了,回到自己的庙里不出来,师父以大局为重,为了能让常住正常运转,大众安心办道,他亲自到执事那里去诚恳的跪拜礼请,请执事们回来任职。大家今天看到师父处在如此高的位置,有如此广大的事业,这是果相的呈现,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师父因地上的用心和一路走过来的酸甜苦辣呢?
   
与师父有过交往的人,都很容易体会到师父真诚的关怀,难怪大家都愿意把心里话讲给师父,将师父当成自己最信任的人。
   
我一直想去体会师父的内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尽管很不容易,但我不会放弃努力,并且竭尽所能在点点滴滴的境界中去揣摩、感悟。今天的境界是一个很好的加持,感恩带给我境界的同学,让我又一次提策起向师父学习的心,让我知道了作为一个执事应该怎样去善待周围的同学。
   
入夜,又飘起了零星小雪,四周雾气蒙蒙,黑漆漆一片,能见度只有十几米,景区的太阳能路灯此时显得有些无力,因为它微弱的光明可以划破黑暗,但很难冲开迷雾。站在路边,突然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是我一个人行走于这条路上,一定会惶恐的左顾右盼,不知所措,因为我不知道前方的路是通往哪里,也不知道周围是不是会突然蹿出什么惹人惊怖的东西,但是现在我的背后是德尘居,师父和同行们都在附近,因为他们的存在,竟让我的惶恐荡然无存。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安全感,非常明确的方向感,大概能拥有这种感觉的人,才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师父行事略记:下午230中国佛教协会举行部室负责人会议,师父主持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研究布署佛协下一阶段工作任务,一诚会长作了重要讲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