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觉知同师共学(3月8日)
成蹊
一位女众千里迢迢从江西赶过来要求皈依,一问才知道,她把日期看错了,4月6日的“法华法会”被看成了3月6日,结果她特意从江西定了一班飞机赶到北京,下飞机后,天已经黑了,她坐机场巴士到西单,再从西单打车赶上山,一路风尘仆仆,结果扑了个空。
师父特别抽空接见了她。
“不可能啊,博客上写的就是3月6号到3月8号啊,我看了好几遍呢,怎么会错呢?”唐居士十分困惑地对师父抱委屈。
师父笑呵呵地进屋拿了电脑出来,当场上网,看看是不是真的有这等错误,误导别人到如此程度。
“4月6日”,网上写得很清楚。“4”和“3”实在长得不像,再近视的眼睛也不会看错。
唐居士站在师父身后,分明看到了“北京龙泉寺4月6日至8日举办观世音菩萨圣诞日法华法会通告”,却怎么也不能相信,“我确实看了很多遍啊,而且还是白天看的。”她很天真地眨着眼睛说。屋里的人,包括她自己在内,都笑成一片。
谈到想要来见师父的因缘,唐居士说:“我的故乡也有佛寺,也有出家的法师,2003年开始接触佛法,每月初一十五会到寺庙里烧香。我一直没有皈依,因为没有找到一位信任、可靠的师父。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了您的博客,您的照片,不知怎的,当时就觉得是找到了要皈依的师父。本来这两天,我的工作很忙,但是求皈依心切,就安排了一下工作,赶紧赶过来,没想到还错了日子。”
我安慰她说:“其实每次法会,都有很多外地人专程来皈依,但基本上没有什么机会被师父接见。您这次专程来,虽然没有参加法会,但是让师父记住了你,这也是特别的因缘。佛菩萨如此安排,一定有他的用意。”的确,就算记不住她的名字,也能够记得她的事迹,和她的真诚。
古德云:“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从这位女居士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师父所散发出来的功德,诚可谓“千里归心”了。我们天天在意别人是否尊重我,只是在果相上苛求,结果常常自寻烦恼;师父从来不求人恭敬,可是弟子们却如众星拱月般围在师父身边,何取何舍,可以三思。

另一位信众,从湖北荆门来信说:
“敬爱的师父:您好吗?”
“思念,让我不由自主地写信。此刻,您伫立在我的面前,温暖我有些凉意的心。想您让我快乐,想您让我觉得生命的美好,我只想永远地忆念您,把您供养在心中,对您不缠绕,也不损伤,只有至洁至纯。”
“近十天的春节,您呕心沥血为教法,病了,也不休息一下,我真的很有意见。想想,还有多少事等着您做呵,佛教的振兴及佛教与时同步的改革等等。我想,您是要写进历史的人,不保重身体行吗?特别是,佛教因您,有划时代的创新,那更是人天同乐的事。所以,我只希望您快乐健康,因为健康有资本做事,快乐有效率和创新。”
“师父,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依然明亮,您的付出是有成效的,弟子一百,五颜六色,开悟有迟早快慢,但您种下的正因,总有发芽时,哪怕在一时一事上发芽也是功德,何况总有具足慧根者,而被师父优先度化呢?”
“师父准备各宗各门的佛法同堂讲,我个人认为,这非常之好,天下寺庙是一家,都供一个佛陀,实在不必太过于分门别派,只应该说某法师在某一方面修持的比较高,悟的比较好。佛教力量本来不够强大,只有团结起来,取长补短,壮大事业,深化佛法内涵,让其有勃勃的生命力。”
“想念师父,刻骨铭心地想念。”
“您的每一句话都在我的心上划有痕迹,您是我的生命之魂。”
“祝您快乐!顶礼敬爱的师父!”
看了这封信,我们开玩笑说,这是“情依止”的典型。不过,想想自己初入佛门的时候,也是因为对一些学佛朋友的欣赏和信任,从情绪上先认可的。大部分的凡夫,并不是天生就有运用佛法抉择问题的能力,都是先从感性上认识,而进门,跟随学习,慢慢产生法上的信心,不断巩固,最后才真正能做到依止法,如理抉择的。所以,真的很随喜她对师父的那份心意,因为这不失为修学佛法的一条导线。
另外,从世间的观点来看,一个人,对素昧平生的另一个人有着如此强烈的思念和敬意,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事情,但从无限生命来看,一切都有可能。
西方一位心理医生说:“凡事皆有其理由,也许事情发生的当下,我们既无先见之明,也不了解其原因,但假以时日和耐心,一切终将真相大白。”无限生命中,师父一直在生死轮回中拉拔我们,而每一个人,与师父接上线的方式可能都不大一样,所以呈现的面貌会千差万别,但我想,只要与善知识牵上线,我们的生命就开始有了依靠和方向。
师父晚归,接待完信众,还和负责工程的法师散步于寺院中,讨论一些建设方案。以前,师父在福建广化寺住的时候,也经常会在夜里出来在寺院内外走一走,看一看,或是关照巡夜的僧众。换了我的话,黑灯瞎火的我才懒得出门,师父就不一样,他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事情需要被关照。


乙班今天研讨《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摘录部分师父开示,作为对大家最好的供养。
遇到烦恼的时候怎么办?
当我们遇到烦恼,发现烦恼的时候,
就是我们修行的开始。
佛法是每一个人生命当中都需要的,
是我们生活的核心内容。
一个人如果没有佛法的行持,没有佛法的实践,不懂佛法,
那我们的生活就缺乏了核心的部分,
我们生活的意义就彰显不出来,
我们生活的乐趣也就没有了。
佛陀告诉我们世间上一切法的虚妄分别、种种的名跟相,
目的不是要来否定这个世间,
而是要告诉我们不要执著于这个世间,
不要迷恋于这个世间,
要超越这个世间,
要解脱于这个世间的一切名跟相。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对治法,
用佛法来对治自己对假名和假相的执著。
学佛法,与其说是培养我们的能力,
培养我们的文化、知识、智慧,
倒不如说是培养我们的善心、良心,
培养我们悲天悯人的情怀,
启发我们的佛心。
智慧就是善,
烦恼就是恶,
善恶的特点就是通过智慧和烦恼来区分。
我们要了解一个民族,要看一个民族有没有希望,
就要看这个民族有没有信仰。
我们了解一个人也是如此。
他相信什么,信仰什么,这是很重要的。
学佛法,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一种信心:
对三宝的信心!
这种信心培养起来,
才能够启发我们的善良,
才能够启发我们的智慧,
才能够改变我们内心里面种种的烦恼和业。
如果没有信心和信仰,
学佛就仅仅是在文字理论上面的推演,与自己的生命了不相干。
学佛,就要有远大的目标、有高远的志向、有深刻的生命体验。
深刻的生命体验就要靠修行;
高远的目标和志向就要靠发心;
要不断激发我们生命内在的潜能,
就需要发愿。
不忘发心,
才不会迷茫,
才不会迷失自我,
生命才会有方向。
我们每个人就像一颗火苗一样,
星星之火,不小心就会被风吹灭。
若我们把这些火星一点一点地集聚在一起,
就会变成火把,变成火炬!
就会永远燃烧,永远发光!
永远照亮人世间,利乐诸有情!
师父行事略记:上午九点,列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的说明,和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的说明。
下午三点分小组对物权法草案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