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僧众弟子 |
学僧日记
龙泉寺学僧
2007年1月23日
初五
星期二
今天寺里有几件事。
1 法门寺赠送我寺200套纪念品,上面印制了国宝佛指舍利,制作精美,十分庄严。
2 北京居士林六位老居士来龙泉寺附近的车耳营溪苑山庄静修三天,今天专程来龙泉寺请法师指导如何修行,并祈请给他们授八关斋戒,两位法师接见了他们。
3 内蒙古一居士供养我寺15吨煤,三位司机从伊克召盟开车,经过四天四夜,今天下午到达龙泉寺。他们主动祈请负责的法师给他们讲讲佛法,法师很感动,亲切地和他们交流。他们对佛法还不太了解,问龙泉寺可不可以看手相,法师耐心给他们讲三世因果的道理,告诉他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然后把佛教入门书籍和大和尚开示的最新光碟送他们了几张,几位司机很欢喜地返程了。
这几位司机让我感动,开了四天四夜的车,散发出来的不是疲惫和烦闷,而是发自内心的欢喜与满足,和来龙泉寺的义工一样,纯粹是身体与物资上的一种付出,但脸上却都是灿烂的笑容,那都是来自于内心深处对三宝的很强的信仰。可是在当今经济利益驱动的时代,多数的人们更多感受到的是竞争的压力与内心的苦闷,出现了“职业枯竭”,生活缺乏快乐,精神上出现空白,这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潜意识里的观念的正确与否:只要物质丰富了,生活就快乐了。
不可否认物质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的感受,但是心灵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也是不可否认的。而且来自心灵的愉悦不仅是文化上的享受而已,最有价值的是心灵上发展出来的信念,它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好几千年。
孔子因为“成就圣人”“仁义忠孝”的信念,影响了我国文化两千多年,至今人们还从中吸取丰富的人生智慧。玄奘大师西行取经,因为其“近光遗法,远绍如来”“宁可西天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的信念,克服了西行的重重困难,最后取回并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还写出了《大唐西域记》,为佛教的振兴和流传以及中印两国的历史、文化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大和尚说:“伟大的人,一定有伟大的人格。”这些历史上留传千古的伟人,活出了他们不朽的生命,而眼前这些阳光灿烂的义工们,心灵上也有其充实、崇高之处,人生真正的愉悦的的确确是可以从我们的内心深处寻求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