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月23日)
成蹊
“人间佛教,往往被片面地理解为适应世俗化生活的佛教,从而忽略了佛教化导世俗的根本立场。” 和尚在《关于佛教世俗化倾向的思考》里谈到。
又说:“大力弘扬人间佛教的菩萨精神,以正知、正见、正信、正行引导广大的信教群众,积极投身于建设人间净土的行动,从内心净化开始,在生活中本着利他即自利的原则,但事耕耘,不问收获。如此即是于生活的当下实践净土之行。人间佛教的目的是以人为本,提升人品,尊重人性,净化人间,进而实现清净庄严的人间净土。”
以前总认为,所谓的“人间佛教”实际上是世间善法层面的所为,今天读到这里,突然对人间佛教有了感悟,体会到人间佛教是将利生的菩萨行从人开始,先着重于人,服务社会、净化人心的本身就是在弘扬佛法,并且真正的“出离”也在其中。《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说“如实知世间,即是出世间道。所以者何?智者求世间、出世间,二事不可得。若不可得,当知假名为世间、出世间,但为破世间故,说出世间。世间相即是出世间,更无所复有。”想到这些,内心突然有一种想要接纳所有人的冲动,似乎以前跟人隔着一道半透明的玻璃墙,现在一下子打开了。从房间里出来,跟人微笑、问候时,以前的那种生硬、别扭、敷衍感消失了,而感觉亲切、真诚和自然了。太虚大师有言:“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对生活和待人处事中以前不注意的地方,内心有了去行持的好乐,我感觉如久病初愈一般,内心非常欢喜。
于是给和尚汇报心得,和尚说:“有进步,可喜!佛法学死了,倒不如不学。”
我问:“怎样是佛法学死了?”
和尚说:“与世间格格不入。其实污泥里正好种莲花,离开众生就没有佛法。佛法是不离开众生境界,在内心上下功夫,一切佛法回归到自己的内心。”
言之有理。在面对众生境界时,只要在自己内心上下功夫,不断增长慈悲、智慧和善行,便能破除烦恼,成就福德,离开众生,怎能解脱生死系缚?自在受生,自在利益众生,只要在自己内心上下功夫,则近在咫尺、亲切可行。“我欲仁,斯仁至矣!”佛法看似难得,其实易行,妙不可言!
最近读了和尚的一些文章以后,受益匪浅,更引发我想要多了解佛教现状的愿望。今天在网上查阅资料,看到一篇文章中说“为汉传佛教唱挽歌”,里面讲汉传佛教是法、人两乏,近现代以来,教理残缺、传承断绝、少有见性之人,而藏传佛教教理完整、传承不断、大德众多,希望大家都来学习藏传佛教。看到这篇文章,第一感觉是心里有些不舒服,因为我是汉地的出家人,俗话说“儿不嫌母丑”,听到有人揭父母的短,难免不高兴。但立即又反省到这是情绪,里面有烦恼的成分,文章里讲的很多状况是事实,要理智面对。我静下心来思考了一会儿:汉传佛教真的没前途吗?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身边就有许多大德在不断努力着,比如上一下诚老法师、上本下焕老法师等,也有很多年纪比较轻的佛教人才不断涌现。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汉地经历了“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后周世宗)之难,还有近现代因战乱和文革给佛教带来毁坏。古代四次灭法之后,又很快复兴。西藏佛教也经过朗达玛灭法,而陷入百年的黑暗期,后来也有阿底峡尊者和宗喀巴大师振兴佛法。不能看到现前的衰败就说没有前途,当今时代有众多因缘预示着中国佛教即将复兴,和尚在《漫谈佛教人才建设》中说:“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片面物质化、工业化的深刻反省,返朴归真成为人们追逐的潮流,人们纷纷皈信东方传统宗教——佛教,而中国大陆与港澳台各地,也先后汇入这股全球性佛教信仰的潮流,相互影响,相互发明,形成当今海峡两岸及周边国家佛教全面复兴的态势。”此外《在省级佛教团体负责人研修班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和尚也谈到:“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迅猛,政治形势安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正是佛教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期。”
中午见到和尚时,跟和尚汇报读文章的心得:“它里面说现在汉地法师多是讲解经论,少有见性之人,我心里很惭愧,也是一种策励,很希望能开悟见性,不然是个缺陷,终究被人讥嫌。”和尚说:“那当然!”回到房间后,反省自己平日里的放逸、散乱、不用功、缺乏弘法热情和学修动力,很惭愧!另外也突然体会和尚的心胸和智慧,和尚很了解汉传佛教的衰落状况,然而却不放弃地一直在努力。
1996年和尚率先推动在莆田广化寺举行全国规范传戒,旨在恢复出家众中学戒、持戒的风气。佛法讲:“毗尼住世,正法住世”,持戒是使正法住世的的关键,而这种风气已经越来越兴盛。并且和尚也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学修理念,如“建立汉传佛教修学体系”、“学院丛林化、丛林学院化、学修一体化、管理科学化”、还有建立清净的师法友和合增上的团队等具体措施,并理智地借用藏传佛教中的一些内容,倡导“三大语系(佛教)互相融合交流”。具体做法上将如法诵戒和诵读大乘经典提到日程,并将《菩提道次第广论》作为僧俗学习的课程之一,以补汉传佛教现有残存教理的系统性、次第性之缺。不仅如此,和尚也在不遗余力地辅助藏传佛教的弘扬,并且将汉传佛教中值得借鉴的内容提供给藏传寺院,如在多种公共场合肯定、赞扬藏传佛教的优点,又亲自担任“藏传佛教高级学衔评审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还曾被邀请在北京西黄寺“藏传高级佛学院”介绍汉传寺院的管理和公益事业的开展经验等等。没有广大的心胸和智慧的头脑是不会这样做的。反省自己,面对别人的批评、嘲讽,或许能够克制情绪不反弹,而能理智地接纳别人批评、嘲讽中真实的、好的东西,就很难了,更进一步地去帮助对方将他好的东西发扬起来,更是没想过的。这是需要好好学习的。跟在大善知识身边真好,能不断深入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改善,独自一人想要去改善,很难。
这样想一想,心中对汉传佛教的恢复充满了信心,对自己的责任,也更加深了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