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月12日)

(2006-12-12 23:17:28)
分类: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

见闻觉知 同师共学(1212日)

成蹊

凌晨三点多,手机发出了收到短信息的声音,不用猜,一定是和尚,这个时候,没有别人会发信息给我。

打开短信,一下子来了精神。短信的第一句是:“修学大乘佛法,不是在增长一些哲学概念,主要是在培养度人的心。”

显然,是和尚在谈他对佛法的一些体会,也许,和尚刚刚静坐思维法义,思维中对佛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并结合弟子们近来的一些修学状况加以指导,所以编辑了这条信息。我看了一下屏幕右边的滚动条,估计这条信息有几百字。

谈论的是“大乘佛法”的问题吗?目光停在短信的第一句上面。我不是很着急翻页,主要是因为我想把每一句话看真切了。我们都在声称自己走的是大乘之路,可是我们在修学的过程中,到底有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佛学博士,和行菩萨道的人,从外表看,有时是不容易看清的,因为他们会去读诵同样的经典比如《法华经》,只是他们读诵的重点不同,前者注重“研究”,后者注重“实践”,而这个差别在读诵的当下是很难分辨的。师父的意思:要想修学大乘道,则须选择后者。

“烦恼是苦海,烦恼是深渊,烦恼是痛苦,烦恼是轮回。度是过程,度是桥梁,度是心法相应,度是心心相应,度是法法相应。想方设法培养以‘别人的烦恼作为自己正思维与对治的主体对象’,这样,别人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别人的问题还没解决而自己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别人的问题解决了也就达到了利人,度人的目的,这就是大乘发心。”

继续读下去。既然选择了后者,就要知道怎么样做。认识烦恼是修行的开始,需要从内心的深处寻找苦乐的源头。菩萨道,我们之所以行之无门,其中很大的问题在于对自他的分别。我们常会认为,别人的问题,与我无关,所以,所谓的帮助别人就成了用法镜照人,然后责令对方改正。结果,人没有度成,自己反倒增长许多慢心和烦恼。和尚曾说,“所谓慢心就是你认为你还有可以凭恃的地方。从高处看人是慢心,从低处看人也是慢心,这是卑劣慢。”由此可以看出,只要把自己同别人割裂开来,问题就会层出,分享同行善友的经验,就是解决问题的一大门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往往出现于擦身而过间。

继续。“二乘人是偏空涅盘,对自己是如救头然,急切无比,七地菩萨最后一念心证无生法忍,就非常安稳,看到他人的痛苦如救头然,千方百计去做工作,不共二乘,佛陀入涅盘是得度者皆已得度,未得度者种了得度因缘,也就是成佛度众生,我们现在都是蒙受佛恩,岂能不报?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勇猛精进,待弥勒佛出世时也就得度了。越往后佛法越是微弱,我们要珍惜自己,精进无间。”

和尚曾经给我们讲解过,七地之前的菩萨法,同佛法还有些区别,前者是业果法、生灭法,后者是无生法。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佛法”,不是我们这些凡夫平时口中声声叨念的要求别人不改自己的概念,并且,还差得远呢。

佛陀出世的本怀,就是为了利益众生,但是,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有因缘得度的众生,是因为以前造了相应的善业,对此类众生,佛陀如救头然。另外的众生,宿生没有造这样的业,佛陀就千方百计的指引我们种下未来得度的正因。这件事情说起来很平淡,可是细心体会,就可以发现,我们是何等的不知图报,并且是何等的不知珍惜。

“念无间,才能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相应,我们在资粮位上就是要借助各种外缘来练习自己的念力,念念都是正念,失去正念,烦恼涌现,问题百出,所以,佛陀的智慧能够同十方三世一切诸法相应,哪是什么呢?般若空性。佛陀恒常住在正念,所以能无间饶益有情。我们对缘起的认识,只是在理论上的说明而已,并没有见到缘起。佛见缘起,佛说缘起,事事通达。”

认识到恩德和暇满后,就只剩下修行的路可以走,一切智、道种智、一切智智,这种渐次的增长,都根源于当下刹那正念的相续。而我们,最好的状态也只是偶尔能闪现正念,其余大部分时间都在妄念和散乱中。就如同鱼在水中能游刃有余的行动,在冰水混合物中,就举步维艰,况且,现在说的是冰多水少的地方。

    师父的信息,是最好的前行缘念,今天也要照着师父的教诫,认真实践。

 

行事略记:

本性法师来会汇报福建省佛教协会近期工作。

中午,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吕铁刚送来由他与黄春和合著的《法源寺》。全书四百页。

下午三点半,和尚偕同张琳,张厚荣,普正法师,妙航法师,王立,参加在国家宗教局一司召开的印度玄奘纪念堂落成庆典活动筹备会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