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人那山那岁月(一)

(2008-07-20 10:08:55)
标签:

知青

生活

情感

杂谈

休闲

分类: 往事如烟

那人那山那岁月(一)

我下乡插队是在1975年,既算不上老三届也算不上新三届,和他们这些老资格知青相比,我在乡下的日子就好过多了,原因是73年毛泽东给李庆霖回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李庆霖同志:寄上300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从此以后知青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75年7月高中毕业,8月份就插队到了华蓥山区,就是小说红岩双枪老太婆打游击的地方。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城市户口变成了农村户口,心里很不是滋味,在那年月户口牢牢地控制着人的命运。

 

真是从城市一下就来到了穷乡僻壤,没有电,晚上用煤油灯,生产队有二头牛外没有其它的农业机械,连公社也不通公路,去供销社买东西靠双脚双肩。到生产队落户后感觉到给自己心里压力太大,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将农村户口能转回成城市户口。我下乡的地方,当地上称为“二半山”。就是一座山脉半山腰中间的一段平坦地区,海拔是1000米左右,冬天都要下大雪,地形是一个细长的地带,产生队有100来人口,劳动力有20来人,一年到头种的庄稼主要是水稻、玉米、红苕(红薯)。

 

刚开始在队里劳动很不适应,那时的农村生活简枯燥无味,出门就是种地,回家就是烧饭,一天到晚都是为吃饭在劳作,可饭还吃不饱。生产分给了我一间小房子,陪着我的是我下乡时买的新安江牌的二波段半导体收音机,它就是我的整个精神生活了。回到家里首先打开收音机,好让家里有了生气,我也能从收音机里了解外面的世界,有时从收音机里听到电影录音剪辑就算是看了场电影。生活是清平简单的,农民一年一头也见不到生产队发钱,平时吃粮都是预支,到春节前算总账。我去乡下的第一个年头的工分值是0.13元,就是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分是10分,能有一角三分的收入,不是自己亲身经历,都不敢相信那岁月人力是那么不值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