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深圳诗会报道

标签:
文化 |
海风诗韵总关情(组图)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媚
在南方以南的夏风中相逢,在诗歌的世界中再度狂欢。昨晚,第六届“诗歌人间”夏季活动“大海关情”诗歌朗诵会让6位诗人和百余名诗歌爱好者共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吟诗、谈诗、唱诗,天籁之音拂过原本焦躁的心灵,让大家仿佛置身无边诗海,也使得这个闷热的南方夏夜诗意盎然。
由于得到深圳海关的大力支持,此次“诗歌人间”第一次走进机关单位。著名诗人伊沙、陈先发、梁晓明和广东诗人唐不遇、林馥娜、谭畅,分别登台朗诵了各自的代表作。
吟诗:风格各异同样打动心灵
在一曲悠扬的萨克斯独奏后,80后诗人唐不遇率先登台,带来了自己的三首代表作:“我像个激动的傻子,只是俯下身子,在她耳边说:你真伟大!”作为一位父亲,唐不遇的《分娩三章》充满了对妻女、对生命的感恩,带给观众久久的感动,掌声四起。
现任广州一杂志主编的女诗人谭畅一登台则请台下的女观众挥挥手。“因为三首都是献给你们的。”她还邀请了深圳特区报经济部记者吴德群一起上台朗诵《包法利夫人,或羊脂球》。原来两人有着很深的缘分:“我读中学的时候,吴德群是我隔壁班的语文老师。”广深两位媒体人同台朗诵了这首颇具讽刺诙谐意味的诗作:“不是谁都能当好女文青,说出这句话也许有点残酷,只在挫败之后的挫败场合,几个圈内人面红耳赤地咕哝,假装被爱情搞得糊涂,才把厚颜无耻的夸耀当作忏悔。”他们的默契博得现场阵阵掌声。
“海角迢迢潮有信,关山叠叠夜含情。”有感于“大海关情”的意境,女诗人林馥娜即兴以“海”、“关”为对。而带病登台的伊沙则激情四溢地朗诵了20多年前创作的名作《饿死诗人》,还风趣地说:“24岁的激情和愤怒,46岁演绎的时候有点吃力了!”
谈诗:不要因为“看不懂”而丢掉一
首好诗
除了在聚光灯下吟诵各自的代表作,6位诗人还分别就诗歌创作经验、作品风格和诗歌界现状等话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交流。
陈先发在朗诵自己“多少有点晦涩”的诗歌前说:“当代诗歌面临越来越多的质疑:读不懂。事实上,中国诗歌正在进入一个复杂性的时代,它提供给人们的不再是明确清晰的东西,我建议大家多读复杂性的诗。”在回答观众“诗歌究竟应该走向大众还是继续保持小众性”的走向问题时,他真诚地建议:“不要因为"看不懂"而丢掉一首好诗!古诗阐释的空间比较小,而能在不同人生阶段、可以得到不同感受的"千面体"才是现代诗。”
在场海关的诗歌爱好者还问林馥娜,该如何以现代诗的方式表现海关人的“主旋律”?林馥娜说,一说“主旋律”,就容易写成歌颂式的,她建议这位诗歌爱好者一定要从微小的地方写起,“例如从一位一线关员一天的言谈举止开始。”
唱诗:“轻柔月色”下“木棉花开”
诗意盎然的夜晚,怎么离得开音乐的陪伴?昨晚,深圳原创歌手惠雷、塔列给在场观众带来了“唱诗”的特别环节。根据伊沙、梁晓明作品改编的歌曲《木棉花开》、《为中秋而做的朗诵诗》不仅让观众在歌声中再次触碰到心灵的柔软,也让诗人大为惊喜。梁晓明也因此对诗与歌二者的关系有了别样的感悟:“如今诗歌更多的是"诉"、"说",而非"吟"、"唱",诗与歌渐行渐远,但这首改编让我非常惊喜和意外。”
把诗作改编成歌曲,这是“诗歌人间”自去年以来的新尝试,也让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走进更多人的心灵。
在诗会上,深圳海关的文艺骨干还带来了萨克斯吹奏、女声独唱、诗朗诵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表演,让昨晚的诗歌朗诵会融合了机关文化特色,别具一格。
|
||||
◎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媚 孟迷/文 齐洁爽/图 别开生面的“海岛诗会” “大鹏翔万里,海岛启三门。关里疏桐倚,情深待落根。”一首由诗人林馥娜即兴创作的五言绝句《大海关情》让南国海岛诗意盎然。8月4-5日,在深圳海关的大力支持下,第六届“诗歌人间”夏季活动“大海关情”诗歌采风团登上三门岛,著名诗人伊沙、梁晓明和广东诗人唐不遇、林馥娜、谭畅五人,随深圳海关驻三门岛办事处关员一同环岛采风,吟诗作赋。 三门岛又称沱泞岛,位于深圳东部海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距香港海域8. 7海里。由于地处大亚湾与大鹏湾交汇的“漏斗口”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自1899年起,三门岛要塞设海关到今年整整113年了。目前岛上一线守关人共47名,主要负责广东、福建以北来往香港小型船舶的中途监管业务。 乘风破浪,快艇驶离喧嚣的陆地,奔赴世外海岛三门;惊涛拍岸,诗人们开始用自己异于常人的感官与大自然对话,激起海浪与礁石的千层思绪浪花。“一个人发现自己正走在海面上,他麻木的鳃立即开始呼吸。”诗人唐不遇在与驻岛海关关员的交流会上如此吟诵,这首作于2005年的诗歌《港口》道出了自古文人骚客寄情于自然天地的心灵感悟。上岛的第一晚,这场交流会就让远道而来的诗人与守关人找到了共鸣,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岛诗会”。 “海在脚下剥削贫穷的礁石。”从小生活在海边的广东女诗人林馥娜率先用语言描绘这座海岛,“三股澎湃的激流,从不同的维度涌向三门。”随着几杯三门岛关员自家酿制的米酒入喉,她更是即兴赋写五言绝句《大海关情》,让黑夜中的海上孤岛顿生温情,尤其是“情深待落根”一句,更是让离家的海关关员感触良多,只能以叫好声与鼓掌声回报。 以诗话三门,三门岛一线关员元腾智也诗兴大发,念起自己的诗作《三门怀古》:“醉起寻路,满山雾,千枝青柳垂露。玉笛横吹,思满堆,万里海风伴随。”不难发现,三门岛虽然人烟稀少,但文艺气息却颇浓。 诗意浓,情亦浓。这让诗人梁晓明想起了旧作《让我和波兰一起跳舞》中的“让我喝一杯夏威夷啤酒”和“手搭手跳一曲探戈舞”。海上升起明月,又触发他读起因喜爱《二泉映月》而作的诗歌《瞎子阿炳》,“每个夜晚都会有一盏灯,阿炳没有。” 女诗人谭畅有感于海关人的奉献精神,即兴创作了《三门汉子》:“尚未入睡已渴望惊醒/独占山间大大的鸟语/背后的双臂泛出青碧/轻轻搂着大海的腰/天地间一半的水。” 百年老关已成“海上南泥湾” 在为期两天的三门岛采风活动中,“诗歌人间”采风团深入关员工作生活的第一线。诗人们在现场看到,虽然10年前建成的海关码头让关员们的工作条件有了改观,但从码头跳帮登船、在堆积如山的货柜间穿行检查仍具有相当的危险。而遇到无法停靠码头的大型船舶,关员们仍要乘缉私快艇出海,用绳梯登上近20米高的船体方能上船检查。 为了守护好海防前线这道关口,关员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不管是大年三十还是节假日,但凡有船靠港接受检查,关员们都会保障第一时间登船。据悉,海岛上尽管有发电机、冰库,可一遇上台风,常常是10天半个月靠不了船,有时连电视也看不成。这样“与世隔绝”的艰苦工作环境让诗人们感触很深。 “这里既是反走私的前沿阵地,也是关员们自力更生建设成的‘海上南泥湾’。”据深圳海关驻三门岛办事处主任严博坚风趣地向客人介绍,面对常年潮湿、台风雷暴、毒蛇野兽甚至直驱宿舍的球形闪电,关员们依然乐观地用自己的双手改造海岛。他们开荒辟地,种植蔬菜瓜果,还将部队的旧营房改建成了养猪场和养鸡场;他们建站发电、挖坑蓄水,在海边建起了长廊、亭台,使得这里生机盎然,俨然一派“海上南泥湾”的景象。 诗人们不仅参观了岛上的菜地,走过关员们一砖一石建设起来的海滨长廊,还品尝到了他们亲手种植的茄子、龙须菜和猪肉、鸡肉。乐观敬业的三门岛关员们让诗人们颇受感动,诗人伊沙深情朗诵了自己的诗作《放下了》,以表达对三门岛海关精神——“肯于吃苦、甘于寂寞、乐于奉献、勇于进取”的敬意:“看见雪山我没有放下,看见黄河我没有放下。”如今看见三门岛的他也没有放下,直到“当我结束了此次远行,回到家中,手中的圆珠笔,在笔记本里追踪着,这首诗的时候,一切都放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