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放大镜下的体验世界

(2008-06-27 22:40:51)
标签:

文化

                              ——读陈家桥的三个中篇

    以《男虚》、《女疼》、《别动》、《铜》等作品引起广泛关注的陈家桥,被称作是70后最后一位先锋作家。陈家桥小说,从结构、语言到叙述都带有一定的实验文本的性质。那略带凝滞的杂糅绵密的叙述,消磨着人的神经。读陈家桥小说,你不得不放下心里那点“消遣”的念头,他正带着我们穿过一节火车隧道,外面看不见,有着速度和呼啸声。陈家桥在瞌睡过后,开始打量起车厢里的一切:座椅、桌子,上面微小的褶皱和污迹;各式各样来路不明的乘客,男女老少,汗味、臭鞋子味,呼噜声、谈话声,……瞬间被无限拉长。陈家桥坐在角落里,握一个放大镜,观察着,猜测着,一边驰骋自己无边无际的想象,精神抖擞,兴致勃勃,不厌其烦。

    阅读陈家桥最近的三个中篇《猫扑脸》、《她弥留之际》和《沈羊醉》,最让人玩味的是《猫扑脸》中的那个不着痕迹的“叙述圈套”:任光明离开上海之前,和十五年前的恋人刘莉在比萨店吃晚饭,刘莉把吃剩的两块比萨饼带走,去看她的姑妈。刘莉看完姑妈后,乘坐电梯出来,在楼下水泥矮墩上取搁在那里的比萨饼,被这个高档小区里的一只猫抓伤,被送进医院。任光明在火车上被急招回来,猫的主人孟美美出现在医院里,刘莉与之发生激烈争吵,逼得孟失足坠楼。但实际情况是,刘莉乘坐的电梯出事了,她被摔了下来。读者不知不觉陷入这个圈套之中。陈家桥在这里为人们精心描摹了刘莉沉睡昏迷的梦魇图景,这个幻觉图景是刘莉内心挣扎的真实呈现。和以往陈家桥小说中人物的“无名”状态不同,作者为刘莉设定了身份:苏北女人,单身离异,高学历,在上海漂泊等等,这使得刘莉的潜意识在游离恍惚中得到本质的体现,陈家桥用一种“先天的陈述的未知的快感”,抽象出这一类大都市女人的生存状态,她内心莫可名状的孤独、焦灼和苦痛,逼近现实严酷的一面。文学体验,是作家个人的生命体验,是主客未分、意识与身体合一的感知,是浑沌不开、浑融流动的,是存在的本真状态。“小说完成了对隐秘经验的传播”,陈家桥小说,回到了如梅洛•庞蒂所倡导的“前科学的体验”, 作家在全心全意地使用感觉、知觉等身体性体验,甚至超验的想象力进行书写,他的文本,包含着对现代经验和困境的发现和认知,促成了其作品独特文学意义的建构。  

   《她弥留之际》写到一个名流遗孀——望月老人在弥留之际,先成和老赖等人处心积虑地争夺其留下的古董宝贝,写五个男人之间的算计和较量,最后那些物件像月光一样被摔得支离破碎,一夜的僵持、对峙随着黎明的到来,变得平静而虚无。望月老人的“死”在期待当中,“死”不再成为禁忌,被悬置和仪式化。《沈羊醉》则反复写到少女沈羊对菜苔的疯狂依恋和迷醉,类似于长篇小说《北京爱情》中的女孩小羽对自杀的迷恋,其纠结的隐喻性,使文本染上了某种微妙的趣味,“一些致命性的东西”。 福克纳曾说:“当今从事文学的男女青年已把人类内心冲突的问题遗忘了。然而,唯有这颗自我挣扎和内心冲突的心,才能产生杰出的作品,才值得为之痛苦和触动。”而陈家桥做到了这些,为其小说赢得了深度。   

    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反对和消解诗意的。但陈家桥在小说意象的营造上,却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他曾是诗人的狐狸尾巴。如《她弥留之际》里的月光,《沈羊醉》里的菜苔,突然弥漫出来的诗意和意味,构成一种整体隐喻或暗示,它们难免有些妨碍阅读,使阅读变得困顿和迂回,但与此同时,又给予那些有耐力的阅读者以发现的快乐和隐秘的激情。陈家桥说,奇迹是日常的可能。寻求故事性,等待与发现,是他的小说逻辑。陈家桥思考了我们时代的问题,并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他努力使常态的生活陌生化,“使自己始终置身于发现之中”。他缠夹含混地叙述着,语言冷峭的表层,透着一点生硬,坚实的抽象思索的质地步步显露,穿过语言表面钝化的外衣,一触即疼。在写作策略上,作家依赖于自我感官体验的神秘性认识,使用一种细节上的漫不经心,充分利用语言的自我指涉功能,表述凌乱琐碎,枝蔓丛生,缓慢积累快感,最终构成摧毁性的力量。有时,他描摹的场景类似于一种情绪意识流,是情绪断片或残简,不乏混乱、倒错、分裂、迷离的成分。陈家桥小说在纪实与虚构之间摸爬滚打着,在冷峻和超然的叙述后面,有紧张、不安和莽撞的质地,有意义的最终溢出,构筑出克莱夫•贝尔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陈家桥渴望通过语言的自我增殖来实现对意义空间——永恒与瞬间的冥想,但另一方面,他人为设置的语言迷津又无情地分割和消解了这个意义寻求的企图,正如张钧所言,陈家桥小说构成了“叙述的强迫症与文本的自足性之间的龃龉”,构成一种叙述和意义上的悖论。

    陈家桥是个严肃而有才气的小说家,他进行着有难度的写作。在先锋文学式微的今天,陈家桥仍在倔强地进行着他的写作试验。他的生存体验书写里折射出一种刻到骨子里的写作意识,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陈家桥在回答《时代信报》记者提问时谈到了他对先锋小说的理解:“在这个时代,留给先锋文学的空间很少了,但‘先锋’作为一种广义的精神,它始终是存在的,可以讲一切突在前边的也就是先锋,它是一种自由,是一种开阔地上的骑兵。也许拼帖,剪切,装置,诗意,断裂,反省,存在,人道,游移,流氓,幽灵,困境,这种种有可能的写作实践和处境,都会成为一种新先锋,先锋在精神的高度上,是一种高度的‘新写实’。”聪明,勤奋,有野心,天才的疯狂的想象力,再加上陈家桥式的不可遏止的叙述热情,这使得他未来的写作道路充满了种种冒险或可能,我们期待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多少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