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报道称: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的政策近期有望出台,设限措施将主要以限制非中国居民购房为主。
回顾2005年以来的中国房地产市场,限制外资投资房地产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对外资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负面影响的批评主要集中于:外资进入加速房价上涨、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可能造成宏观经济波动,使中国房地产金融存在“外资泡沫”风险。
业内预期,国家未来可能采取比较温和的限制措施,主要是利用税收等技术手段增大外资成本,降低收益,对其进行控制。首先是税收,比如调整进入房地产的外资一直享有的所得税减免等优惠;其次,对房地产企业中的外资比重和房地产企业的外债规模做出限制;第三是从资金流入和结汇方面出台一些行政性的外汇管制措施;最后是区别对待外国非居民个人和外国非居民法人。
如果对非中国居民在境内购买房产实施严格的审批和登记制度,对于房价会有什么影响呢?我认为,高档住宅市场将因此受到一定打击,可能出现滞涨现象;中高档住宅市场或许会受到波及,价格涨幅趋缓;而对中低档住宅市场将没有任何影响;对于市场平均房价影响甚微。
上述判断主要依据以下事实:据央行统计,境外资金购房主要集中于别墅、公寓等高价位商品房。而中国社科院最近公布的报告显示,北京均价为1416美元的高档住宅的买家中,52%为外地人士,其中13%为外籍人士;本地居民占买家总数的38%,机构和公司买家占总数的9.5%;均价为830美元的中档住宅买家中,本地居民则占到了60%。仲量联行2006年初的研究也显示,大部分购房者(约80%至85%)是中国内地居民,国外买家仅占15%左右,而且大部分的国外买家是海外华人。
本文发表于“经济参考报”2006年7月12日,如需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