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西关声色红尘:陈家祠

(2009-03-05 20:17:55)
标签:

旅游

美食

分类: 中国南方

广州西关声色红尘:陈家祠

在西关众多的文化遗存中,有“百粤冠祠”之称的陈家祠无疑是最上得了厅堂的绝世精品。这座建于清光绪十六至二十年(1890-1894年)的建筑群,开始只是为了方便广东各县陈氏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集资所建。清朝各姓氏在广州建筑的宗祠很多,为什么唯独陈家祠弄得最靓呢?我想,一是陈氏有钱,二是办事的人能干。看他们请来建筑陈家祠的都是岭南地区的能工巧匠就可以知道到大概。比如屋顶上长27米,全高4.2米的陶塑脊饰,就是清代广东石湾陶塑名家文如璧的作品。

广州西关声色红尘:陈家祠


陈家祠早期的功能就是书院,自然要建得堂宇轩昂,庭院宽敞,并广泛利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来形象地讲述仁义道德的历史故事,以激励陈氏子弟以史为鉴,奋发图强。在有限的建筑空间里,最怕的是采用太多不同风格的工艺来装饰,稍不留神,就会成了让人讥讽的大杂烩。陈家祠最后能形成庄重淡雅且富丽堂皇的整体风采,不能不让人赞叹岭南有奇才。


如今陈家祠已经成为广州的文化名片,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甚至连乞丐都喜欢上了,每逢免费参观日,他们就混迹其中,与平日求乞不同的是穿戴整洁了许多。那些来自天南地北的参观者一进陈家祠,就会被极具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所震撼,庄严瑰丽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线条,错落严谨的结构,典雅美妙的组合,无不让人感叹广州人除了擅长“胡吃海喝”之外,还身怀惊世绝技,这可是养家糊口的坚实基础啊。
陈家祠启用十一年之后,清朝就废除了科举制度,书院遂改为陈氏实业学堂。随着历史变迁,这里先后“变脸”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聚贤中学、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广州西关声色红尘:陈家祠
历史不长,却红颜沧桑。陈家祠管理者对此倒是泰然,干脆将川剧绝活“变脸”表演艺术家请来,每天在聚贤堂前表演“变脸”。面具落尽,一个年仅21岁的漂亮姑娘让观众惊艳不已。
陈家祠本身无疑也是历尽“变脸”后让人惊艳的所在。

 

摄于广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