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落的“天堂”在何方?

(2003-07-07 14:42:39)

 

作者: 杨伟民 朱长超

阅读次数:461    


  1996年,以符·库德里亚夫采夫为首的俄罗斯学者在对照了柏拉图《对话集》原文后,提出了最新见解:柏拉图所说“阿特兰提斯”实际上指的是欧洲西面的一块大陆,由于这个词与希腊语“岛屿”单调同音,长年累月,一代又一代的翻译,越来越趋简化,最后把阿特兰提斯这个词后面还应带上的“陆地”、“半岛”等单词给遗漏了,后人以为这是座岛屿,从而造成了所谓“失落的天堂”的千古之谜。
  原来,古希腊伟大哲学家相拉图的著作中有一段关于神秋‘阿特兰提斯”(意指“天堂”)的精彩描述:说是距今1200余年前,地球上存在过一座“阿特兰提斯”岛,岛上山水秀丽、物产丰富,10个国家的人民和睦相处,创造了独特、辉煌的民族文化,真可谓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其中最大的一个国家,大部分人民都住在一个城里,生活得幸福美满;自由自在,亲密和谐:应服从的服从、该统治的统治,一切都恰到好处。全城分五个行政区;黑、白、红三色的建筑物代表着各自不同的市政机构;金顶银墙的寺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看上去一目了然,井井有条。他们生活、劳动,历经十代王朝,长盛不衰,还曾在君王大西的率领下,一举征服过埃及、北非各国,威震四海,显赫一时。然而因为地震和洪水相继发生,这一后来称之为“大西洲”的富庶岛屿竟在一天一夜中沉落海底,无影无踪。从此,“阿特兰提斯”之谜让世人整整猜了2500多年,直到今天都没结束。
  人们争论,究竟有没有过这座岛?一些人以为,有关“阿特兰提斯”章节,从头到尾统篇皆是柏拉图所杜撰,是他为“理想国”找实例。但更有一些人不这么看,一如既往地从考古学家发掘出的遗址、文物中为他的描述找根据。于是,一场针对这两篇对话文字本身的考证也没间断过:“阿特兰提惭’的故事出自相拉图的先祖克里托之口,他曾按书本,逐字逐句向晚辈们讲述过公元前600到公元前575年间某日,古希腊著名政治家梭伦与一位埃及辩术士的谈话中提起的此事,并说是他的祖父(也叫克里托)直接听梭伦说起的。
  争论的第二个焦点便是失落的“天堂’到底在何方?古代和中世纪不乏饶有兴趣、孜孜以求的探险家、考古者历经坎坷,苦苦寻觅柏拉图所留恋的这座理想岛。有学者提出,该岛存在于大西洋中部,现今的亚速群岛、威德群岛等大概是消失“天堂”的残留地。但也有人提出,此说源于“阿特兰提斯”一词与英语“大西洋”相近,误导人们作这样的解释。
  1882年,美国学者通过翔实的地貌、人文考证,进一步提出:古埃及和美洲大陆联系紧密,玛雅文明中包含有许多古埃及文化影子,如金字塔、木乃伊等,正是由于当年有这座岛的存在。自1958年有人在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域发现底部有各种奇怪的规则状石砌物起,欧洲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纷纷前往探究,在海洋深处找到了据说是石墙和台阶类的完整建筑结构物。一时间,阿特兰提斯之谜似乎就要大白于天下,但这种假说,到了20世纪即年代,很快被海洋学者所否定,他们认为,这里只是一片高地沉没,是北极冰川融解后各海洋水位普遍提高而形成,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显然与相拉图关于灾难的描述不相符棗《对话集》说的是“阿特兰提斯和雅典发生战争之后,有过洪水、地震,一天一夜便沉没了”。
  自17世纪末美国学者多尼尔发表专著《绝迹的世界》至今,就“阿特兰提斯”地址发表看法的书籍,据统计,不下数千种。除了上述意见外,一直立住脚的观点是:天堂位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附近,柏拉图所指的“海克力斯之柱”的对面,即今天的直布罗陀海峡以西,古希腊人称从雅典到克里特岛的一段地方为山崖。欧洲大部分学者认为,现存的克里特岛,曾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万商云集,近悦远来,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经历了500年的辉煌后,意想不到的天灾毁灭了一切。今天的克里特岛只是“阿特兰提斯岛”的残存部分。20世纪70年代,法国学者提出疑问:若真是这样,我们将“阿特兰提斯岛”消失的时间和考古学家确定的米诺斯文明衰落的日期相对照,会发现,该岛沉没和梭伦与埃及辩术上谈话的这段时间竟缩短了10倍,错误的产生莫非是古埃及文100和1000书写时十分相近之故?谁也说不清。
  其实,柏拉图在描述“阿特兰提斯”主要城市时,根本未写岛屿特征,文章中有这样的字句:“我向你们介绍完了这座城市的组织结构,下面读来谈谈它的自然图景:整个城市高高矗立于海平面之上,朝海的斜坡十分陡峭,一直延伸到远远的海边,无穷无尽……城市建在一抹平川之上,长3000斯塔季,宽2000(一个斯培季相当于174-230米)……”这些话十分符合欧洲大陆西部,大致在大不列颠岛和今天的法国西北之间的区域;原来联成片的大陆,突如其来的地震、洪水使其昼夜之间沉落于海。今天的航海图在该处有标注:离海面对米处有巨礁,深度150-180米,呈台阶状,其结构类似英、法两国海边的石灰岩岩崖。至于为什么相拉囹说,在‘海克力斯柱”即直布罗陀海峡对面,他们的解释是希腊语OPPOSITE的含义,既可理解为“对面”也可用作“另一面”。柏拉图并非指具体方向,只不过是翻译者的主观臆断而已。另外,柏拉图在全篇只字未提“岛上居民”。
  柏拉图的“天堂”之谜,看来要延续到21世纪,它的破译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达,取决于水下考古、宇航摄影等先进设备来验证人类所做过的种种探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