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2001-01-06 10:46:04)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正红旗下》是我国当代文学、戏剧大师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尽管这只是一部长篇巨著的开头,但我们从仅有的8万字遗稿中已能看清其恢弘的气势,感悟到深邃的主旨、内涵。要将这样一部既反映清末社会矛盾,又展示作者亲情感受,“百科全书”、“风俗画卷”式的小说改编、续写成话剧搬上舞台,它的难度首先在于文本转换和戏剧因素的调动。首轮演出场场爆满的剧场效果证明了编剧、导演的成功。具体表现在:一,形象化展示了原著的文字语言;二,在原著的既定构架下,完成了“义和团”故事的续写;三,塑造了老舍本人的艺术形象。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为了取得这三方面的成功,全剧采用多元叙事技巧的方式,试图表达两方面的情节内容:老舍身边的家事和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国事。它促使观众在交替变换的舞台时空表现形式中,能同时接收戏剧、小说、社会风俗三层面的审美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既熟悉了小说,又了解了清末旗人是怎样“由心底儿烂了”(老舍语),导致大清江山的失落;了解了老舍本人坚韧、幽默的性格风貌。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父亲战死疆场,几乎是潜藏在老舍心中一辈子的隐痛和哀伤。话剧《正红旗下》正是以他眼中的“家事”、“国事”为题材,将这份情思予以形象表达。全剧涉及人物20多个,演出时间近3小时,由于剧本紧紧围绕互为关联的两方面内容展开剧情,使观众毫无冗长感。当剧中男主角福海二哥跪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唤声:“谁来帮帮我们?”时,全场为之震颤,当“老舍”同样跪地时,观众沸腾了,维护民族自尊的强烈欲望被推向极致。剧中宏扬民族精神的主题,依靠一种强大交响乐的演奏方式轰轰烈烈展开。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若以场次分,前三场内容基本为“出生、洗三、过年”,以风俗画似的戏剧场面,牵带出以大姐婆婆家为主的一群旗人众生相,其中包括抱着“铁杆儿庄稼”,只知吃喝玩乐,有一定地位的旗人和以老舍一家为主的普通旗兵。它为全剧宏大历史场面的铺开,作了全方位的准备;中三场以王掌柜得罪牛牧师的矛盾纠葛为主线,逐步将戏剧情节推向高潮;后四场的八国联军攻进皇城、老舍父亲战死、报国寺被毁等,展现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大悲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总的来说,前半部分演绎的基本上是原著内容,小说自身的内在戏剧化因素足以深深吸引观众,编剧的增删部分更是加强了可看性:如,增加了查二爷这一角色,与索老四形成对比。从他嘴里说出“旗人最要脸”,既符合人物“宁折勿弯”的性格特点,又为后场“集体打嘴巴”所表达的寓意相对照,恰如其分;再如,加大了多老大的表演内容,使之成为与正面主角福海二哥相对立的反面主角。老舍原本是将身边的这群富贵旗人作为集体阿Q来描叙,编剧放大多老大形象,只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但遗憾的是,与福海二哥形象的再创造相比,略逊一筹。话剧中的福海二哥,除了原封不动保留老舍作品中的种种复杂心态表现外,还增加了他为外国使馆押车送西瓜的场景,耐人寻味,而多老大形象就显得有点脸谱化,不够立体。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后半部分基本上是新的构思情节。编剧没有按老舍遗稿的最后部分“牛牧师赴宴定禄府” 接着往下写,而是另辟蹊径,以牛牧师面对义和团进京,与教民一起祈祷“临终大赦”为引子,直接切入后场的八国联军反攻,显得比较紧凑。但不足在于,原著中牛牧师作客定府时,面对中国僧人战战兢兢、抖抖索索,这一极富戏剧色彩的细节没有得以表现,致使形象难以进一步开掘,有标签化之嫌。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然而,遗憾归遗憾,无论从后半部分的内容,还是形式看,尤其是其中的“家事”高潮─父亲之死;“国事”高潮─报国寺坍塌,都牢牢奠定了全剧最终成功的基础,体现了老舍未来得及表达的终极关怀,即从民族心理、国民性角度,剖析义和团失败原因的初衷。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若以结构论,“国事”、“家事”犹如交响乐的主调;老舍形象穿插其中的叙述、诠释、评论好比属调,它们交叉奏响,使观众能围绕一个情节,进行多角度的审美思考。全息式的表演氛围有助于观众更贴近老舍本人,更容易体会他要急切表达的爱和憎究竟是什么。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老舍”在剧中,时而以叙事人,时而以剧中人,时而又以评论员身份出场,演员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的表演风格,有利于三位一体角色的展现:当观众一边观剧,一边能听到如缓缓大河奔流的叙述语在陪伴着自己时,会产生一种读夹叙夹议长篇小说的感觉;当观众发现“老舍”与其他角色直接交流时,又会顷刻间觉得涓涓细流般的抒情话音,在低声向自己倾诉,仿佛听到深藏在老舍灵魂隐秘处的心曲,难忘“老舍”在父亲面前下跪、为福海求帮助、向亲人告别等动人场面;当观众看见立于舞台一侧的“老舍”,正幽默而不失冷峻地对众多形象品头论足时,会一边发笑,一边体会他的无奈和酸涩。此刻,观众不由得会去看一眼舞台前方潺潺的水流,它分明就是太平湖,甚至会揣摩到他投湖一刻的所思所想。观众就是这样循着老舍先生的声音、思绪,进入如诗如梦的境界,飘忽空灵,满含悲怆。正是这三者的合而为一,宽厚、刚正的老舍形象被高高大大地树立了起来。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该剧通过“家事”、“国事”,平行铺设的两条情节发展线,在类似交响乐演奏式的结构规范下,各种戏剧元素获得了超越台词,甚至原著小说语言的制约,表现出相对的独立,形成各元素的对应和间离关系,主要表现为: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一、相对存在的三种“时间”态势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观众在欣赏“现在进行时”剧情故事的同时,还能忽而进入“过去现在时”,如“老舍”在投湖后,讲述他骨灰的处理;忽而跨到“过去将来时”,如死去的父亲为儿子预卜前程。这一切使全剧的时间观变得不是绝对,而是相对。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二、随表演移动的无限“空间”区域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福海求助、福海出丧时的幻觉,王十成、多老二、老舍死后的倒叙以及其它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引入,往往都是在流动的空间中运用,以突然的拖延或加速,造成有节奏的层次顺序感,使观众的空间想象扩展至无限。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三、同时吸引观众的三个欣赏层面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叙事技巧在演出过程中的多元化运用,不断刺激着观众的审美兴奋点,使他们能满足三方面的审美需求,即故事情节所组成的戏剧层面;渗透着老舍机智、幽默语词美的小说层面;处处弥漫着浓浓京味的场景、道具甚至声响的社会风俗层面。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总之,叙事技巧的多元化运用,使观众对原著的感情没有因文本的转换而被削弱。相反,开放式的演出程序、多样化的表现手段,更加深了观众对小说的理解,体现了独有的舞台表演个性风格。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然而,遗憾的是,剧本中大量存在的这种表述方式,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的展示,使该剧的演出尚有不足,原因也许一是受演出时间的局限,二是受导演立意上与编剧的某种差异所左右。主要表现在: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一,“家事”情节线不够突出。老舍的这部遗稿曾被文艺评论界公认为是“旗人生活的风俗画卷”、“旗人生活的小百科”等等。他对大姐婆婆、姑母以及周围众多亲人的描述入木三分,剧本已成功将其编织进可看性很强的故事中去,在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老舍家事中表达得很清楚明了,而舞台演出却有所削弱,如把老舍“出生、洗三、过年”作过场戏处理;删去了“多甫天上看鸽子”;将“放花炮”、“讨债”等细节移到幕后等,过分地简化“家里人”形象,不仅有损于老舍原著的风韵,而且不利于女性角色的发挥和全剧风格的统一。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二,老舍形象略嫌单薄。舞台演出中的老舍,主要发挥了叙事人角色的功能,而作为剧中人直接入戏较少。笔者以为,在原著中,老舍将福海二哥当成自己的化身来写。为此,特别有必要加强这两个人物在舞台上的直接交流。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话剧《正红旗下》的多元叙事技巧  三,结尾尚缺升华。全剧最后以众旗人匍匐在大佛像前顶礼膜拜,以定禄出家做和尚为结尾,气氛上显得有点压抑,而原剧本中宗月大师最后被八国联军成十字状捆绑在大佛上的收尾,气势不凡。它给人以记住大清灭亡原因的警示;给人以中华民族在涅槃中新生的暗喻,观众在沉重、悲壮的告别声中,看见中国僧人“享受”着中、西两种方式的“超度”,似乎又一次感受到了典型的老舍式幽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