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十大军事家大结局 |
六,不知所终,神龙见首不见尾
进入郢都之后,阖闾志得意满,有些忘乎所以。
面对郢都的亭台楼阁,面对宫中的美女宝物,阖闾乐得飘飘然昏昏然不知所以然了。
由于楚昭王及其大臣们是仓促逃走,他们的妻妾家眷皆留在了郢都。吴国君臣们便纷纷占为己有。阖闾占下了楚昭王的老婆,伍子胥等人也将囊瓦等楚国大臣的妻妾尽情奸污。阖闾之弟夫概与吴公子山为争夺囊瓦的宫殿,竟差一点发生火并……
这一切令孙武忧心如焚。他数次苦谏阖闾,劝他不要耽于安乐,可惜阖闾此时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对孙武的进谏置之不理。
阖闾入郢转眼已过了数月。这数月间,他不是采取措施安抚楚之民众,整顿军队,收编各地的残余楚军,筹划边防事宜,而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天天在楚王宫中与美女们寻欢作乐,做起了太平皇帝。
这使得孙武进一步了解了阖闾的志向与为人。他大失所望,知阖闾已难以救药,乃萌生退志。
就在吴国君臣在楚都尽情享乐之时,越国乘吴国国内空虚之机,举兵入犯。
同时,楚国流亡大夫申包胥到秦国求兵救楚。最初秦哀公不肯,申包胥在秦廷大哭七日七夜,秦哀公大为感动,乃发兵救楚。
阖闾此时才如梦初醒,忙派其弟夫概率兵拒敌。夫概之兵经数月享乐,战斗力大为下降。夫概与秦军作战不利,怕因兵败遭阖闾处分,竟率军回到吴国,乘阖闾不在国内之机,公然背叛其兄,在吴都自称吴王。
阖闾惊闻后院起火,乃将孙武、伍子胥留在郢都,自己急忙率兵回国平叛。
秦军大举援楚,楚国各地人民怒于吴军在楚国四处奸淫掳掠,纷纷起兵响应。面临劲敌,吴军应战失利,孙武知楚地已不能久留,便对伍子胥说:“我们攻破楚国,驱逐楚昭王,掘楚平王之墓,割戮其尸,亦已足矣!”决定班师回吴。
伍子胥大仇得报,也同意班师回国。
阖闾此时已击败夫概,占领吴都。夫概率残兵逃往楚国境内。
孙武、伍子胥率吴军将楚国府库的珍宝掠夺一空,满载而归。
阖闾亲到吴都城的阊门迎接孙武与伍子胥。虽然破楚后结局不那么圆满,但毕竟是得胜而归。阖闾下令,将阊门改名为“破楚门”以纪念出征破楚之功。
阖闾论功行赏,以孙武为首功。但此时孙武已决定归隐,固辞封赏。
能帮助知己达到复仇目的,并且吴楚争霸中一试身手,“亦已足矣!”
使孙武下决心要归隐的,当然还有对阖闾的失望。孙武感到,阖闾小胜即骄,贪图享乐,乃志虑短浅之辈,不足以成大事。在阖闾的麾下,将不会有更大的作为。而且,孙武曾杀阖闾两个爱姬,于国家用人之际,阖闾虽然隐忍未发,但不见得阖闾不会秋后算帐。所以,孙武当机立断,以回齐国探亲为由辞别阖闾。
他没忘了伍子胥,也劝伍子胥解甲归田,以求善终。可惜伍子胥惑于富贵,恋栈不走。
据说,阖闾见孙武回齐国探亲之意甚坚,只得同意,赠给孙武金帛数车。孙武在回乡途中,将金帛全都散发给了沿途百姓。之后,便不知所终了。
后来,阖闾在对越作战时伤重而死,其子夫差即位,伍子胥最终落了个被迫自刎的下场。更惨的是,吴王夫差听说伍子胥死前扬言吴国将亡,大怒,将伍子胥的头砍下来挂到高楼之上,将尸体装在皮囊里投入江中,还恨恨地说:“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汝骨变成灰,有何所见?”
由伍子胥的悲惨结局,更映照出孙武的明智。能在功成之后全身而退,无愧“兵圣”之号。
由于吴军破楚回师之后,孙武的行踪便史无所记,所以,关于孙武是何时引退的,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破楚之后,孙武见阖闾日益专横,拒谏饰非,遂悄然隐遁山林。
一说是孙武一直在吴国为将,于辅佐吴王夫差灭越之后,因为对好友伍子胥的惨死十分寒心,这才息影深山。
对于后者,于史无据,不足为凭。笔者以为,以孙武之见微知著,不会等到伍子胥惨死才萌生退志。他在破楚之后不久即归隐林泉,从此不知所终,这才是较为合理的推断。
那么,孙武到底归隐何处呢?
大体上有两种可能:
一是孙武回到了故乡齐国,在那里安享天年。主要理由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有句话:“孙武既死,后百有余岁有孙膑焉。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阿即今东阿,鄄即鄄城,皆在山东省。既然孙武的后代生在齐国,那么,孙武应该回到了齐国。
二是孙武其实没离开吴国,仍在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县)隐居,活到七十五岁而卒。主要理由是《越绝书·吴地传第三》载:“巫门外大冢,吴王客、齐孙武冢也。去县十里,善为兵法。”既然孙武去世后葬在吴都城郊的巫门外,那么,他自然是在吴国隐居无疑了。不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越绝书》乃后汉人伪作,不足尽信。
笔者以为,孙武既然下决心要躲避吴王、归隐林泉,不再参预世间纷争,必会飘然远去,绝不会仍在吴都的郊外定居。如此说来,他返回故乡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1990年5月,孙武的故乡——山东省惠民县人民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军事家,在县城文化区内孙氏宗祠遗址上开始动工修建“孙子故园”。
“孙子故园”为一园林式建筑群,于1992年4月竣工。总占地面积为4万平方米(合64.5亩)。园内以孙子塑像为中心,两侧为孙子书院和孙子博物馆,孙子塑像背后是一面《孙子兵法》残简影壁。
孙子书院是孙子故园的主体建筑之一。位于乐安湖北岸的中部。占地面积2843平方米,整个建筑为我国传统组群式轴线对称的仿古清代建筑结构。建有正殿“兵圣殿”,内置高2.3米、重2.5吨的大型孙子坐式铜像,气势非凡,形象生动。孙子故园北门广场还有座石雕孙子塑像,高8米,重30余吨,基座上有郭沫若题写的“兵圣孙武”四个大字和惠民县人民政府关于孙武生平的四言铭文。
距孙武的时代已有两千多年了。在这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里,我埋头于故纸堆中考察孙武的一生,既为孙武的明哲保身感到欣慰,又为孙武未能遇到有雄才大略之君、将其平生才学发挥到极致而感到有点怅惘。
也许,不知所终,正是孙武最好的结局。“神龙见首不见尾”,最能引起人们的景仰与暇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