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 |
有恒产者有恒心
李钟琴
几年前,曾显赫一时的巨人集团“忽剌剌似大厦倾”。几年后,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在痛苦的反思后说了这样一段话:“在巨人集团股份中,我个人占90%以上,但自己也说不清,财务部门也算不清。其他几位老总都没有股份。因此在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意见。由于他们没有股份,所以他们也无法干预我的决策。”
也就是说,巨人集团的资产基本上是史玉柱一个人的,其他公司成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不过是公司的雇员,在他们看来,公司财产的增减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所以,史玉柱决定的事情,不论对错,大家都无法干预,也不愿干预。可能大家都这么想:公司是人家史玉柱的,赔挣都是他的,他愿怎么做就怎么做,与我何干?
利益与责任的分离,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必然导致公司员工对公司财产的漠然。美国石油大亨保罗·盖帝经常到各个油井去巡视,每次都发现浪费现象严重,而且工人消极怠工,冗员大量存在。他多次要求各油井的负责人杜绝浪费,开除冗员,但总不见效。于是他向别人请教,那人只说了一句话:“那是你自己的油田。”
真可谓一语中的!保罗·盖帝立即向各油井的负责人宣布:“油井收益的25%由各位全权分配。”此后,各个油田立刻变了样,不仅杜绝了浪费现象、消除了冗员,而且产量大幅增长。保罗·盖帝由此成功地创建了自己的石油王国。
史玉柱的失败与保罗·盖帝的成功,可能有许多客观与主观原因。我想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该使企业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达成这样的共识:我是企业的一分子,企业有我的一部分。要让职工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收益成正比。而不是大锅饭、平均主义。
孟子有句名言:“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意思是一个人若有自己固定的资产,则具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若没有固定的财产,就不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孔子所说的“天下为公”应是实实在在的,这个“公”字人人都有份,而不是无人为之负责的空洞的“公”。我想,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经济制度下,必须调动人的积极性,要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既有“恒心”,也有“恒产”。我们在国企改革中试验的股份合作制、经营者持大股,以及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都是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尝试。不论是公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如果不改革和完善产权制度,都是不得要领的改革,都难免会陷入山重水复的困境。
前一篇:可疑的“保送”
后一篇:拙劣的《大宋提刑官》主题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