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谈房论地 |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与稳定房价的冲突
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措施中,政府一方面实行了土地招拍挂的政策,目的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却提出了要稳定不断上升房价的政策措施。这两者有何冲突呢?先让我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来说明。
2004年,郑州市土地开始实行“招拍挂”,使房地产土地价格大幅上涨。原来土地实行出让制,每亩土地只有10多万元,而实行“招拍挂”后,每亩地拍到100多万元已经很普遍。资料显示,2005年郑州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415. 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了18.1%,而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买地的费用为33.3亿元,比上年增长了44.8%,购地费用在开发投资中的比重占近1/5。
采取招拍挂的方式,目的是增加土地交易的透明度,增加竞争,使土地以市场价格出让,得到资源的优化配置。采用招拍挂的方式无疑是公平、公正的,也比较符合市场规则。
政府通过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虽然取得了更多的土地收入,增加了土地的透明度,但这一切的实现是有代价的,这种巨大的代价是让普通的购房者承担了。而政府的利益不但得到了维护,而且还增加了财政收入。
由于土地政策的改变,开发商获取土地的直接成本必然增加,土地取得成本被开发商通过成本传导机制转嫁给了消费者,进一步导致房价大幅度、快速上涨,市场上商品房的供应量减少。政府收入的增加是以老百姓的购房成本增加为代价的,开发商在此过程中利益不但未受到任何损失,反而通过搭便车,获得更多的利益,加重的只是老百姓的购房负担。
在普遍采用协议出让的时代,虽然存在不透明、不公平、甚至腐败的情况,但是,由于土地实际上掌握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和乡镇政府手里,多种源头供地,形成一种自由竞争的局面,市场力量在其中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地价比较平稳,甚至略有下降。
国家宏观调控11号令出台,推行土地储备制度,中途改变游戏规则,打破了原有的供求关系和事实上的自由竞争机制,形成土地垄断市场,导致地价上涨,再加上不少地方政府有意采取供地“饥渴政策”,人为地限制土地供应量,抬高地价,获取垄断高额收益;有些地方政府更是纵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土地拍卖交易中哄抬地价,然后再给企业以其他补偿,使地价急剧上涨。
这种土地出让方式显然造成了土地价格的上涨,这与宏观调控政策中要降低住房成本、稳定房价的目标无疑是冲突的。土地成本在住房建设中占据较大比例,土地成本不降低,住房的整体价格很难稳定。
特别推荐:
http://blog.sina.com.cn/u/488d61e1010007wq
http://blog.sina.com.cn/u/488d61e1010007vz
http://blog.sina.com.cn/u/488d61e1010007ve
http://blog.sina.com.cn/u/488d61e1010007u7
http://blog.sina.com.cn/u/488d61e1010007sr
http://blog.sina.com.cn/u/488d61e1010007rj
http://blog.sina.com.cn/u/488d61e1010007pz
http://blog.sina.com.cn/u/488d61e1010007op
http://blog.sina.com.cn/u/488d61e1010007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