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论时评 |
“欧”盛行,“中”何在?
我们面对汹涌而至的欧洲化浪潮,是选择奋力反击,还是被这浪潮淹没呢?最可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一浪潮早已袭向了我们。我们只要环顾我们生活的城市的周围,便会发现欧式化的生活理念正在给我们洗脑。许多人吃的是牛肉、沙拉,喝的是鸡尾酒,过的是圣诞节、情人节。建筑商们追逐着人们的狂热心态,把一个个楼盘包装的全是欧洲式的建筑样式,楼盘的名字也是煞费苦心地引用欧洲的地名、人名、典故,好像要是用上几个巴黎、欧洲、皇家等之类的字样,我们便都和欧洲贵族们一般高贵、富华。事实上我们是在用封建的意识和帝国的心态来理解现代化的生活模式。
为什么欧洲浪潮能如此汹涌呢?正是因为中国现阶段的特色是财富的突然暴涨,钱的来路决定对钱的态度,人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钱花起来会很认真、很节俭。如果钱一夜之间到来,或者干脆不知道从哪儿拿来的,就会乱花。暴发者的心态就是用金钱价值来衡量一切。把楼盖的豪华,装饰得壮丽,还有街上的广告都是以欧洲富人、皇家的消费模式引导时尚和潮流。
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也被这种欧式浪潮给洗脑了,使我们的城市生出了一个个城市景观的怪胎。太多的城市在建造大而无当的景观大道,建造无病呻吟的广场,到处充斥着欧洲设计师们倾倒的垃圾景观,奢华的、封建的、帝王时代的建筑物充满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国很多城市广场出现欧洲巴洛克式的广场,出现一元化的建筑语言,只有一种图案,一种对称格局。这种风格在欧洲象征君主王权,就像中国帝王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一样,有一条非常严谨的轴线。
科学地建造城市不仅仅是造一个景观、一座大楼、一条大道和广场,要关注和解决城市的社会问题,关注城市的生态环境。首先专家科学理性地分析城市的构造和功能,然后要有公众的听证,体现市民的需求,而不仅是市长的意志。判断建筑景观好坏有两个标准:一是不是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人的。二是不是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有利于环境负荷的减少。我们应该承担起设计和协调中国人地生态关系的重任,再造安全、健康的秀美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