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腾讯入股小米,只有你想不到,没有BAT做不到!

(2014-03-27 21:40:54)
标签:

it

分类: IT互联网

    全宇宙都不能阻止BAT了,BAT并购大战已经让人目不暇接!刚传出腾讯入股优酷土豆,今日又传出腾讯入股小米。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BAT做不到。

     一切并购都在你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接下来战局还会如何发展?

     GOOGLE生产GOOGLE眼镜,乐视生产智能电视,互联网全面接管硬件行业,进而全面接管传统行业。未来长期最主流的一句话是互联网思维,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所有的传统行业。

    小米接下来要做中国的Tesla,这个简直令人疯狂。因为汽车是比手机和电视更令国人振奋的产业!也只有做汽车,才有可能让小米从100亿美金市值做到1000亿美金的增长空间。

    那么阿里该怎么办?跟腾讯一出手就是顶级的大手笔风格来说,阿里的收购显得有点小打小闹了,不在一个层次。阿里未来可能会被腾讯远远落在后面。也给阿里献上一计,阿里趁着手里有大笔现金,干脆直接一步到位收购Tesla得了!

    当然,首先要做的是拿到一张移动互联网的入场券,能做到可能是:1、控股新浪微博,重新打造微博。2、收购陌陌,侧面冲击微信。3、入股360。4、入股UC浏览器。


    腾讯在学习杰克韦尔奇,阿里在学习盛大,百度在自练神功。


—————————————————————

《智能硬件里程碑?腾讯小米的合体YY》


今天,朋友圈开始陆续散发出消息,称腾讯即将入股小米。更是有马化腾已加入“小米高管群”的微信群对话截图流出(很可能是恶作剧)。有传言称马化腾带队莅临小米科技旗下的小米网络参观,小米官方微博则显示,今天有贵宾招待,事后被证明是政府部门领导。不过,PingWest等媒体对Q米合体事宜却信誓旦旦。


腾讯进入智能硬件行业意义深远


腾讯已陆续拿下搜狗、京东、点评,最近有消息指出,腾讯将视频业务打包给优酷土豆,获取后者20%左右股权。


相比电商、视频、搜索等垂直领域来说,腾讯投资小米的意义更加非凡。小米是中国最有未来的智能硬件公司,是中国的苹果,前途不可限量。腾讯如若进入小米意味着它将进入智能硬件。此前腾讯重点是从线上走到线下;现在则是从软件涉入硬件。就算不投资小米,这也是迟早要发生的事情,因为,这是大势。


在腾讯WE大会等场合均腾讯已不断流露对智能硬件的“兴趣”,但一直在谨慎观察之中。腾讯曾经推出小Q投影、智能企鹅玩具,微信也有与友宝、海尔空调等硬件厂商合作。小米无疑可以成为其智能硬件布局的加速器。小米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供选择的智能硬件合作对象,它一度被认为是中国未来的五大巨头之一:百度、阿里、腾讯、360和小米,现在各家差距正在被逐步拉开。如果Q米合体,格局则是天翻地覆。


马化腾已经完成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布局,掌控中国互联网世界的半壁江山,从社交到门户到搜索到浏览器到视频到地图到应用分发再到电商,O2O、支付,无所不包。此前腾讯已战略投资金山网络,这是腾讯与小米合作天生的媒人。而雷军本人也是谋局大师,已经有近乎完善雄厚惊艳的阵营。腾讯与小米联姻,是一个性感的合体,几乎无人能敌。


智能硬件生态忽然热闹,引爆点到来


今年智能硬件生态已经陆陆续续热闹起来。


Google收购Nest不久,Facebook便以20亿美金的价格收购了Oculus,一个一年半以前还在众筹的虚拟现实头盔。


阿里组建了SmartTV联盟,投资中国最大的白电企业海尔,前不久则与美的战略合作,在冰箱、空调等设备上推进智能化,阿里是云,家电企业是端。


百度在智能硬件领域布局则更早。百度云笼络咕咚等可穿戴设备厂商,为可穿戴健康设备推出了专有的云平台Dulife。除此之外,百度还有为数不少的消费级智能硬件产品,包括小度WIFI、小度路由、百度影棒、传说中的百度EYE这一智能眼镜产品,以及i耳目这样的云摄像头。其旗下的爱奇艺则与TCL合作推出TV+智能电视品牌,今年百度还投资了智能家居企业海眸科技。


今天绯闻的主角小米,则有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小米盒子、小米随身WIFI、智能路由、移动电源及手机配件等一系列产品,最新的传言是,小米要做中国的Tesla。


在智能硬件领域积极进取的,除了这三个表现突出的巨头,还有360、京东、迅雷等玩家,以及无法列举的智能硬件创业者,他们在深圳,在北京,在广州,在上海,甚至在四川。互联网全面接管硬件,催化剂效果明显。


互联网巨头必须与智能硬件玩家结盟


互联网玩家真的可以颠覆传统智能硬件世界的秩序?不断试错、快速迭代、用户体验、免费模式,这是互联网玩家们信手拈来的关键词,已经被智能硬件模范和互联网思维的代表人物雷军归纳为“互联网思想”。


这些思想在智能硬件面前,却有碰壁之痛。硬件与软件有着完全不同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进入门槛高、生产周期长,试错成本高,增值服务难,如何快速迭代,如何趋于免费,市场不会给你太多试错的机会。


可以看一下土曼智能手表,用互联网方式开展社会化营销效果十分好,但是真正的硬件研发却还是依赖传统的资源和渠道,依然未能跳出传统硬件的轨迹。最终,产品迟迟难以谋面,一再跳票不说,一些用户拿到手之后也感觉离预期有差距,例如续航能力。


互联网巨头自己做硬件,也力不从心。可以看到百度、阿里更多是以合作的模式进入智能硬件领域。小米则有这样的能力,它是互联网公司,也是硬件公司。


互联网巨头有用户、资金、云等资源,有整合产业链、云+端、软+硬的能力;其硬件产品加载自己的互联网服务,真正可以做到不靠硬件盈利。互联网巨头还掌握着智能硬件玩家梦寐以求的渠道,不论是营销还是电商。小米与微信、QQ空间联合起来做的一些营销活动互补效应十分明显。


互联网企业与硬件公司的合作模型也是小米与腾讯的互补空间。


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并不多,除了应用分发、主题市场这样的基于MIUI的服务之外,小米支付、小米电商还是初生婴儿。媒体、视频、搜索、O2O、门户这些业务还没开始。小米有强大的粉丝群体和号召力,如果不加载更多服务显得十分浪费。腾讯业务齐全,可以加载到小米。


小米一直在做硬件,如果靠自然增长来扩展到其他互联网服务领域,还需要假以时日。而智能手机高速增长期已过,小米需要寻找新的“爆点”,可穿戴设备这样的探索性业务在短期内不具备爆点的特性,腾讯则是。


对于腾讯来说,从软件下沉到更有控制力的硬件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Google、Facebook和微软都在像设备下沉,百度、阿里也十分积极,腾讯自身的智能硬件业务则几乎空白。


因此,逻辑上来看,腾讯与小米走到一起,是大概率事件。


互联网巨头正在以鲶鱼的姿态进入智能硬件这个圈子,加速这个世界的改变,带领我们进入硬件的新时代。小米和腾讯的联姻如若属实,将是智能硬件的里程碑。


作者微博@互联网阿超,微信SuperSoft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