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忘掉电子书,发展电子参考资料

(2008-07-05 18:34:43)
标签:

电子书

电子参考资料

书籍

数字出版

德勤

it

分类: 数字出版

管电子书在2008 年可能不会大行其道,电子参考工具可能会赢得吸引力。2008 年初,已经没有多少媒体形式还没有数字化了。全世界成百上千万的人们正消费着电视、报纸、广播以及分类广告的数字化版本。
    最后幸存的模拟内容堡垒之一是书籍。至2008 年末,书籍仍然以纸质的为主。对于休闲阅读而不是用于研究和工作的书籍来说,尤为如此。电子书——用来容纳并呈现数万本书的内容的设备——至本年年底也不太可能取得大众市场地位。电子书要实现商业上的可行性存在许多不同的障碍。价格是一个主要的困难21。标准的纸质书价钱可能不过几美元而已。过去的几年中推出的电子书定价为数百美元。然后在此之上还有内容或者订阅的成本。

技术则是另外一个问题。进入电子书的技术在迅速改进。最新的电子书具有高分辨率的屏幕,可以实现几乎与墨迹相媲美的清晰度。数字化存储已取得如此重大的进步,以至于一本电子书可以装下整个图书馆,或者甚至是好几个图书馆,这在很大程度上类似于MP3 播放器可以让人把整个音乐库携带到任何地方。这种设备可以制作得能够防震,甚至能够防水。
    但是与纸张进行竞争颇为困难,与以书籍的形式出现的纸张竞争则更为困难。纸张对于书籍这一用途来说尤其适合。纸张使得书籍——尤其是平装本——与目前见到的电子版本的对应物相比更加容易携带、更紧凑、更耐用而且更容易处置。
    但是2008 年以及未来的数年中电子书为大众所接受的最大障碍可能是对于传统的纸质书的深厚感情,这一感情深深地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中。
技术不论其多么完善或者多么廉价,可能无法与我们对于书籍的感情依恋相竞争。毕竟,人们是从小的时候就开始读书的。

书籍与电视和报纸不同,很少会被年轻的一代所忽视。多数人都更愿意展示他们的藏书,而不愿意把自己囚禁在数字化牢狱中。拖拽功能可能会对音乐收藏有意义,但是对于书籍来说可能就显得荒谬。诸如搜索之类的数字化功能可能几乎用不上。

事实上,某些媒体看来似乎在一定时间内仍保留纸质的形式,书籍、消费类杂志以及通勤者夜读的报纸是那些仍旧以模拟格式存在的媒体形式的例子。

尽管数字技术与书籍竞争可能并不值得,将文字数字化有着不容置疑的、业已证明的价值。毕竟,2008 年初已有广泛的学科、行业和主题的商业及学术文本以数字格式提供并普遍地以数字格式消费。但是商业或学术文本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书籍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一说到后者,多数人所想到的都是小说、人物传记和文集之类的读物,通常情况下都是从头到尾阅读的。而前者是功能性的,通常作为参考资料,很少以线性的模式消费;事实上都是需要特定的信息的时候才去查询26。

因此,参考文本也许最适合电子化。为待命的医生提供数万条医疗记录搜索的能力27,为法庭上的律师提供数年的案例参考的便利,或者为实验室中的科学家提供对相关研究的访问途径,都可以实现其价值。通过便于携带及搜索的功能让一间装满文本的房间变得更有用处,可以实现可观的价值。

德勤评论
尽管将文字数字化具有重要的优势,但是并非所有文本经过数字化之后就更加有用或者更有价值。已经处在或者考虑进入电子书市场的公司应该首先考虑哪些文本加以数字化后能够更有价值而不是不得不低价出售。
电子文本展示设备的名称也很重要。鉴于人们对于纸质形式的书籍的情感依恋,考虑另外一个名称来描述书籍的电子对应物可能会更好。由于通过电子化而受益最大的文本为参考资料,电子参考资料(e-Reference)也许是个更恰当的名称。

供应商还应考虑数字化能够实现增值的方法,并由此将它与传统形式的书籍区别开来。诸如连接性、搜索或手写识别等功能都有助于实现这一目的。但是这些功能应该只能在可能会用到的情况下才予以实施,例如:是否需要WiFi 连接来让包含医疗案例或者法律判例的电子参考资料保持最新状态?仅仅由于存在可实现的功能就增加这种功能(从网络浏览器到电子邮件),可能面临这样的风险:创造出一款从形式、价格或可靠性上都无法与笔记本电脑区别开来的产品。
    专注于纵向市场可能会要求针对特定行业的设备定制。医疗专业人士可能需要密封的、容易擦拭洁净的设备。而工程师和建筑师则可能更偏爱牢固而不易损伤的款式。电子参考资料行业还应该特别注意盗版的问题。数十年以来,由于印刷成本高而且即使在合法的书业市场中可实现的边际利润都很低,书籍很少能引起造假者的兴趣。但是数字书籍可能会成为总体而言更加容易盗版的目标。

                                  德勤 《科技、传媒及电信行业2008 年发展趋势预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