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的化疗正在进行中,无明显特殊反应;“国家重点学校”的评估已经通过,有了阶段性的结论;300万元的国债资金有了眉目......这些07年的关键词似乎都有了着落,我终于可以舒口不长不短的气了。休博期间,博友们的默默关注和友好的疑问,都是对我的鼓励,在此一并感谢。)
这两天在北京参加“全国首届食品与药品安全论坛”,期间中央音乐学院的一位女士,居然将出席论坛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曾志的姓读错,把卫生部老部长钱信忠念成“钱忠信”,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齐谋甲念成“齐甲谋”,香女的臭口闹的会场一片窃笑声,倒是“国家食品药品形象大使”、台湾演视明星寇世勋低调和流畅的表达,发挥了点卤息沸之功,平息了唏嘘。
实在无聊,小偷样从人民大会堂溜出来看车展去了。
这是北京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性的车展,我却是第一次光顾这种国际性的展会,会场外人头攒动,交通警察、武装警察、保安、军人,场内前胸贴后背的游客的场面,是我始料不及的。昨天是专门媒体开放日,不对外开展,正当彷徨时刻,巧遇《楚天都市报》的郑记者,他的同伴没到,多出了一张通行证,成全了我的好奇心。
虽然只对记者开放,但是依然是黑压压的人,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各有台位在进行现场直播,各路记者的长枪短炮,比过去水利工地农民的扁担还要多。我没想到干记者这营生的会多到如此的田地,更没有想到店大欺主的规则,在记者这行当也淋漓尽致地把品级区分的丁是丁卯是卯。法拉利的主接过《大河报》的记者送上的名片,半个屁都不肯放就扭过脸去了,倒是《中国汽车报》这些大而专业的媒体,一逮一个着,热脸热屁股打得火热。
今天是展会对公众开放的第一天,观众比昨天更多,但其中真正为买车而来的恐怕微乎其微,过多的是如我这般看热闹的穷鬼,既买不起车,也没有多少汽车的专业知识,只是逮个机会见识一下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罢了。虽然目下的中国已经没有一辆严格意义的国产车,但是纯外国车、顶级车和国内的杂交车,所享受的看客的礼遇,还是有天壤之别的。这其中既有技术含量的因素,也有车模的缘故。
“昌河”家族展台的声音特响,让人联想到街面上“清仓大甩卖”叫唤,虽然嗓子眼冒青烟,也没有留住多少人的脚步。法拉利这些纯外国种,一方面以其品质和奇形怪状的外观,不动声色地勾引着我们的眼球,另一方面用昂贵的价位打压着我们的自尊。
车展上两个突出的现象最为玩味。所有有车模的展位,都是各类相机云集的地方,没有相机的也举着手机,用豪饮的秀色,勾兑囊中的羞涩。车模也有中外之别,“外模”大都很吝啬笑容,目光并不游离,神情不为外力所动,肢体语言程式得有些老道。“中模”的笑容,一个比一个灿烂,一个比一个有人情味,特善于平衡看客的激情,谁要是给声招呼、做一个手势,她都会转过身、扭过脸,对着你的镜头放电。中外车模的差别在于,“外模”的职业感浓厚一些,真正是人车一体了,车模不再是车的招贴,人的行为演绎了车的灵魂。老爷车的展台上,一位有些年纪的车模,庄重、华贵的风度,硬是把尊贵和霸主的色彩图满了车的周身,这比“奇瑞”集团把一个弱不禁风的窈窕淑女匹配给它的一款越野车要妥帖的多。其次,几乎大半看客的手里都提着各公司派送的大大小小的资料袋。许多人只要是到了一家公司的展台,都会挤过去索取一份,大袋装中袋,中袋装小袋,层层叠叠。商家图的是你知道他知道大家都知道,这些看客图的是急用或者来日的实用,相得益彰,各有所得。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