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广东商学院是广东省重点建设的一所本科院校,包括广州本部、三水校区、增城华商学院三个办学点,目前有师生20000多人,其中,教授200余人,副教授近500人,有40多人本科专业,16个硕士点,三个省市文科重点研究基地,是目前广东省内财经商科类各专业最齐全的本科院校,涉及零售、物流、国际贸易、会展、旅游、电子商务、广告策划、市场营销、酒店、餐饮、连锁经营、专业市场管理、商业街管理、购物中心管理、商业地产、商业规划、物业管理、商务策划等各个方向。这里还有全广东唯一的省级重点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级的管理教学实验中心。校本部位于广州琵州,与亚洲最大的展馆——广交会新会馆毗邻而居,隔路相望!
理论上讲,广东商学院生长在广东这块全国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尤其是商贸流通业最发达的热土上,理应成长为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商科院校。因为它既有无比优越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强大的人才需求,又背靠广东省各级政府和企业界强大的经济实力,虽然不一定非得北京、上海的商科院校强,但也没有道理比浙江、辽宁、江苏等省市的商科院校差。全广东处处充满商机,这里的商学院怎么可能没有机会呢?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以这样那样的遗憾,客观事实上,广东商学院虽然在广东省内是唯一的省属重点财经类本科院校,但在全国它属于二流的院校。它原来在商学领域的诸多处于领先地位的学科也在过去一段时期内衰落或受冷落了。过去十多年中,尽管广东新兴的管理领域和现代服务业快速扩张,但实际上广东商学院相关的学科建设却严重地滞后于实践需要,可以在广东工业化浪潮中,几乎整整丧失了一轮大发展的机会。总之,广东商学院与它所处的商业环境、区域经济实力、珠三角巨大的商科人才需求等严重不匹配。
这种不匹配的背后,折射出多种现象,例如广东高校教育资源分配中的不平衡、高校领导中对主流学科的理解及选择等。不容否认,这些年来,广东商学院在原院长吴家清时代,法学相关学科确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学校整体也获得了巨大发展,我所在的流通经济研究所也在高速成长,但由于专业的局限以及现有教育和学术体制的约束,各类商学相关学科的发展难免不同程度地会受到一些影响。吴教授虽然一直在辛勤为商学院的发展想方设法,努力治理,但受到其本身专业所在的学术圈等因素的约束,他作为一个法学专家无法代表学校在各类与商学及经济学相关领域获得足够的话语权,进而难免在大大小小的学科建设相关活动中被边缘化。我不否认,学校的硬件设施等因素是影响高校学科地位的重要因素,但在一个学校处于成长过程中以及不确定的办学环境下,一个大学校长的专业背景常常对学科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们期待,随着王华校长的到任,在继续巩固学校法学学科的优势的背景下,广东商学院能迎来一个商学(大“商学”包括管理学,小“商学”主要是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各学科专业)和经济学大扩张时代的来临;我更深切地地期待着王华院长--这个既有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浓烈的商学传统基因且至今仍然担任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的商学领域的专家,又任职过广东金融学院院长进而对现代服务业有较多理解的教授,能把广东商学院带入全国一流的商学院行列,并不断打造出商学领域的新优势,缔造广东商学院更加辉煌的未来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