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用现象学还原处理哲学论文

(2025-04-22 13:17:16)
标签:

胡塞尔

现象学

哲学论文

时髦的空话

strongart

分类: Strongart之思想随笔
    最近挂了几篇B站知名帽子学者的哲学论文,基本上都是时髦的空话得了得,有一条评论说得很中肯:观点堆砌+时髦话题,既没有尊重使用的理论,也没有尊重研究的主题。下面Strongart教授就来对它们做一个现象学还原,争取把它们给打回原形。
    现象学还原可以分为本质还原与先验还原,本质还原主要看文章的内容,先验还原则是猜作者的思路。然而,大部分人喜欢不懂装懂搞社会学还原,看文章是谁写的,是什么教授是什么博导,文章发在什么等级的期刊上等等,这些其实都应该放到括号里面。只有先把这些干扰项悬置起来,才能回到现象学的原初状态。
    一般来说,期刊上的哲学论文大都云雾缭绕,很难一下子看清楚,好在我们的本质还原有一定的方法,那就是自由变更:这一套理论放到其他地方行不行?如果好像都是差不多的样子,那么很可能就是时髦的空话得了得。对于简单的情况,我们可以这样直接还原出来,比如总有人喜欢说“一分为二看问题”,再绕回到它要强调的地方。这个“一分为二看问题”好像到处都能掺合,结果就变成了一种推销商品的话术。当然,大部分哲学论文很难还原到底,经常是终止于某个文本上面,而这个文本是众说纷纭解释不清楚的,结果也就不了了之了,他们还会欲盖弥彰的把这类文本叫做“经典”。如果整篇哲学论文都是还原到所谓的经典上面,没有一个能够直接落地解释清楚的,那么它很可能就只是一些时髦的空话。
    与本质还原相比,先验还原要更难一点,只有境界高的才能看出对方的意图。好在国内的哲学老师大都思想朴素,受到比较多的马哲影响与哲学史训练,经常是爱屋及乌的推崇黑格尔。一般来说,他们就是先做好翻译跟着老外走,回头再站在马哲的角度上轻轻拍两下,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高级的东西,这里真有不少高级的东西,但多半也是被他们浪费掉的。
    最后,像这样的现象学还原,其实就是相当于恢复出厂设置重新格式化。如果对科学做这样的还原,恐怕就会一下子元气大伤,至少也得倒退个几百年,但对于那些奇形怪状的哲学文本,可以说是认真读你就输了,确实是需要狠狠的还原一下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