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陶哲轩劝退证明大猜想

(2024-09-22 12:54:29)
标签:

数学猜想

哥德巴赫猜想

陶哲轩

教育

strongart

分类: Strongart之思想随笔
      最近在B站看到一个视频,讲不小心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怎么办,其中提到陶哲轩主编的JAMS杂志,感觉基本上就是在拿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来劝退:没有学校背书认证的话,就不要想去证明什么大猜想了。
     对于大猜想,杂志的审核标准是最高的,发过来的稿件就要是最终版,其中不能出现任何(数学或其他方面的)错误,还不会有重新修改的机会。言外之意,如果其中有个小BUG,这个稿子可能就废了,然后审稿人把这个小BUG修改了,猜想就可能会变成他的成果。一般来说,不太可能完全没有BUG的,看现在出版的很多教材专著,作者的主页上都挂着长长的勘误表。更有甚者,如果审稿人自己错了,给你来个莫须有的BUG,回头你的稿子多半还是废了,似乎根本没有辩解的机会,基本上就只能寄希望他们的职业道德。
    其次,你还要遵守职业的写作标准,必须用LaTex之类的标准格式来提交论文。人家都已经证明大猜想了,你还在挑什么八股文的格式,让他干这个编辑的工作,其实就是不相信他能证明猜想。以前有搞科普的把Latex排版作为是不是专业的标准,原来是跟陶哲轩学的啊,真是拿根鸡毛当令箭了。
    最可笑的标准是要对过去的文献有充分的了解,就是说要把前人的工作梳理一遍,甚至还要说明他们的证明中有什么问题。这个好像是把数学当文科了,我自己把问题做出来就好,至于别人为什么没做出来,和我这个有什么关系呢?据说高斯一晚上想出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图法,还以为是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题,恐怕他也没机会去梳理前人为什么做不出来吧。其实,这个就是在筛选自己人,如果你的学校有个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小组,那么这些前人的结果就是老生常谈,反之要自己来整理文献就麻烦了,大概只有科普家要蹭大猜想的流量,才会对此类失败的结果如数家珍。
    说到底,这些标准是要有个背书的,先证明你有比较高的水平,免得低水平的民科太多,会浪费审稿人的宝贵时间。若是哪一天,民科也学会的Latex之类的,他们又会想出一些新的标准,好劝退那些不自量力的人。然而,总有一些比较傻的人不理解其中的精神,看到什么就以为是什么,然后就真把这些装模作样的标准给当真了。
    事实上,大数学家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总有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有一个超过博士的时候,学校就可以白捡一个博士,有一个超过教授的时候,更是可以白捡一个教授。只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学校好像连白捡都不会,非要自己来考试量产,结果让丘成桐说了句大实话:落后了世界八十年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