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要带你们算圆周率
(2024-09-01 12:43:07)
经常看到有人对国内的哲学教育不满意,说他们主要讲的是哲学史,这是因为教哲学的老师大都是文史哲,甚至连分析哲学都是文史哲教的。
有人可能会想,是不是因为文史哲不讲逻辑,其实也有文史哲在装模作样的讲逻辑。在Strongart教授看来,文史哲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能直面哲学问题,中间总是要隔着一层,把哲学退回到历史文化的层面上。比如提到“创新”的时候,文史哲会整理哲学史上对创新的看法,然后煞有介事的扯出一大堆玩意儿,有意无意的透出一股外行人的气息,真能创新的人最讨厌这样的空谈家。
据说古希腊柏拉图学院门口有个牌子“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但文史哲还是好意思走进去,因为对他们而言这就是一个牌子,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解读这样的牌子,有点像现在的自媒体营销号,一个篮球博主可以完全不会打篮球,只要剪辑解说一些球星的视频就好,最后提高的都是吹牛扯蛋的能力,我们的文史哲基本上就是一个比一个能吹。
有人可能会疑惑,这是不是说不要学哲学史啦?其实,哲学史就像是圆周率π,大多数情况下知道π≈3.14也就够了,大致相当于通读一遍《西方哲学史》(比如张志伟的视频),了不得再往后面算两位π≈3.1416,相当于把几个重要的哲学家强化一下(比如康德哲学可以看邓晓芒的视频)。然而,我们文史哲非要把它算到几十位几百位,甚至还要背下来学法文德文,明知道它是没有底的,却非要刨根问底,因为他们不会证明π是无理数。从本质上说,那种水平上不去的人,喜欢把低层次的标准极端化,这就叫做低标人。
实际上,哲学史就是一个知识背景,相当于一身基础装备。如果是绝顶高手,他基本上可以不用装备,但普通人还是有点装备比较好,但也不用对装备过分苛求。那种一定要求多好装备的人,多半就是自身的水平不行,普通学问还能靠经验来弥补,但对哲学而言意义不大。说白了,哲学的发展就是找个脑瓜子好使的人,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思想,文史哲显然是不属于此类。
对于文史哲而言,高深的哲学是玩不起的,一般可以选择向下兼容,讲点历史文化教育经济之类的(别讲玄学!),或者干脆像网红那样一个一个扯过来,看观众到底喜欢听哪个部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