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质的尽头是建构

(2024-08-14 12:58:12)
标签:

文学理论

本质论

建构论

教育

strongart

分类: Strongart之思想随笔
    我们可以有私人数学,却很难认同私人语言,主要是因为数学有比较强的逻辑关联。对于新造的语言符号,如果是理据性强,那么可以作为一种私人准语言,但若是主要体现符号的任意性,那就只能作为一种个人记号,除非是被广泛认同且使用,否则就算不得是私人语言。
    私人数学与私人语言主要体现了本质论与建构论的差别。本质论就是说这个东西是有本质的,满足其本质条件就可以成立;建构论则认为找不到这样的本质,就是靠着人群的认同建构起来的。比如Strongart教授的教授,本质论认为有真才实学,能讲高水平课程的就是教授,学校里只会上水课的最多也就是讲师;但建构论会认为学校里评的“教授”才是教授,甚至有人说我自己给自己评了个职称。
    数学就是本质论的典型代表。维特根斯坦早期就是坚持本质论立场的,但后来改变了这个观点,提出了一个‘家族相似’的概念。所谓家族相似,就是一个家族的人彼此长得有点像,可能是眼睛,也可能是鼻子,但找不到一个绝对的相似点。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是反本质论的,难道它就是被建构起来的吗?显然也不是,只不过是找不到一个明确的强本质,只能泛泛说是有一定的遗传特征,个人认为可以把它叫做准本质论。理想的状态不容易达到,但我们也不要轻易放弃,可以在外面加上一圈光晕。
    一般来说,年轻人总是更容易相信本质,因为他们的考试大都有标准答案。其实,考试只是本质的投影,投影正就会离本质比较近,反之则可能背道而驰,甚至把阴影当成了本质。当年我看到北大哲学研究生的考研试题大为震惊,这不就是以前初中副课的考试模式吗?纯粹就是划范围背一背敷衍了事的。哪怕是考试题像高考一样精心设计,也经不住学校里专门的针对性训练,此时就会出现一个测不准的现象。考高分的不是说他的水平更高,只是更加善于做题,结果考出一群丢了本质的做题家,然后等到从研究生面试开始,又会重新进入到一个建构的世界里。
    本质需要设计投影,建构才是最直接最方便的模式,关键是看在本质的基础上建构,还是纯粹的利益交换相互廉价。归根到底,本质应该是在人们的心中,当应试教育摧毁了心中的本质,哪怕就是有点职业道德的,也难免会变成目光短浅的实用主义。
    建构的起源是本质,本质的尽头是建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