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语言坐标系的基底,就是简单独立的初始变量符号,其意义就是用简单来表示复杂,以达到逻辑上的有序。这样独立存在的初始变量,一般可以称其为“字”。在西方语言中,这个“字”就是通常所说的字母,英语中有二十六的字母,其他西方语言的字母多几个少几个,基本上也是大同小异,但都可以装在一个键盘上。回头再看汉语,尽管也有汉字,但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内部还有复杂的结构,可以再找出一些边旁部首,很难说是简单独立,根本起不到基底的作用。
如果一个坐标系缺少基底,在一般情况下,表示起来就会比较复杂,这是根源上的问题,麻烦会一波一波的不断出现。有人也许会说,我好像也不觉得有什么麻烦啊?这个主要是拼音的作用,拼音实际上就是把汉语奠基在西方语言的字母上面。用西方的字母坐标系来表示汉语。这样一来,当我们使用汉语的时候,就相当于也是使用字母坐标系作为基底。
有些人似乎就是汉语中心主义,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那你就不要用拼音了,自己想办法找个基底出来吧。实际上,日语就是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从汉字中找一些边旁部首之类的,独立拿出来做为假名使用。可惜那边也有汉字中心主义,改革阻力实在太大,只能是革新不除旧,结果就做了个半吊子层层套娃:用假名来给汉字注音,再用罗马音来给假名注音。不管怎么说,“罗马音”是说法还是诚实的,不像中国人直接就叫做“汉语拼音”,用了老外的字母作为基底,但就是不想承认它的功劳,只把它作为一个辅助手段,学会汉字后就可以过河拆桥了。
西方语言与汉语的差别,恐怕就像是《几何原本》与《九章算术》一样。尽管《九章算术》里也有一些好玩的问题,但它连个理论体系都没有,基本公理都没能找出来。只要是有科学素养的人都知道,这个是硬件上的差距,根本就是没法洗的,不是说找几个小例子,喊几句口号就能忽悠过去,不然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要超过牛顿力学了!
最后,我们还是有个好消息,只要认清汉语拼音的基底作用,那么如何处理汉字反而成了个小问题。现在的汉语基本上就是拼音化的,简体字作为一个象形的记号,也不算是特别难学,顺其自然的使用问题不大,还可以给中国文化留个纪念,不必非要刻意把汉字给废除掉。
思考题:文中提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要超过牛顿力学”,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