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报出一个新闻,说湖北某个村里有个叫王小林的年轻人宅在家里14年疑似被饿死,被称为是有史以来的最强宅男。就新闻中的报道而言,这个人从小就聪明优秀,还是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可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是死于懒惰,或者是感叹中国教育之失败,这就非常的让人气愤了!
事实上,王小林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正是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的高贵品质。什么是嗟来之食啊?那就是带有侮辱性意味的施舍。对于一个有相当精神境界的人才,不让他在精神上充分发展,而是非要他像一个普通农民一样辛苦劳作,用劳动来磨灭他的人性尊严,这本身就是一种侮辱。那个最强宅男人很聪明,并不是不能够干活,只是不愿意受到这样的侮辱,宁可饿死也要努力抗争一下,实际上就是一个现实版的饥饿艺术家。
记得有个叫朱自清的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似乎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美谈,但这个王小林的精神要比朱自清高上百倍。像文明国家的救济,一般都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并不带有侮辱的意味,朱自清的拒绝可能只是出于狭隘的爱国情怀,也可能是为了迎合当时的民众心理。王小林即使遇到几个所谓的好心人,恐怕也只是劝他一起钻狗洞,虚心接受那一份批发的侮辱,而他的拒绝则是出于高贵的人性尊严,而且还是用个人意志在抗争愚昧的大多数。况且,朱自清最后并没有真的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自然还有其他地方的救济,而王小林则是用自己生命捍卫了人性的尊严,应该被追认为人民英雄与革命烈士。
鲁迅曾经提到过,烈士的鲜血总是被愚昧的民众所踏灭,我想像这样非主流的人性英雄就更是如此了。看一些新闻报道,有的把他当成教育失败的典型,说他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可实际上他和其他大学生都不一样,多数大学生都是没有追求的,能分配个好工作就满足了,一般不会出于尊严问题主动辞职。还有的用庸俗观点来诠释他,用他姐姐的话希望他能自食其力,他姐姐只是个普通农民,那个记者故意引用这样的庸俗观点,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
像王小林这样的人才,教育当地的土著人完全是卓卓有余,照例来说村里一般是请不动的,现在主动送进来这么一位,还不好好的珍惜一下?他不是喜欢评论时事吗?那就办个什么讲坛,邀请他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这样至少能在十里八乡活动活动,成为当地的赤脚讲师。可惜当地的土著人不上进,也没有人能够组织类似的活动,结果就把他们自己的人才给浪费掉了。话说中国人实在是奇怪,掉几个饭粒子便会大惊小怪,可掉了个人才却是无动于衷,简直就暴殄天物啊!
这里我也提醒各位人才,对于带有侮辱性的嗟来之食,自然是不能随便领受。可要是遇到一些善意的帮助,还是建议以一种开放的接受下来,努力用它来实现自己的梦想,用不着犯自食其力的倔脾气。事实上,没有人能够不依靠其他人的帮助,才能越高的人其依赖性也就越大。在文明国家的话,这样后勤保障常常是由国家完成的,可中国人目前还没有这个觉悟,弄不好饿死了还要被耍赖啊!
钻过狗洞的人心理总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请看博文:狗洞心理学研究
加载中,请稍候......